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探析

2017-03-11 16:55马怀忠张远艳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英语听力听力

马怀忠,张远艳

(1.文山学院 外事处,云南 文山 663099;2.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探析

马怀忠1,张远艳2

(1.文山学院 外事处,云南 文山 663099;2.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艺术创造灵感和教学方法创意设计能力。英语听力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艺术创造能力、捕捉教学艺术创造灵感的触角和实施教学创意设计的能力。听、说、读、写、译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五大基本技能。听为首,听不懂,就无法学;学不好,就无法说;不会说,就无法交流。不具备听的基本技能,就谈不上后续的说、读、写、译等技能。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差是高校英语教学共同问题。从英语听力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意设计角度提出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意设计,大胆尝试新技巧;从艺术创造角度提出教师“教学艺术创造能力”新概念及其在教学艺术创造和创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从责任心角度提出“忽悠型教师”和“创新型教师”的分类。在教学方法创意设计方面,不仅在传统教学法上注入新技法,还提出新的教学创意设计及其灵活使用的方法。

英语听力教学;教学艺术创造能力;创意设计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学生升入高年级打好基础。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和运用的五个基本技能。听为语言学习之首。听不懂,就无法学;学不好,就无法说;不会说,就无法交流。不具备听的基本技能,就谈不上后续的说、读、写、译等技能。“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是在课堂。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因素、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之质量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如教材内容、教师语、同伴语等的重要场所”[1]。当然,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也非常重要。毕竟课内时间有限,单靠课内学习是不够的。课内课外教与学相结合,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前提。

然而,最让师生们头疼的就是英语听力课的教与学问题。学生们常常因听力难以提高而失去信心,缺乏兴趣,被动学习。老师们也因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没有进步而失去耐心,应付了事,敷衍完成教学任务。尽管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教学任务和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但是,中国绝大部分学生学的仍是哑巴英语,不会实际运用,不能有效交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是每一位听力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听力提高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易被削弱

英语听力差是高校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高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个难题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失去信心,没有信心就容易放弃。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部分教师对听力课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听力课好上。使用教材配有教师用书和MP3音频材料,用不着花太多时间备课就可以上课。于是每一次课的教学模式都是千篇一律的“放录音-学生听-对答案”,没有互动,很少交流,听与说未能有机结合。结果是教师上课非常轻松,但一成不变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依赖意识较强

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了中学“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还很难适应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依然抱着课堂上老师一章一节精讲的想法,依赖意识较强,课前不预习,不试听,等待教师上课时对答案,考试前熟悉教材内容,背背练习答案就可以考试过关。甚至不主动参与教学,不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实际听说能力得不到提高,更不可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学生听力水平与教材难度不相符

听力教材内容对于刚刚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难。以施心远主编的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听力教程》(1-4)为例,不论是听写、对话,还是短文、新闻,教材所涉及听力内容覆盖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部分听力材料引用了原版原文。别说作为听力材料难懂,甚至作为阅读材料都有难度。结果是学生觉得太难而失去信心,甚至放弃。

(五)学生缺乏背景知识,影响对听力材料理解

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听力教材内容涉及英美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教育、环保、医疗、旅游、风俗习惯等。尽管中学阶段设有世界历史、地理等课程,但学生了解的只是简单的概况,详细内容还得靠学生自觉地花大量课外时间学习。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而能做到自主学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无形中加大了对听力材料理解的难度。

(六)注重听力技巧,忽视综合水平的提高

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要求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为了帮助学生应对过级考试,教师在课堂上以题海战术的形式,侧重应试技巧,忽视语言学习基本规律,不利于听力综合能力的提高,遇到实际问题无法解决[2]。过于侧重听力技巧,忽视说和写的能力,结果是听力考试得了满分,实际交际无法交流,所学的英语还是哑巴英语。

(七)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学习计划

在中小学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被动思维模式。上大学后,专业学习还是一味地期待教师全权教授,自己被动学习,还不适应大学侧重自主学习的环境。部分学生不会在大学期间思考自己所学专业在以后工作或人生中起什么作用,不会设计自己的未来,不会前瞻自己的发展前景,结果是被动学习,被动应试,尽管拿到毕业证,专业技能却令人质疑。

(八)师生缺乏交流,失去教书育人机会

传统的满堂“放录音-对答案”听力课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剥夺了师生交流的权利。教师没有时间和机会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

英语听力能力提高难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语言学专家、教育专家以及英语教育者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当代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一是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听力理解能力普遍较差;二是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单一生硬,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3];三是影响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因素有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因素。听力了解过程不是单一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解码过程与意义再建构的结合。在此过程中,听者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对听力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与听者的语言知识能力同等重要[4],而学生所缺的就是这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四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意识到听力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自主制定和落实长期听力学习计划[5]。

