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与路径探讨

2017-03-11 22:17汪行舟陈小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受教育者价值观

汪行舟 陈小娟

(赣南医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与路径探讨

汪行舟 陈小娟

(赣南医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随着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传播便利化、利益主体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现象凸显,各国文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之间渗透加剧,这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分析了其教育资源,提出了教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教育路径

核心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够为民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价值观念,是历史和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改变现阶段盲目白金、利益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因此,面对市场经济下的利益主义、白金主义等腐败现象我们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营造浓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发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探索科学的教育路径,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发展。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述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当前社会主义阶段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是由多种价值观念共同构建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当前阶段,我国社会成员的主要价值诉求和根本利益,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衡量人们道德行为的价值标准。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实践之中形成的,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在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提出了道德标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集体层面上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上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国相互家制度、社会集体和个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指对青少年和社会群众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培养青少年和社会大众正确的价值观念。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哲学方面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认识问题。第二,教育过程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配地位和指导作用,要求教育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教育,交给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第三,价值观实施方面强调思想理论教育与实际锻炼相结合,让受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3]。第四,核心价值观运用方面,教育者应使受教育者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让受教育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用于现实生活中。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2.1 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体系

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体系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体系,为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教育提供思想基础,将政治教育、爱国教育和法制教育统一起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整体性[4]。

2.2 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加强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不断提高社会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有效抵抗腐败、落后的思想意识,纯净社会思想,避免落后腐败思想对人民群众的侵蚀,为社会思潮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

3.1 优秀革命文化资源

首先,爱国主义是优秀革命文化资源的核心,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对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我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爱国主义思想[5]。并且,在近代社会,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对外国的侵略和掠夺,奋发而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开展了革命救国的壮举。而那些坚定的爱国者为了民族的独立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只身投入到战斗之中,才迎来了中国的光明;其次,优秀革命文化资源还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都是革命前辈在战斗中遗留下来的优秀品质,对后世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

3.2 民间文化资源

首先,民谣文化是民间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民歌、民谚和顺口溜,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民谚是人民群众总结出来的口头短语,能够简洁有力地说明一种道理。而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和娱乐过程中所创造的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6]。而且,民谣总是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和情感相关联的,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其次,民俗文化资源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民俗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生活相联系,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且,民俗文化能够维系人民对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4.1 理论教育载体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的理论载体,我们应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青少年和社会群众,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价值观念营养。为此,教育者应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并且,教育者应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就相结合,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7]。另外,教育者应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并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思想理论知识;其次,理想信念理论知识是促进青少年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鼓励青少年为了理想而奋斗。

4.2 实践活动载体

首先,社会实践是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加强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提高青少年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其次,学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坚决抵制落后文化,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最后,教育者应积极组织开展讲座活动、辩论活动等加强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讨论,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8]。

4.3 大众媒体载体

大众媒体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载体,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推广。但是,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与改革,不断改进传统媒体的不足,以人民为本,合理设计议题,注重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使各媒体形成教育合力。另外,我们也应重视新媒体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自媒体的传播功能,加强网络舆论建设,提高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9]。

4.4 典范活载体

首先,党员干部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的活载体,我们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力量的人格示范作用,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其次,我们应积极塑造典型的榜样。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受教育者学习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典型人物的模范事迹,充分挖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所包含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格,发挥典型人物的带动作用[10]。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

5.1 完善内在机制

首先,我国应积极完善内在需求动力机制,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动力。为此,我国应在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之后,不断提高人们对主流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强化社会群众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其次,我国应积极完善能动反映启动机制,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动性,使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运用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生活[11];最后,我国应积极完善知识内化运行机制,改变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在理论知识教育之后,为受教育者提供充足的时间机会,让受教育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真正变成受教育者的高尚品格和行为。

5.2 健全外在机制

首先,我国应积极构建学习教育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知识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从社会发展规律出发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和科学性。并且,教育者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教育,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美好未来建设相联系,引导受教育者树立远大理想。另外,我国应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帮助青少年找准人生方向,确立青少年的人生追求;其次,我国应积极构建行为实践机制,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最后,我国应积极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将教育者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薪资待遇和工作晋升相联系,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优化教育效果。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6.1 社会教育

首先,我国应积极营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及时消除不良文化,尽量避免不良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侵蚀;其次,我国应积极重视教育的作用,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培养从业者的正确的职业观。例如,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经常性开展仪式活动来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电视、网络等媒体也可以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12]。另外,各行各业可以开展敬业标兵精选等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6.2 学校教育

首先,我国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一方面,学校应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做好校园绿化和美华,完善学生宿舍、教室和食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我国应积极完善校园的软件环境,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利用墙报、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核心价值观念,健全校园规章制度,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软件环境;其次,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师在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宣传核心价值观念,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最后,学校应积极构建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活动。为此,学校应成立团组织、班委会、党组织、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加强学生的自律[13]。另外,学校应成立文学社、艺术社团、体育社团等社会,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并且,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晚会、联欢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化比赛等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3 家庭教育

首先,家长应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保证子女的基本生活。并且,家长应积极营造和谐、平等、亲密的家庭氛围,做到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遵守家庭规范,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勤洗手、节约水电、不乱扔垃圾等文明行为;其次,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此,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子女作出榜样示范,培养子女良好的品格和生活行为习惯。并且,父母应强调管教子女的艺术,做到严慈结合,让子女在民主的环境中尊重家长的权威,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和选择[14]。

6.4 自我教育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为大学生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教育者应使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让受教育者在情理交融的过程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坚定不移地践行核心价值观。并且,受教育者应学会分析和鉴别,在分析和鉴别的过程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自觉摒弃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改进不文明行为,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人生的指导思想。

[1]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7):11-13.

[2]郅秀丽.探索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13(8):76-77.

[3]姚红,郭凤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理论意蕴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46-48.

[4]艾政文.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7):128-129.

[5]林志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 [J].科教文汇,2014(2):116-117.

[6]张天涛.新媒体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5(16):134-135.

[7]谭为跃.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01-202.

[8]谢卉.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9):56-57.

[9]孙延辉.结合大学生当前价值观现状,探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J].知识经济,2016(6):198-199.

[10]南征.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4):91-92.

[11]温金英,焦亮瑜。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J].赣南医学院学报 , 2016,36(5):746-748.

[12]宋庆喜,赵艳玲,王翠翠.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6(4):234-235.

[13]李智水.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65-

66.[14]陈昌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要素、动因与策略[J].求实,2017(3):23-25.

D64

A

2096-4110(2017)02(a)-0010-03

2015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15KSQ06)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受教育者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