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研训工作力度助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2017-03-11 15:46李玉昌
辽宁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北镇进修学校研训

◎李玉昌

加大研训工作力度助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李玉昌

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学校办学能力的基本保证。多年来,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坚持“强素质、塑形象、重学术、务实效”的发展思路,顺应时代的变化,加大研训力度,强力发展师能,为全市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为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行政机构与业务部门管理的一体化

北镇市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历届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教师的研训工作。市政府在教师研训工作上舍得投入,将骨干教师培训经费、学前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2017年,我市财政部门又将校长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至此,政府为研训工作设立了三个专项资金。正是在政府的重视下,我市教师研训工作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8月,我市被遴选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全国五十县之一。项目组免费对我市220名校级领导进行国家级培训。教育局将研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亲自调研布置参与研训工作,做到行政领导与业务部门协同统一,极大地增加了研训工作的合力。

二、准确分析形势,找到困扰农村研训工作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研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参加上级研训机会不均衡。国家、省市组织的研训,往往集中到一小部分教师身上,一般分配给财力较好、校型较大学校的优秀教师,对于广大农村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的分配名额较少。二是很多农村教师的研训意识不强。农村教师相对缺乏专业发展的深刻认识,职业倦怠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教师把研训活动当成应付上级检查的差事,没有切身体会到研训活动带来的益处,也没有认识研训活动对于专业发展的真正意义。三是农村学校研训工作存在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农村学校低水平、重复性的培训较多,高水平、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致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了教研培训工作的策略。一是坚持全员培训和分层次梯队培训的原则。每学年,教师进修学校都要对全市中小学领导和全体教师进行两次通识性培训,同时,选拔农村一线教师分层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二是坚持县级免费培训与国家、省级高水平有偿培训相结合。凡是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研训,一律免费;凡是上级组织的有偿研训活动,一律由学校承担费用。三是坚持培训时间与休假时间相结合。大规模研训活动基本安排在放假前一周和开学前一周,每年保证有四周培训时间,既没有耽误教师的假期时间,又保证了研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坚持研训的考试制度。为保证研训的实效性,每次培训结束,我们都安排相应的考试环节,由主讲人批阅后将分数记入培训档案。五是坚持传统研训形式与网络研训相结合。除了传统的研训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网络研训工作。六是坚持三级研训网活动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发挥片区教研网的作用,我市先后按地理方位在十二个规模较大的乡镇学校设置了多功能报告厅,保证了片区活动能够全员参与。

三、加强队伍建设,以“五个梯级”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方向不明的问题,我们采取了针对不同教师群体,搭建由低到高的五个专业发展梯次,对教师进行分层施训。我们制定了《北镇市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意见》,通过设定高标准系列化的荣誉称号、梯级目标和选拔机制,造就一支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我们按照“共同培养,分层管理”的原则,采取“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北镇名师”五级梯度培养模式。各校要针对教师制定具体的培养规划,通过各种活动和平台,培养自己学校的名师,逐步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渐进的机制,把所有教师纳入到教师梯队建设工程中来。在评选和考核中,我们将教师参加研训情况及在专业上取得的成绩作为主要标准,同时启动“领导任课,打造懂业务会管理”的教师干部队伍。我们要求每个学校至少安排一名副校级领导担任学科教师,承担改革任务,推动本校研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坚持研训一体,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在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审视思考教师学校的功能定位,打破原来中教、小教、学前、艺体、电教、科研、培训等部室各自为战的旧格局,组建教师进修学校、片区、学校三个层面的研修网络,建立由培训部牵头,中教、小教、学前、艺体、电教、科研等部室协助负责的全市“研训一体化”联动机制。我们根据“基地示范,版块融合,强弱搭配”原则,优化区域内师资配置,整合原有资源,将全市中小学分成若干个研训片,在每个片内选出办学水平高、教研能力强、培训效果好的领头雁学校来牵头联片,保证研训工作的良好开展。各中小学在校长领导下,根据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研训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不断加强对教师的研训指导和管理,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与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分工,我们以教师进修学校为轴心,将各中小学和广大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互联互通的“研训一体化”体系。

除了内部形成“研训一体化”体系之外,我们还采用“上挂横联下辐射”的教研培训网络,积极联系师范院校,加强与师范院校的交流,确保研训活动的高水准与领先性。我们在纵向上与北京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横向上与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营口大石桥市教师进修学校、盘锦市教师进修学校、青岛市李沧区教师学校加强业务合作。我们积极与教育高科技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开展对教师的应用技术培训。

五、积极探索网络,开创研训工作的新模式

在保留传统研训模式的基础上,我们依托北镇教育信息化的“三通两平台”,大力开展网络研训。网络研训主要有:一是名师工作室。我们以“名师工作室”的形式,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二是利用网络空间平台中的虚拟教研社区功能,开展网络协作教研和培训。利用网络空间平台,通过校与校之间的结对协作,开展定期教研活动。三是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能够随时实现教研员在主播室与基层学校进行互动,让教研活动变得方便、快捷,极大节省了人力、财力。四是专递课堂。我市建设了十个录播教室,实现了强校带弱校、城市带农村的支教新模式,为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找到了新的路径。五是网络阅卷系统。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都要进行质量检测,并全部实现网络阅卷。我们通过网络阅卷形成大数据,并对此进行充分的质量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指导。六是龙源期刊阅读系统。我市在平台上成立了北镇市数字阅览室,订购了“龙源数字期刊”500多种期物和过往期刊50多万册,极大方便了教师学习,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资源。七是网络空间“人人通”系统。我市已经全面建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学生、家长每个人都有一个空间,可以进行空间互动。

由于我市对教师研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使得研训工作乘势而上,使我们拥有了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现在,我市教师素质整体得到提升,在各项大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兴教强师,进德修业”的校训,稳步开展好教师研训的各项工作,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宁)

猜你喜欢
北镇进修学校研训
辽宁:2021 年北镇葡萄减产不减收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Years later,the effect still continued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北镇葡萄品牌产业振兴发展计划
北镇市巨峰葡萄优质绿色健康栽培的技术探讨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
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