对于以上现状,许多语言学者和外语专家都有共识,而且他们提出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基本是一致的。归纳起来包括: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二是重视语言基本知识,加强语音语调训练,不断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知识;三是重视非语言知识,了解文化背景,扩大知识面;四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方式进行教学等。这些对策普遍雷同,空洞虚幻,飘渺无实,没有操作性,缺乏创新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加强语言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特别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具体教学方法的寥寥无几。而要提升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我们不需要高大上的空洞理论,只求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案例分析

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延续性过程。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一是授课时间有限;二是教学内容较多,教学任务繁重,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听力材料全部播放、解释、核对答案。那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关键就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需要创造。要教好书就必须具备教学艺术创造和创新能力。上好每一次课就像完成一幅艺术作品,需要教师潜心研究,精心设计。而教学设计的灵感不是随时都有,这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教学责任心,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随时随地不断地思考,寻思创新模式,大胆创意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尝试创新技巧,每一次课都给学生带来惊喜,让学生感到上课原来可以如此享受。

从教学责任心角度看,教师可分两类:忽悠型和创新型。忽悠型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一般。这类教师一是会按照教材内容和章节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省力省心;二是课前根据教师用书的教学提示浏览一遍,将练习答案填入学生用书练习空白处,轻松完成任务,备课省时高效,教学效果不会差到让学生举报抗议,也不会好到让学生崇拜得五体投地。创新型教师具备的是教学艺术创造创新能力。从接到某一门课的教学任务那一刻开始,这类教师就会像艺术家一样,会激动非凡,心潮澎湃,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艺术创作,开学前几周就开始思考这门课的教学如何设计,除了提前吃透教材内容外,还收集大量课外相关资料,潜心研究创意设计方案,期待新学期的到来,迫不及待地尝试新的教学技巧,盼望尽早看到学生惊喜的笑容,憧憬教学艺术创造的美景。

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是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吃透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与众不同、出其不意、灵活巧妙的设计并实施教学。课堂教学创意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教师对整门课程教学内容、章节顺序等进行大胆的调整;二是指教师对每一具体单元的内容和每一次课的教学进行设计,实施课堂教学。以下是英语听力部分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教学方法、操作技巧的思考及分析,既包括整门课程教学设计,也包括课堂教学具体设计和操作技巧及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一)打破传统,大胆设计

英语听力课程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听写、短文理解、会话理解、新闻及实事报道等听力内容及训练。通常教师会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一一进行教学,一堂课教学既有听写、会话,又有新闻、短文,好像内容挺丰富,形式也多样。但也存在内容杂乱而使学生分心,抓不住重点难点的问题。如果打破教材内容传统顺序,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重新调整,分类教学,而且把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分割,在不同时段对听写、短文、会话、新闻等内容进行分类专项训练,讲解不同类别听力材料特点,强化不同内容听能技巧,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每一项内容及训练有比较系统的了解,重点难点也突出。针对教材内容多,无法在课堂全部完成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课堂上选择性地精讲部分内容,讲授相关听能技巧,其余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自主完成,操练实践课堂上所学技能。这样既做到精讲多练,又达到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明确课规,严明纪律

新学期授课前,教师必须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总体计划、实施方案、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成绩分布等情况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以英语听力课程为例,新学期开始,学生拿到新教材,一般都不会浏览教材全部内容,自觉的学生一般会预习第一单元内容,认为教师一般都会从头开始,不会去想教师将如何进行教学,更不会想到教师会对教学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因此,第一堂课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作清楚的说明和解释,如教学总体设计方面,该学期听力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进行分类教学,教学顺序将按照教学内容分时段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方面,除灵活运用传统的“录音播放-对答案”教学方法外,故事分享(Story Telling)、新闻播报(News Report)、两人小组活动(Pair Work)、多人小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讨论(Discussion)、盲点教学法(Cold Call)等将是该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该课程学习,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加强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等;考核方式及成绩分布方面,明确告知学生该课程侧重平时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分与期末考核分的比例为60∶40,即平时分占学科总成绩60%,其中,考勤、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和期中考试成绩各占平时分比例为12∶12∶18∶18。期末考试占学科总成绩40%。各项分数的积累均由学生积极参与而获得。同时,严格执行“三控线”,即平时分控制线、期末考试控制线和平时分与期末考试成绩总和控制线的有关规定,任何控制线达不到要求都不予及格。这样就可避免了出现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当学生全面了解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法、纪律要求等情况后,他们会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学习。

