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文化启示

2017-03-11 22:17周学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物态中国梦心态

周学平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中国梦”的文化启示

周学平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随着“中国梦”在每个人心中逐渐升温,人们对其思考越来越深入。本文从文化的定义入手,探讨了“中国梦”对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的启示。

中国梦;文化;中华民族复兴

1 “中国梦”丰富物态文化的发展

1.1 物态文化的定义

物态文化是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可感知的人的物质生产生活及其产品总和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如人们的生活系统,包括衣、食、住、行和科学技术成果。它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直接体现了文化的性质和文明程度的高低。

1.2 “中国梦”对物态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梦不仅仅是民族的梦,国家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涵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中国梦实现的基础是国家物态文化繁荣的发展。中国梦作为这一时代的指导思想,首先,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追求经济腾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其次,“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我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梦的进一步推进能够给予科学技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资金、物质上的保障。

1.3 物态文化发展方向

中国梦对当代中国物态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物态文化的发展也推动者中国梦的实现,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物态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其特点具有创造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多样性。因此,从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和科技成果这三个方面阐释新时代中国物态文化的发展方向。

1.3.1 生产系统科技化

目前,我国从农业到工业到服务业无不显示着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变革。农业方面,机械化普遍代替手工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方面,新系统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服务业上,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提供便捷。

1.3.2 生活系统多样化

物态文化下的生活系统主要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现如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出行文化都出现多样性的追求趋势,不仅仅局限在吃饱、穿暖、遮风挡雨的需求上。

1.3.3 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化

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科技产品的更新速度也十分迅速,有可能今天新的科技成果出现,明天又被更新的科技产品所替代,如网联网催生物联网的发展。

2 “中国梦”推动制度文化的建设

2.1 制度文化的定义

制度文化是由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索建立的各种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所构成。包括婚姻制度、民族、国家、家族、企业、宗教团体、政治、法律、科技、艺术、教育、组织等。

2.2 “中国梦”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文化服务与制约着人类的群体活动,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原始的农耕经济所催生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度,传统农业型的自然经济下是封建制度的管理。从历史上我国制度文化的变迁,发展可以看出制度文化在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维护社会群体的凝聚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用。在“中国梦”作为指导思想的时代,制度文化的完善是必要的,首先要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法治建设中国;其次,社会上的企业注重建设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力量,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最后,唤醒家风的记忆,加强家庭制度文化的建设。

2.3 制度文化的建设

“中国梦”对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从上到下,由全面到具体的过程,从而约束个体、团体和国家的行为。制度文化的建设从国家制度、企业文化、家风家教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国家制度广义上指国体和政体,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官吏制度等,保证国家和社会活动的正常运行。“中国梦”的实现就要求在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下,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坚持法治中国。

其次,社会的运行离不开个人、团体等组织,尤其在经济发展上,企业是经济生活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约束企业职工的行为,又能够凝聚企业力量。因此,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注意企业文化是“企业梦”之一,一定要符合企业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是职工的行为准则,能够代表企业形象。

最后,建设家风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家风,例如孟子世家,曾国藩家书等,普通百姓家庭的家风建设,不一定要有历史文字记载,将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信仰、训诫、礼仪等发掘,征集整理。

3 “中国梦”推动行为文化的繁荣

3.1 行为文化的定义

行为文化多以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行为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例如山东潍坊风筝文化等。

3.2 “中国梦”对行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梦”强调的不仅是国家整体的崛起,还是全民族的繁荣发展。尊重少数民族就要尊重其民族的特色,保护地域文化。“中国梦”是从思想上保护民俗,推动民族习俗,地域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对行为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3 行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我国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每个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些组成繁荣、丰富的行为文化,促进行为文化传承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创新理念,坚持“中国梦”思想指导,把优秀的民俗文化与促进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建设阵地,建设民俗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三是,发展产业,通过创意因子,将行为文化发展成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4 “中国梦”构建心态文化风貌

4.1 心态文化的定义

心态文化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例如儒家的“人性之善也”,佛家的“心即真如”,道家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4.2 “中国梦”对心态文化构建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心态文化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是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中国梦”这一理想的提出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观的传承,保护其流传下去,做到古为今用。还有利于心态文化广为人知,发挥其作用,使人们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最终实现“文化梦的复兴”,进而实现“中国梦”。

4.3 构建心态文化注意的问题

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对人的思想、精神、价值观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因此,构建心态文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心态文化来说,“何为精华”、“何为糟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些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够沉淀下来,被人们广为学习的精神和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然而一些文化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逐渐埋没在历史长河中,要进行甄别后,将其剔除。

其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新时期,人们对文化的追逐并非仅仅继承和发扬,还需要与时代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诉求。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创新。

其三,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心态文化。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长久动力。要想实现“中国梦”,不是仅仅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撑,还需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例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等,将其融入到“中国梦”中。

5 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梦”是文化的基础,能够培养共同的文化认同感;是思想基础,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论。“中国梦”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是国家的理想,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文化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让“中国梦”推动文化的发扬。

[1]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 (7) :48-57.

[2]王宪明.夯实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13 (11) :17-20.

[3]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G122

A

2096-4110(2017)02(a)-0001-02

周学平(1965-),男,四川眉山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猜你喜欢
物态中国梦心态
物态变化真奇妙 熔化凝固常见到
“物态变化”知识拓展
『物态变化』易错警示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第三章物态变化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