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2017-03-11 07:36杨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红塔区州市经济圈

杨颖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1 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旅游一体化发展背景

目前,旅游业已经进入到区域竞争的时代。旅游一体化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在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发展背景下,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五州市旅游产业的深度协同发展势在必行。五州市将紧扣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加速五州市旅游资源要素的整合,推进资源互补和差异化发展,努力实现旅游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盘棋”,在产业集群建设上形成“一股力”,协同启动滇中城市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动力引擎,从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完善规划、明确目标标准、夯实建设基础、实施智慧旅游等五方面着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旅游发展共谋、规划共绘、基础共建、成果共享,把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成集湖滨度假、城镇休闲、健康旅游、生态康体、遗存观光、高原体育、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旅游辐射中心的核心区,形成开放、兼容、集成的滇中五州市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 红塔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红塔区旅游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5年间红塔区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823.96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4983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0.3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区拥有1家全国工业旅游接待中心、7家星级旅游饭店、22家旅行社、3家A级旅游景区、17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家省级农业示范点、1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家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大营街、东部、西部、龙马山及红塔工业6大旅游板块。经过“十二五”的快速发展,红塔区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玉溪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极富活力的重要力量,为全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价红塔区旅游产业状况。红塔区旅游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和弱势。如旅游产品结构仍以简单低端的观光产品为主,文化特色挖掘不深;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偏少,新业态旅游产品创新动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再加上旅游交通制约、旅游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以及旅游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致使红塔区旅游产业的社会支撑力度不够,支撑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仍为薄弱环节。同时旅游产业内部要素联动不足,产业融合度不高,集聚发展程度和跨区域协作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红塔区虽然是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上的一个关键节点。从“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情况来看,红塔区尚未发挥出其作为区域中心的核心作用,地位和角色模糊和淡化,未能较好地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格局之中并实现一体化发展和抱团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红塔区急须按照比较发展优势,实现错位互补的原则,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融入滇中五州市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主动作为、强化合作,最终实现红塔区全域旅游发展目标。

3 红塔区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3.1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互通机制,共同推进滇中旅游一体化发展

建议设立红塔区促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旅游一体化的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责任制度,集中解决红塔区在旅游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人大工作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合作建立滇中五州市旅游发展协作机制。商议合作规划、协调合作事项、抓好合作项目,推进合作常态化。与昆明、曲靖、楚雄、红河等地开展联合调研、联合视察、联合督办等工作,形成长期、固定的合作机制,建立“资源互享、品牌共建、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为内容的旅游合作互动机制。共同推进滇中旅游一体化发展。

3.2 制定相关政策,科学编制规划,主动融入五州市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积极争取将滇中城市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发展协调纳入区级或市级层面部署,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在资金、规划、营销、土地、基础设施、人才技术等方面争取省、市、区层面的优惠和扶持,尽可能地帮助红塔区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科学编制红塔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重大、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其他旅游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发挥规划统领全局的作用。今后在制定相关规划时,特别注意规划的衔接性,做到与《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玉溪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计划编制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旅游一体化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推动滇中旅游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区域统筹、特色为先、错位发展。尽快使红塔区融入滇中五州市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红塔区全域旅游发展新蓝图。

3.3 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实现与其他四州市的差异化发展

红塔区一方面要加速传统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有效地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大营街温泉小镇和洛河康体运动特色小镇,重点建设灵秀村、黄草坝村、椒园村、上桃源村、小密罗村、光山村、干沟、老矣黑、马鹿塘村等特色旅游村寨,推进新兴蓝莓庄园、密罗庄园、桂花山庄等现代旅游农业庄园建设,完成映月潭修闲文化中心、汇龙生态园、九龙池公园和聂耳公园等景区的改造提升,加快高鲁山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园、云南国际赛车场、玉山城、临岸三千城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通过打造旅游名镇、做靓美丽乡村、提升传统景区、培育景观景点,形成全天候、全年度、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另一方面要运用“旅游+”思维,通过产业渗透、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产业链,强化和优化新业态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红塔区良好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康体养生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扶持乡村旅游的多业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整合红塔集团、玉溪窑遗址、玉溪市陶瓷厂等资源,打造红塔区富有创意并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依托黄草坝、高鲁山、龙马山的旅游资源,开展徒步骑行、登山探险、越野赛事、攀岩野营、模拟野战、荒野生存等新兴户外运动,打造集野外狩猎、户外体验为一体的高端户外休闲运动产品,打造云南省知名的精品国际赛事品牌,创造红塔区旅游的高吸引力和高关注度,做精 “旅游+体育”文章;依托“三乡”文化和聂耳音乐、玉溪花灯、滇剧文化等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元素,开发以音乐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聂耳音乐文化产品,继续办好玉溪米线节、哇家灯会等地方节庆,打造云南品牌旅游节庆活动,深刻地把握地方文化的脉络,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融合;盘活社会养生养老资源,积极探索适合红塔区的养生养老发展模式。规划设计一批养生养老旅游项目和产品,促进旅游与健康产业的融合。

通过改造传统旅游产品、培育旅游产品新业态,开辟旅游产品的新领域,提升旅游供给品质,塑造和支撑“生态红塔、休闲天堂”的旅游产品品牌,从根源上杜绝红塔区与其他州市的同质化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

3.4 强化互联互通,联手各州市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构建便捷的大交通体系

红塔区应根据滇中城市经济圈和五州市旅游一体化需求,与五州市统一规划、协同建设,构建“高速公里+轨道交通(铁路、轻轨)+旅游专线公路”交通模式,形成同城化综合交通体系。配合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晋红高速公路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昆玉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通如大洛路、莲水路、龙马山小石桥入口、高鲁山入口、牟溪冲—龙树入口、灵秀—哨河、研和—小密罗—大密罗路段等主要景区之间的连接公路和旅游环线断头路;加强中心城区和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快实现从客运车站和高铁车站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的无缝对接;加大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创新完善快行漫游的自驾车、自行车、自助游服务体系;有效解决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末端衔接问题,完善交通配套设施,联手昆明、楚雄、曲靖、红河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形成环通道、构建放射线、打造大枢纽,共同推动五州市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构建外通内联的便捷的滇中大交通体系。

3.5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共谋区域合作,联合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依托红塔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特色,打造红塔工业游、大营街温泉游、聂耳文化游、龙马山郊野休闲游、西部田园生态康体游、东部城市绿色康体游等多条区内精品旅游线路,塑造“生态红塔、休闲天堂”品牌形象,同时积极转变旅游市场营销观念,与其余四州市开展区域营销合作,进行旅游宣传营销的整体策划包装,结合区内旅游线路,联手设计区域间旅游线路,将滇中五城的旅游景区(点)串连成线,实施整体营销。

同时完善红塔区旅游相关网站和移动互联新媒体平台,与滇中各主要城市一起整合政府部门、企业和民间力量,统一建立滇中五州市旅游营销平台,积极推进旅游信息互联网络建设,共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共同打造滇中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客源互送的合作共赢机制,开创红塔区旅游营销新局面。

[1]郭昆,白云.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7):57-62.

[2]李睿.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人大工作合作机制二次会议召开[N].昆明日报,2017-07-28.

[3]张子懿.玉溪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产业定位及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2014.

猜你喜欢
红塔区州市经济圈
红塔区鲜食玉米品种展示试验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魔方
玉溪市档案局到红塔区调研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意见领袖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红塔区总工会:举办基层工会主席培训班
基于TOPSIS的新疆15个地州市碳排放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我国经济圈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