(三)精讲多练,自主学习

听力课程教材内容一般信息量很大,教学任务繁重。要在每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全部内容是不可能的。教师可以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不论听写、短文、会话或是新闻专项训练,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听力内容进行教学,传授理解技巧,然后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在课外进行训练。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掌握听力理解技巧,又可以培养课外自主学习能力。以听写部分为例,除了强调听的过程中注意连读、重读、弱读、爆破、同化等英语发音特点外,还要注意语法特征,关注句法结构、意群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会话理解部分,注意根据说话者的语音、语调、语境等来理解和准确判断会话内容。新闻理解部分,强调了解新闻报道写作特点,准确捕捉 When,Where, Who, What, Why等信息。课内精讲技巧,课外布置听力作业,不断提升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四)分享故事,助力提升

故事分享(Story Telling)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每次课前安排几分钟时间进行故事分享活动。这一活动包含两个环节,即教师分享和学生分享。适应了多年“填鸭式”教学方法的中国学生即使上了大学,绝大部分在课堂上还是依赖性很强,属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听力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老师只能在技巧和方法方面进行指导,更多的还是靠学生自己自觉训练、提高。教师分享环节设计主要是起到表率作用,亲自垂范,言传身教,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培养师生情感。分享环节要求每一位学生每周课外收听英语广播、看英文报纸、浏览英文网站、阅读网络英语幽默故事或科普短文,课堂上口头分享所听到的故事或其他信息。每次课3个名额,3次机会。同时要求学生将故事或其他信息以书面形式作为平时作业上交。这一要求既增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又避免学生偷懒作假现象。

故事分享参与方式分两个阶段,即上半学期实行教师分享与学生分享并重,学生自告奋勇,自愿分享。下半学期主要以学生分享为主,教师分享为辅。主要理由是上半学期,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基本养成主动分享习惯,下半学期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尽情表现。学生分享也由完全自告奋勇、自愿分享转向针对性点名分享,主要是兼顾胆小的学生。实际上,按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备而来的,部分学生缺乏的是勇气。针对缺乏信心、腼腆自卑而一直不敢上台分享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盲点教学法(Cold Call)有针对性地点名分享。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假装盲点,即假装蒙住眼睛,在学生名单上点名分享并注意发现和扩大胆小学生的亮点和优势,对其表现多加鼓励。

(五)新闻播报,拓宽视野

新闻播报(News Report)教学法是指教师每次课前安排几分钟的新闻播报活动。这一环节要求每一位学生每周收听英语新闻、看英文报纸、网络英语新闻,课堂上口头播报新闻,每次课3个名额,3次机会,同时上交纸质材料,作为平时作业一部分。参与方式与故事分享教学法相似。

(六)参与角色扮演,体验语言魅力

角色扮演(Role Play)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教学情境,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传统的“放录音-对答案”教学模式已经司空见惯,加之,现在的听力教材都配有MP3音频材料。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前已基本上完成听力学习任务,难免出现一开始上课就有学生思想开小差,或者戴上耳机就睡觉的现象。角色扮演(Role Play)教学法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而且可以用于教学过程多个环节,比如听写环节中,不用配套录音带或MP3音频材料,由学生取而代之。让学生自告奋勇充当听写朗读者角色,其他学生认真听写,再听标准朗读,对答案。再如会话理解环节,同样可以采取由两个学生朗读对话,其他学生做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还可以在停电情况下多媒体设备无法使用时进行。这一教学方法是由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英语语言的魅力,因此更容易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七)普遍撒网,盲点击破

盲点教学法(Cold Call)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常用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是教授给每一个学生或每一组学生的教学任务,要求课外完成,上课时教授不按学生名单或组别顺序,而是不定期随时随意点名汇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这就要求每一位或每一组学生必须按时完成,最好是提前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抽查,因为谁都不知道何时轮到自己。如被发现未按时完成任务,后果很严重。这样学生就不敢怠慢,不敢马虎,不想重修,不愿重新交费,只有认真学习,没有退路。

听力教学中,盲点教学法可以用于故事分享、新闻播报、课前预习和作业抽查环节。比如要抽查从未主动分享故事或自愿播报新闻的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落实情况,教师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进行检查,未按要求做的,扣除相应的平时成绩,以此督促学生加强课外自主学习。

(八)输入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

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听力教学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极其重要。学生对熟悉话题的兴趣和理解率都要高于一般的话题[6]。听力教材内容涉及英美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教育、环保、医疗、旅游、风俗习惯等,范围广泛,涵盖领域众多。这要求任课教师自己要熟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必须贯穿在听力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同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尽量熟悉教材内容及教材以外相关话题,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九)德才兼顾 教书育人

