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优化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结构

2017-03-11 22:17侯衍捍张浩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素质

侯衍捍 张浩宇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优化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结构

侯衍捍 张浩宇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本文以校企合作为背景,首先阐释了“双师素质”的涵义,分析了目前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提升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结构的方法与步骤。

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结构 ;优化提升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更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根据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缩小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学生的上岗就业率。

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教学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理论功底,还要结合企业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由此,“双师型教师”和 “双师素质”在高职教师群体变得尤为重要,教师纷纷发展自身的“双师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

1 “双师素质”涵义的解读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将“双师素质”作为评估指标之一。评估指标标准说明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根据此说明,“双师素质”的涵义可以有以下理解。

1.1 职称

教师既要有讲师及以上职称,还要有与专业和行业相关的中级及以上职称。

1.2 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一线的工作实践经历,具备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的能力。

1.3 与时俱进

学校开设的专业及课程需要与行业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匹配,行业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势必造成学校开设课程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在随之改变。所以,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上面3个因素说明,一个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构成一定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状态,这也为我们对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提供了可能性。

2 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双师素质”对于高职院的专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院校和各专业的教学团队都十分重视“双师素质”的建设,但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教学团队的师资状况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双师素质”与执教专业不符。

高职院校教师多为高等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从业经历。在校学习期间可能已经通过考试获得了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或就业后为了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考取了职业技能证书,但这些证书可能与后期他们所执教的专业课程不匹配。他们虽然教师具备了“双师素质”,但无法很好地为本专业服务。

(2)教师所具备的“双师素质”不均衡或者有重叠。

教学团队内多名教师拥有相同的职业技能证书,在“双师素质”的认定中属于同一类别,所能指导的课程中也出现了重叠的现象。在生源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有的教师无课可上情况,造成了师资的浪费。

(3)教师所具备的“双师素质”无法满足所有课程的需求。

由于“双师素质”的不均衡性以及专业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地不断调整,会出现新课程无人能上的情况,教学团队所具备的“双师素质”无法很好地覆盖整个专业课程。

以上这些问题都凸显了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是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专业学习。这也是我们要进行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结构优化提升的必要性。

3 如何优化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结构

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建设应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而不是凑数量。对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结构进行优化提升的过程,可归纳成如下步骤。

(1)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

通过座谈和访谈的形式,了解企业或行业岗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并了解已在企业实习或就业学生的表现,从而确定学生实践的能力所需要达到的高度。

(2)了解学生对在校实践课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在校生及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实践课的评价,了解他们需求和期望。

(3)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内容以及对“双师素质”的要求。

通过对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岗位设置与课程设置的分析,得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双师素质”类型的对应关系,明确本专业所需要的“双师素质”教师的类型及数量。

(4)分析教学团队当前的“双师素质”构成。

通过访谈和分析现有教师档案,得出现有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的“双师素质”的类型。

(5)发现教学团队现有“双师素质”与各方需求之间的差距。

通过将上述四部分得到的结论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此教学团队现有的“双师素质”与应有之间的差距,明确需要培养和增加的“双师素质”教师的类型及数量。

(6)形成全面合理的“双师素质”养成计划。

针对需要培养和增加的“双师素质”教师的类型及数量,为教学团队量身打造全面合理的“双师素质”养成计划。按照培养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填补空缺,完善优化“双师素质”的结构。这里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来可以通过培养现有教师,引导他们参加相应的培训或者到校企合作企业的相关岗位顶岗,从而获得相应的“双师素质”;二来可以同通过聘请合作企业中的行业精英作为外聘教师,来校授课指导,以填补本校教师无法获得的“双师素质”空缺。

4 结语

优化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的结构是一个专业建设永恒的话题,在每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一并确定相应的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养成计划。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合作企业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对于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专业和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毕业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评估方案[Z].2008-04-03.

[2]刘勺华,王胜山.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34-35.

G715

A

2096-4110(2017)02(a)-0024-02

国家旅游局 2016“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英才培养项目:校企共建课程资源提升实习效能——以《旅游电子商务》为例。

侯衍捍(1981-),女,汉,山东烟台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和计算机教育。

张浩宇(1970-),女,汉,山东济南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和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