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居易在均州的政绩及其思想信仰研究

2017-03-11 22:17邵文涛李均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张三丰宝鸡道教

邵文涛李均宏

(1.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2.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4)

党居易在均州的政绩及其思想信仰研究

邵文涛1李均宏2

(1.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2.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4)

本文根据《均州志》和《宝鸡县志》以及党崇雅的传世诗集《鹃失啼》等历史资料,研究党居易康熙年间任均州知州的政绩及其思想信仰,认为党崇雅儒释道三教合一禅道并修的思想对党居易起了很大的影响,党居易无疑也有很深的道教思想情结。

党居易; 均州 ;道教

党居易是明末清初名臣党崇雅的孙子,其父亲党恂如是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顺治十八年(1661)前后英年早逝。党居易,字子庸,号仍姜,陕西宝鸡人,大约生于1635年,卒于1705年。康熙九年(1670年)党居易为其祖父党崇雅守孝期满后,以祖父恩荫初官湖广均州知州,后转广东南雄州知州,升广东按察使副使,晚年从江南驿盐道升福建按察使司使按察使。党居易的儿子党丕显,字知微,号亦姜,性聪隽,喜问学,能诗擅文,书法雅慕怀素,是康熙己卯科副榜贡生,官甘肃文县教谕,著有《亦姜集》。

1 党居易在均州政绩卓著

康熙十年(1671),党居易任湖广均州知州,《均州志》记载:(党居易)“克承于姜(党崇雅)太保公家法,莅任以来,遍示招民,屡劝垦荒,裁冗役,罢里夫,免供赎,息争讼,勤讲条谕,增修学宫,复养济院以惠鳏寡,创南阳书院以育人才。两祈雨泽,如期而验。不辱君命,有光祖德[1]。”清光绪十年的《续辑均州志》评价党居易在均州的政绩是“抚流亡、辟草莱、裁冗役、罢里夫,创修邑志,补萁学宫,复养济院以惠鳏寡,建南阳书院以育人才。政期崇实,一邑称治[1]”。《均州志》书中有朱琪撰写的《党公修学记》、王钦命的《重修南阳书院记》和朱锦幖撰写的《重修养济院记》等记录歌颂党居易的德政。

康熙十二年(1673)均州知州党居易主修《均州志》告成,分山、海、麟、凤4卷,记载了均州的历史沿革、山川形胜、道里疆域、隐士名达、民风物产、亭驿寺庙等。

民国十一年(1922)宝鸡人强振志编撰的《宝鸡县志》中记载:“党居易,党恂如子,以祖崇雅荫,任湖北均州知府,时当流寇蹂躏之际,居易招徕抚字,流移渐复。吴(三桂)逆党谭杨诸贼突逼城下,居易出私财,募敢死士,率以固守,会援兵至,乃解。叙功升屯田员外郎,继升江南司郎中,转广东南雄府知府,饬属员,除火耗,设义学,浚筑陂堰八十余里,灌田万余顷。寻升广东按察使副使,分巡雷琼道[2]。”记载了党居易在均州抗击吴三桂叛军坚守城池等待援兵立功的事迹。

2 党居易道教信仰事迹考证

党居易出生在明朝末年的陕西宝鸡县的仕宦家庭,其祖父党崇雅是明朝天启五年进士,当时正在明王朝朝廷为官。陕西宝鸡地区有浓厚的佛教道教文化氛围,佛教名胜法门寺在扶风县,距离宝鸡很近;道教名胜金台观,是张三丰曾经修炼的地方。全真教龙门派祖师丘处机在宝鸡磨性山艰苦修道多年,后在陇县龙门洞创立龙门派,影响巨大。党居易的祖父党崇雅就是儒释道三教兼修的典型,尤其在他的晚年,参禅修道,用宗教信仰慰籍受伤的心灵。党崇雅儒学思想受恩师张舜典先生“学主明道”的影响,偏向陆王心学,古人云:“陆子近禅,朱子近道”。党崇雅的《八角寺》诗“此地招游不记年,金身丈六更多缠。何难断臂僧归定,又见浮杯浪折旋。草履无能空若相,泥牛且勿待谁鞭。风尘历尽欲垂座,起向愁来讲讲禅”反映了其禅宗思绪[3]。党居易幼年丧父,受祖父思想影响很大,所以党居易也有道教思想信仰的基础。