课堂既是学生交流的场所,更是教师实施德育教育,教书育人的阵地。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除了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答疑解惑外,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以达到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教学目的,教书育人应该贯穿教学全程。听力教学过程中,很多环节都可融入德育教育,比如故事分享环节中,在内容体裁不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或信息与学生分享。也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高端技术,随时收藏励志的网络视频或微信信息,与学生分享,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当然,这要求教师花时间和精力,随时随地关注和收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为授课提供丰富资源。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德育教育,例如,《听力教程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第四部分的Feature Report有一则American Turn Off TV to Turn On Family Life的新闻报道,说的是The National TV-Turnoff Network组织发起的开展每年“关电视周”活动,呼吁美国全民,特别是青少年每年关电视一个星期,泛指远离电脑、电视、电影,不要沉溺于屏幕,应关注家庭生活,多多陪伴家人,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强身健体,多体验健康生活。针对这一话题,教师可以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作为大学生,在学校应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是整天泡网吧、谈恋爱,还是应该博览群书、加强锻炼?放假回家应该怎样度过假期,是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还是陪伴父母,做做家务?以此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同一单元中还有一个关于美国高校的话题,教师可以介绍美国教育体制、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以及美国大学生活的情况,组织学生对中美高校教育差异进行对比、讨论,特别强调中美大学生的异同,鼓励中国学生向美国学生学习,生活上做到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不靠父母;学习上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明确目标等。

(十)听说结合,参与协作

听力课一般都是满堂播放录音,学生听,师生一起对答案。教师一般不太安排课堂讨论环节。实际上,在适当的时候,涉及到适当的教学内容,还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的,这就是大部分教师常用的讨论教学法(Discussion)。听力教学过程中,讨论形式可以分为即兴讨论和专题讨论两种。即兴讨论可以用于学生分享环节,如某一位同学分享了一则有意义的故事,就可以即兴插播,迅速讨论,然后继续下一个教学环节。即兴讨论也可以用于教学过程中任何可以发挥的内容,但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否则,将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开展。专题讨论可以安排相对多一点时间,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同时,还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共同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潜心研究,精心设计,相互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就像艺术家完成一幅艺术作品一样。艺术家需要的是艺术创作灵感和艺术创造能力,而教师需要的是教学创意创新灵感、教学艺术创造能力和教学创意设计能力。

如果说故事分享(Story Telling)体裁不限、内容广泛,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增涨学生的社会知识,还增强课堂趣味性的话,新闻播报(News Report)则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同时,通过故事分享(Story Telling)和新闻播报(News Report)布置课外任务的方式,可增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自告奋勇,自愿分享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学生的信心、勇气和竞争意识。Cold Call(盲点教学法)既对学生具有约束力又有鞭策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不仅可节省授课时间,而且还可帮助学生掌握听力训练技巧,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讨论环节的设计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协作和交际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可为学生提升听力能力提供厚实的知识保障。随时融入的德育教育可为培养合格、健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提供道德保障。总之,教学是一门复杂艺术。只有用心耕耘,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才能做到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实现教学最佳效果,达到教学艺术高峰。

[1]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75-176.

[2]王华,樊子牛. 英语专业四级听力教学策略[J]. 时代教育,2009(2): 266.

[3]段红萍,周荣. 英语专业四级听力理解测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J]. 琼州学院学报,2009(12):111.

[4]郑超,崔卉. 影响英语四级听力测试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251

[5]罗杰.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 科教导刊,2014(6):24-25.

[6]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6.

(责任编辑 杨爱民)

An Analysis on the Creativ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

MA Huaizhong1, ZHANG Yuanyan2
(1.Office of Foreign Affair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Teaching is an art. A teacher needs to have the creative inspiration in the art of teaching and the creation ability of teaching design.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 requests a teacher to be creative in the art of teaching, with the antenna of for the inspiration of teaching art and the ability of carrying on the creative design in teaching. Listening ,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are the five basic skills of English learning. Listening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of all. If one c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he/she hear,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him/her to learn the language. Those who could not learn the language well, they not be able to speak . If they could not speak , they would not b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Without the basic listening skill, one would not improve the other skills like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It is a common problem in universities that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is generally poor.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discuss about how to design creatively and try some new skills in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angles of general design and specific creative design in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 In terms of art creation, it also proposes a new concept of teacher’s “creation ability in the art of teaching” and its importance in the creation in teaching art and creative design in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angle of responsibility, teachers are classified as “irresponsible teacher” and “creative teacher” In creative design of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how to input new skills in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propose new and creative design and the flexible use in teaching.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creation ability in teaching art; creative design

H319.3

A

1674 - 9200(2017)05 - 0097 - 06

2017 - 04 - 12

马怀忠,男,云南富宁人,文山学院外事处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等研究;张远艳,女,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中西文化对比等研究。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英语听力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甜甜圈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