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03-11 22:17王亚洁国果杨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实验

王亚洁 国果 杨娜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亚洁 国果 杨娜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1)

《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

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改革;教法改革

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技的发达,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营养价值更加关注,当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成为了我国适应新发展形势而设置的特色专业。为满足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需要,贵州医科大学在2014年设置了该专业,以培养高水平的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专业应用型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综合性、多学科知识交叉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能在食品原辅料生产、食品加工制作、食品流通和消费等领域从事检验、品质控制、生产管理、产品研发工作或在政府部门从事商检、卫生防疫、技术监督、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国家教育部对教育教学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对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在不断的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1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专业特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为了适应现如今食品质量与安全发展的潮流,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监测与监管技术等多方面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检验检测技术。由于该专业是我校新建专业,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比如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等。因此,针对该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加强理论教学、课内实践的同时,构建和实施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对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必要,使得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和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1.2 实践教学

首先是促使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熟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当代飞速发展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国情,熟悉食品工业的生产、组织管理等;其次,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第三,加强学生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出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可以组织学生较早地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这些手段均可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

1.3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核心,但我们的实验课主要由老师提前几天做好预实验,帮学生准备好实验仪器及试剂,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任课教师提前写好板书,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及黑板上的实验步骤来完成整个实验,不用主动思考,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李培根院士指出: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比如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等等。(李培根:《主动实践》,《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1期)。现在的大学应该为本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途径,使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通过实验课程教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会使用几种常用的大型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能在食品界从事分析与检测、质量的控制、监管和风险监测评估等工作的能力。

1.4 毕业实习单位的建立

建立固定的实习单位是为了让学生模拟进入工作岗位,也是实践教学的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走入社会,获得实践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事业心和责任感。贵州医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新建专业,需要经历摸索、成长和健全的过程。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在培养本专业学丰富的食品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接触、认知本行业的机会,开阔其行业视野,锻炼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2 改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

2.1 师生角色互换的交互式教学法

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部分章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制作PPT,课堂上与教师互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当代教育形式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2 分组研讨式教学法

针对某一章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比如《食品理化检验》第十一章:几种常见食品的理化检验,本章内容有6节,分成6个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解所讨论出的重点内容与发现的问题,老师最后对每个小组的问题做出回答并补充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讨论中学习记忆深刻又有趣。

2.3 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受学生欢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多数为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在被动的接受。忽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食品质量与安全内容繁多,原理概念相对抽象,如果拘泥于教材内容,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比如讲到汞对食品的污染时,可以以日本的“水俉病”事件、贵州汞污染等进行举例讲解及和微课视频教学。

3 结语

为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得到提高。年轻教师主动学习、参与以老带新,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依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刘志明,王欣,姚笛,等.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改革的认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21-123,210.

[3]李海平,柴春祥,连喜军,等.基于食品安全应用性人才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5-66.

[4]孙茂成,富校轶,张岚,等.医学院校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90.

[5]王身艳,王海波,潘苏华.医药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6092-6093.

[6]苏立杰,姜志杰,林楚慧,等.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法改革——任务式结合PBL教学法效果评价[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5,51(5):70-74,91.

G642

A

2096-4110(2017)02(a)-0053-02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食品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做个怪怪长实验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