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17-03-10 22:13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理想信念大学生

程 陈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2017-07-15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16jyxm0326)、安徽省高校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建设(Szzgjh1-1-2016-3)

程陈(1980-),女,安徽宿松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从事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程 陈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定海深针”的作用。随着大众文化的深入普及、发展,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正反两方面影响,需要进一步认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深刻分析掌握影响因素,切实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真正让大众文化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用。

大学生;大众文化;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纵深推进,大众文化已日益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文化方式,在大学校园中迅速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与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大众文化的挑战和机遇双重影响下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合格建设者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各类高校,必须积极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充分把握运用机遇,发挥好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助推作用。

一、大众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包括畅销书、流行音乐、网络文学、时尚运动、动漫、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1]34。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大众文化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文化与商品的有机结合,具有强烈消费性特征。其次,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和现代技术手段为介质进行大批量生产和传播,能够被大众广为接受和参与的文化消费形式,带有鲜明的大众媒介性。再次,大众文化是以现代都市大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反映对象,以满足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为重心的精神创造性活动,带有强烈的日常生活性。从根本上讲,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既区别于与其同时态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也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与草根文化[2]。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2015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这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之举[3]。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思维意识,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以及事业中去。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但也应清醒看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文化勃兴所造成的文化育人环境复杂化,不可避免地给广大大学生带来了理想信念淡化、价值取向偏移、道德修养缺失、成长发展迷茫等系列问题。为此,必须要进一步拓展文化育人的路径,必深入持久地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国家、政府、高校等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施加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影响。这些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但不容否认由于大众文化在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其所裹挟的小资情调,鼓吹的消费主义情结等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大众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间内在关联也越来越由于大众文化客观发展,和大学生主观上对其喜爱,成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须加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清醒认识将大众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三)大众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事关大学生铸造“中国梦”的情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大学生的努力奋斗。大学生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他们的理想信念弱化、精神追求虚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难以实现。近年来,大众文化凭借良好的传播环境、新媒体等而不断发展,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的文化环境也日趋多元多样。此种情况下,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站在铸造大学生“中国梦”情怀的高度, 将充满爱国主义、反映人性真善美的优秀大众文化作品融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

2.事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塑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引导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塑造,对更加有效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意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各国家与地区以影视文化、流行音乐、网络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不断进行着碰撞和博弈,国外大众文化及其内含的价值理念也会渗透到当代大学生内心世界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各个高校抓得不深、学生本人把握不好,就可能会造成在求学发展路上出现价值迷失。

3.事关大学生的成长成材。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培养更多更优的大学生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大学肩负的社会责任,更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托。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严重影响着高校教育特别是学生培养的质量,必须作为百年大计来坚持。大学时期,大学生的人格、品德、对事物的认知尚处于逐步成型发展阶段,坚定可靠的理想信念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持清醒头脑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他们的人生发展起着把关定向的作用。当代大众文化良莠不齐,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求各个高校的使命责任就是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全体大学生具有鉴别大众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扰。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就有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良好机遇。

(一)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大众文化的内容范畴非常广泛,包含着人们生活的善恶美丑、高尚平庸、现实未来等各个不同方面,具有强烈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就是要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等方面,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实现。大众文化包容开放的这一鲜明特性,可以帮助他们丰富课余生活、舒缓学习压力、增强发展信心,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2.有利于丰富学习内容。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大众媒介性和通俗流行性,其内容更新和传播速度都非常迅速,且所含信息量巨大,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民众对大众文化产品的最大限度需求。各个高校在认真收集甄别、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就能直接成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资源。

3.有利于完善教育载体。当前,各高校组织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手段还比较单一,课堂讲授说教仍是主要方式,难以充分吸引和感染学生。近些年来,各类大众传媒节目如“百家讲坛”、“全家总动员”、“我要上春晚”等,像雨后春笋般竞相亮相荧屏,以广大群众乐于并易于接受的语言,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正能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充分借鉴运用这种模式,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环境、增强教育质效。

4.有利于学生提升素质。受理想信念方面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涉猎内容相对陈旧、信息量有限等影响,大学生从课堂和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对进入社会后的成长发展会有一些影响,而大众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广泛的传播优势,较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不足,必将有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成长发展。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负面冲击

1.淡化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作用。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的重要功能,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变化,这一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大众文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方面的精神需求,侧重大众文化产品的通俗娱乐性和商品消费性。受此影响,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或多或少地有所弱化[4],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自然而然也会动摇。

2.冲淡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严肃程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众文化为占有市场、增强效益、博得受众,通过恶搞、八卦等娱乐方式,把大众文化产品引向娱乐低俗化的边缘。尤其是有的还受敌对势力控制,大肆进行文化离间和价值渗透活动,妄图从意识形态上对大学生拉拢腐蚀。如果这样的大众文化任其发展,肯定会背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初衷。

3.挑战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优势。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理说教、实践锻炼等方式,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这也是以往大学教育的传统方式和优势所在。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日新月异,大众文化能在秒级的时间内把信息传播给广大学生,充斥其中的大量负面内容也能很快进入大学生脑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习惯。

4.制约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大众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元,主流方向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一味地迎合部分消极思想和低级趣味,且呈现持续向下发展的态势。它们过多地强调自我价值、功利思想、实用主义,总认为大众文化都是对的,对是非曲直难以明辨。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就会对教师传授的内容产生疑问甚至是完全否定。

三、大众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认清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深入研究大众文化特点规律,坚持正确教育方向和办学方针,在把握特点、提升质效上取得更大发展进步。

(一)把准主旋律

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面教育,注重运用积极向上、健康高尚的大众文化培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时发现和纠正大众文化中的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使大学生能够在大众文化的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被有害信息所左右个人的思想认识,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二)突出针对性

