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探究

2017-03-11 22:17魏绪芳刘玉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高职

魏绪芳 刘玉莹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山东威海 250100)

高职思政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探究

魏绪芳 刘玉莹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山东威海 250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大的层面,来探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以期真正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塑造的作用。

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国家高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认真贯彻中央下发的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将其精髓融入到高校的方方面面,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而且要认真贯彻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并最终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落实到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上。然而,尽管高校已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但融入度低,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显得格外的迫切和必要。

1 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尽管区别于侧重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更应关注国家大环境的氛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形成综合应用能力的影响,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切实做好相关措施以确保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当中。

1.1 制定科学的评估机制

评估机制是一种对教学效果的保障机制,能反映出教师们的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及时发现问题,以确保效果的落实。为此高职院校要制定出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方案。在制定评估制度时,要以综合考评为原则,不以一纸成绩定结果,而要重在动态的考评过程,将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到学生平时的思政课堂,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在过程中考核,把学生成绩和实际效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定。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只关注思想政治课的最终成绩,根本不在乎平时的上课过程,认为思想政治课既没有意思,也没什么用,所以取得成绩的方式成为调节学生主动学习的指挥棒,如能在成绩的考核方式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学校制定出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后,还要求教师们将其具体化,将平时的考核方式按照实际需要予以合理化,体现灵活性,如课上发言、上课状态、课堂实践等;期末考试不重在理论知识的识记,而在于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命题论文等。在此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融入到学生取得平时成绩的过程中,并且加大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重点考核学生参与日常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从客观上督促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度。

但是,评估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时常深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听取广大教师和学生们的意见,联合多方力量协调进行,以确保评估机制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1.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恰当的融入课堂学习,还需要学校做出一定的努力,即在校园文化中增强传统优秀文化的渲染和影响力。当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传统照本宣科和灌输式的教学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学校不仅要在校园环境的设置上多体现传统文化的涵养,而且还要加强开展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将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进校园设施的方方面面,渲染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软件方面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学校去努力,尤其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开展餐厅光盘行动,感受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等。在国家重视传统节日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应利用节假日期间,向大学生宣传并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动起来,在实践操作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他们的生活,深入到他们的思想,形成影响力。在高职院校已存在的各种社团、比赛中,恰当地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既能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小创新。开展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典型的宣传,如开展诚实守信典型宣讲会,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进学校整体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

1.3 整合教育资源

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与协调,要求各类资源实现有效的整合,为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在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学校需将这三方面的力量有效地结合起来。

学校领导层起上层指导作用,总览全局,及时将国家教育政策传达下发并执行,领会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下发到校内的各个教育管理部门;同时,学校领导层要监督各个职能部门贯彻优秀传统文化的执行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不仅要认真贯彻校领导下发的指示,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管理部门反映,还需和辅导员们做好日常教学管理的沟通,合力搞好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

辅导员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呈现年轻化趋势,易于大学生接受,有利于搞好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但年轻的辅导员们普遍缺少社会经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因此,提升辅导员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水平,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2 教师层面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主体,起到最直接的推动作用。教师们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效果,具有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能够教授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能以个人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加强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2.1 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从特定历史坐标和相应评价标准来看,其内容有优秀与落后之分。”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中华传统文化同样有优秀与落后的相对区分。“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首先要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广大的思政教师们不仅要把不断更新的教材吃透,备好课,还要主动去学习研究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广博的文化中寻求能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内容,进而丰富课堂内容,真正有力度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积极申报参加每年由国家或省级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去接触不同学校不同风格教师的风采,多交流沟通,汲取精华以提升自身。为了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尤其是出去接受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应作一个全面的汇报,将培训内容的精华和学习心得跟教研室的同事们分享,更全面的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更加科学的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文化力量的扩展。

2.2 提升教师队伍的的文化素质

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还要做好言传身教,以此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只有做到身教和言教并举,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对大学生起到感召和号召的作用。大学时期,学生都基本拥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在与老师的平时接触和交流中需要彼此的诚信做基础,只有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和青睐,那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具备精准的文化知识,更需拥有高水准的文化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以便能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对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顺利融入至关重要。教师为人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己先充实起来,平时多去旁听其他教师的授课,学习他们的长处,扩宽自己的授课思路。此外,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教师还需要广涉其他学科,博学广识,融合不同的学科知识,实现学科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3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但融合度太低。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堂基本上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的有限,就算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实践,学生的积极性仍不高,效果差。要真正改变这种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让学生也发挥主体的作用,需要下大功夫。

为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必须加大力度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处在信息网络时代里的大学生,更是走在时髦的前列,喜欢新鲜的事物,厌烦传统的教学课堂,只要是不感兴趣,人虽在教室,但思绪早已飘远。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后,几乎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主宰,把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手机上,有的学生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人生无他求。因此,改变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迎合社会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手段上,教师也应积极开发利用信息网络的方法,开辟网络教育的新天地。思想教研室需建立自己的网站,将平时的教学成果晒在网上,与自己的授课学生建立互动,吸引学生,挖掘他们的表现欲,同时还宣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是让学生在愉悦的过程里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如微信、QQ、微博等,向学生传播在思政教学内容中渗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就延伸了学习线,拓宽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空间,有利于发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进而形成线上与线下的合力作用。总之,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手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实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1]潘昊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D].河南大学,2014.

[2]李德万.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张蔚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敲入离校思政课教学的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21-122.

C03

A

2096-4110(2017)02(a)-0040-02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