《均州志》中收录有党居易关于武当山的诗文多篇,反映了党居易的道教思想信仰。党居易的诗歌作品也有浓厚的道教思想情绪,其《壬子中秋登太和山》:大岳崚嶒立汉东,虚皇正位太和宫。松间明月巢丹凤,天际真人御晓风。尊踞荆襄千嶂上,光连雍豫二州中。登峰此日秋思迥,寥廓晋城帝座通。《中秋诣玉虚宫行十祭礼》:秋吉入仙关,衣侵玉落斑。台临舟嶂外,殿出白云间。乐奏竹林曲,酒开松叶颜。尘爱无半点,圣境喜追攀。晨起叩天关,桂花点竹斑。钟鸣山静处,人到帝城间。游久云归袖,坐深鹤解颜。安得三丰在,寻真断宿攀。按道经,天上有九宫,昔人肇造帝宫以象天,其知道乎。今人但知有八宫而清微缺焉,殊失昔人法天之指,故特表而出之。人间天上紫宫开,元气氤氲翠作堆。此日清微昭法象,玉枢长拥九宫台。

3 全真教在宝鸡地区的影响及党崇雅党居易祖孙宗教信仰思想研究探索

全真教,道教教派,又称全真派。金代初创立,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重阳祖师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源,主张三教合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真教认为清静无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存真,识心见性。重阳祖师羽化登仙后,其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

磨性山和龙门洞都在党居易家乡宝鸡附近。磨性山在渭水以北,为丘处机足迹所到过的遗址。在今陕西省宝鸡市杨家沟乡西高泉,丘处机曾在此磨性成真。旧志载:“山背依周原,前临渭水。山下有左右二泉,下流汇为莲池,夏日莲叶田田,荷花朵朵[2]。”原有丘处机丹房,丹房后有混元洞,洞有二石大如斗,光滑圆润,传说当年丘处机每日晨起,滚此石于山下,再肩之山上,每日往复数次,从不间断,故称此石为磨性石。历史记载:金国大定十四年,丘处机西入陕西磻溪,隐居六年。大定二十年又去陇州龙门山,隐居潜修七年。磨性山斜对面是磻溪宫,磻溪宫因了丘处机在宋未元初成了宝鸡道教第一道场。这里供奉着老子、邱真人。浸润道骨仙风福祉,消磨汲取出尘入化的灵气,把烦嚣尘扰放下,是人们经常来磨性山和磻溪宫旅游的根本原因。即使仅仅游山玩水,观光采风,也会在不经意间滋生祥和荫泽,使气息心脉醇和。宝鸡金台观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曾经修炼过的道场。党居易编撰的《均州志》中记载:“张三丰:陕西宝鸡人。尝游辽东,人称为辽东人。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手持一尺,一笠一衲,人以为张邋遢。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也。明洪武初至太和山,结庵,庵前古木五株,师栖其下。久则猛兽不距。鸷鸟不搏,人益异之。至二十三年,拂袖游方而去。常往来长安,成祖遍访未获。后寓德安太平山,不知所在。今石榻、药碾犹存”[1]。张三丰是道教半神半仙神秘人物,时隐时现,行踪莫测。明太祖两度诏请张三丰入京,皆避而不见。明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宝鸡金台观玉皇阁曾经悬挂明朝皇帝封赠张三丰的诏书圣旨。古诗云:“不为依陈宝,浮云自往来。三峰留玉洞,一杖下金台。海岳归何处?君王召不回。无生本无地,人世漫徘徊[2]。”

总之,党居易在其任职期间有着卓著的政绩,其思想信仰受其祖父儒释道三教合一禅道并修思想的影响。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研究,也进一步的佐证了党崇雅儒释道三教合一禅道并修的思想对党居易的影响,并对党居易的道教思想情结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1][民国]党居易,马应龙.均州志[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

[2][民国]强振志.宝鸡县志[M].宝鸡,1922.

[3][清]党崇雅.鹃失啼[M].李棻抄本,清咸丰五年.

[4]李均宏,蒋五宝.党崇雅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

C4

A

2096-4110(2017)02(a)-0009-02

邵文涛(1985-),男,湖北十堰人,湖北医药学院助理馆员,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员,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传统哲学思想与传统哲学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张三丰宝鸡道教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穿越在历史中的“张三丰”
穿越在历史中的“张三丰”
为何明朝历代皇帝都苦寻张三丰
走进宝鸡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