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关键。要始终坚持围绕大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教育,撇开教育对象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像上海市蜃楼、虚无缥缈,针对大学生成长期的生理、心理、行为、个性等方面的特点,有目的性、指向性地开展教育。尤其要注重把社会理想教育与个性理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深度践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坚持多元化

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搞教育,积极借鉴吸收大众文化的精华,重视运用历史的思维方法,引导大学生从不同文化视野中思考分析问题,理性对待各种文化成果,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不能不加甄别就一味地尊崇或排斥。以开放性的胸怀和多元化的理念,加强现实问题研究和教法教材创新,保证大学生在健康轨道上成长发展。

(四)强化结合度

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要始终坚持结合融合的教育方法,在发挥大众文化教育功能和运用传统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不能走向极端、有失偏颇,既要发挥好大众文化特有的传播优势,更应保持运用传统教育的说教功能。尤其要注意理论阐述和实践论证之间的衔接,让主流思想文化更有说服力、更具凝聚力[6]。

四、利用大众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注重发挥大众文化的正面效应、克服负面影响,着力在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环境、增强教育力量等方面下功夫使长劲。

(一)着眼大众文化功能,更新理想信念教育理念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需要充分认识到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和带来的深刻影响,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以更高的战位和强有力的举措落实好。一要树立“人本”思想,大众文化背景下更要视大学生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和支持大学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下大力挖掘学生内在的个性潜质,让受教者和施教者始终处于平等地位,甚至让受教者完全承担文化消费者的角色,不断释放大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二要强化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传统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大力弘扬先进道德文化,坚决抵制商业媚俗文化,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传统文化美德激励和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三要体现生活要素,积极借鉴运用大众文化的日常生活性,施教者和学生管理者都要能够真正融入学生集体、进入学生心中。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惑等,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察言观色,有重点地实施理想信念教育。

(二)坚持大众文化引领,规范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大众文化内容繁杂多样,既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先进文化,也有必须摒弃剔除的精神残渣,需要在过细甄别、遴选中规范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一要突出时代主题,紧跟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认真研究把握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着眼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把准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切入点,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感、导向性和感染力。二要选择精华精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需要联系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时将反映时代特征和贴近现实生活的大众文化内容纳入教育范围,回答好大学生关心关注的时代热点、社会焦点、理论难点问题[7]。三要完善教材、教案,着眼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新颖性,紧跟时代发展做好大众文化理论学术研究工作,紧贴大学生知识结构、心理诉求、未来发展等编写教材教案,反映出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成果。四要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大众文化积极教育资源,加大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三微一端”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内容的推送力度,办好校内理论期刊杂志,真正用传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大众文化中的“糟粕”信息。

(三)发挥大众文化优势,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紧扣当前办学实际和大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地运用好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法手段。一是随机式教育,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限制较多,大众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传播优势,不再受地域、时间、环境等因素影响,可以随时利用电视、网络等途径开展教育,让大学生在课堂外都能够及时接受教育。二是开放式教育,紧紧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要求,把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开放各类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网上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热点探悉等大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使现代化手段与传统模式相互补充。三是互动式教育,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受众的方式,积极从传统“灌输型”教学向“渗透型”教学转变。培养学生从不同维度、更高层次去思考分析、有效解决问题,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渗透力。四是启发式教育,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注重拓展教学空间,让大学生多说多讲从大众文化中学到的知识内容,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畅谈感受的机会,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由形式向内容、由课时向效果的转变。

(四)规范大众文化市场,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理想信念教育总方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硬件更硬、软件不软。一要硬化基础设施,大众文化背景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有过硬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在教材编修、场地设置、校园网络、器材购置等方面舍得投入,为顺利、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支持。二要丰富校园生活,当前大学生除参加课堂集体学习以外,基本都是“躲进小屋成一统”、“独来独往”者居多,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特别是团委(支部)、学生会、各类社团等组织,要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把大家从沉迷网络中“解救”出来。三要浓厚文化氛围,广泛利用橱窗、横幅等室外宣传阵地,及时悬挂张贴富有时代特征、回应学生诉求的宣传内容,尤其对学生议论较多、负面影响较大的网络信息,要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研究攻关,通过强有力的说事明理以正视听。

(五)适应大众文化发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力量

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过硬学识的师资队伍。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党委工程来抓,坚持党委统揽、院系负责、教师授课、辅导员配合,统一谋划设计,加强物资统筹,在凝聚全校之力中增质提效。二要建强师资队伍。大众文化日新月异,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施教者必须积极适应这一形势,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尤其要数量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敢于接收新思想、新观点,便于同学生交流时有共同语言。三要发挥受众作用。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施教者,学生之间在日常的相互交流中,对有的错误思想可以及时加以拨乱反正,对一些理论素养好、道德水平高的学生,各高校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大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总之,大众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不矛盾,有着辩证的逻辑关系。教育功能上相互契合,教育内容上相互补充,教育实践上相互关联,教育效果上相互促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都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方法和务实的手段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着力实现大众文化传播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双赢”目标。

[1] 金民卿.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 梅萍,韩静文,张艳斌.论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挑战和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 (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7-02-28.

[4] 艾红梅.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 (2).

[5] 王建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爱精神教育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 刘明君.多元价值谱系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建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7] 朱正南.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主要原则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2).

TheInfluenceofPopularCultureonIdealandBeliefEducation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andtheCountermeasures

CHENG Chen

(SchoolofEconomyandTechnology,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230036,China)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pular culture, it brings forwar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and need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urthermore, we ne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deeply, study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ntradiction, enabling the popular culture be used for the ide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opular cultur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G640-055

A

1674-2273(2017)05-0031-05

(责任编辑陶有浩)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理想信念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