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7-03-10 19:22黄倩倩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语境中华

黄倩倩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黄倩倩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出发,思想内容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达形式具有中国语境和中国气派,这是适应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化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在社会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估量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长远且伟大的工程,必须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源,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适应中国的具体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推动着中华文明持续向前发展。其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传统文化精髓,可以运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重视传统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指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达到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尤其是和中国具体的传统文化资源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风格,真正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的《论新阶段》中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这确切表明应该从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出发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的文化资源,要发挥它在中国的思想指导作用,让它被中国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民族化和本土化,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容要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至今仍然是全世界宝贵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人这个主体,对个体自我的身心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人与天之间的和谐等方面特别关注,总是努力处理好人伦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结构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与结合方式,也必须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融性。马克思主义是世界都认可的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相似的地方,如社会理想方面的思想,两者都重视国家民族的发展和使命;关于以人为本方面的思想,两者都强调入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世界的重要性;还有实践理性方面的要求,两者都强调实践性的作用,以不断超越自己、推动社会改革等为重要责任。这些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精神、实践理性等是相通的,这些相通之处可以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也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能够符合广大民众的内心需要,使广大民众真心接受。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要清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并不是复归中华儒家传统文化,更不是要取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就是不断推进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本土化进程。马克思主义身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才能使中国人民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才能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下表达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达形式要具有中国语境和气派

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方式和表现形式带有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传统,而中西文化毕竟具有差异性,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有差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达形式具有中国气派,符合中国语境,就是要充分结合本民族、本土化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语境转换。邓小平还明确表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语境转换的必要性。邓小平说:“采用旧形式反映新内容的方法也是必要的,因旧形式在民间具有根深蒂固的潜势力,深为群众所喜爱,且其本身亦有可利用的价值”[2]。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被广大人民理解和接受,还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就必须找到符合中国国情民情的表达形式,必须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语言精炼准确,词语意蕴丰富,典雅规整的特点,议事说理运用各种成语、谚语、俗语和寓言故事来表达。这样简练的语言表达方式既蕴涵了丰富的意蕴,也可以充分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和文化。这样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方式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吸引力,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思想教化的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避免抽象、空洞的思想理论,使其形成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和现实语境的表达方式及表现形式。

三、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一)适应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和转型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们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趋势,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为了使人们自觉抵制不良的思想文化,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的意识形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仰,必须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引领人们理想信仰的主流思想。第十七届中共中央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决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文化成果才能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践作用,必须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人民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实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振兴,需要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来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需要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这不仅有利于统一思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华传统文化稳定发展可以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二)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并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自愿行为,其本身并不会自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要在中国实现其理论指导作用,必须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以实现民族化和本土化的目的。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内容到话语表达方式都要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语境,广大民众才能理解和接受。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3]这两者拥有相通之处,两者的高度契合,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借鉴传统文化的本土话语表达优势,契合广大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要科学分析中国的实际国情,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仅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也要吸收传统文化,不断发扬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思想理论,蕴含和汲取了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吸收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中国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化的客观需要。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9.

[2]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7-02-24

黄倩倩(1989—),女,广西贵港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A81

A

1671-8275(2017)03-0010-02

猜你喜欢
中国化语境中华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