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家”与“校”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17-03-11 22:17孙绮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家校信任家长

孙绮汝

(山东省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65100)

信任
——“家”与“校”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孙绮汝

(山东省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65100)

简要介绍了我国小学教育当前所要求的关于家校合作所需要立足的关注点和问题。目的是培养教师对于家校合作中信任的意识。同时也提高对当前与家校合作有关的主题的深切认识,了解如何解决家校合作中因为信任而引发的问题,并且要克服的障碍。给教师提供一些解决家校信任问题的当前可靠的和有用的措施。

家校合作;家长参与;信任

1 绪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且还可以使父母进行教育。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1]为了让学生从学校得到最大的利益,我们需要促进家长,学校和教师学校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加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发挥的作用才能继续改善,走上正确的道路。

据了解,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虽然不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改善家长对学校的态度,降低辍学率,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其他许多积极的成果的唯一因素,但是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许多学校现在仍在努力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需要和信任的程度高低要比家长缺乏兴趣或不愿意参与的程度高。由此提出信任这一概念。

2 提高可信度

徐锦俊提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和家庭在认识统一,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以情感和谐、交流沟通为基础,双方双向共同地促进家校合作关系的产生和发展[2]。”如果家长和学校要建立合作关系,首先必须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平台。其中,可家长对学校的信度通常根据这五个主要方面来判断:仁慈,可靠性,能力,诚实,公开性。

如果家长要信任教师和学校,他们必须相信学校和教师是合格、公平和可靠的,并在心里有他们的孩子的最大利益,所以要建立公开的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协作关系。比如,当着家长不能怯场,让家长觉得你可以搞定学生;第一次见面跟家长定好规矩,比如绝不能容忍差作业,不能让孩子迟到等;你发出的任何指令,都要有回访和反馈,做事情为别人考虑,要有计划性;说话有理有节,而且要重话轻说。

3 信任的障碍

家长学校关系的障碍有很多,对没有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活动的家长的一个常见误解是他们只是不在乎他们的子女的教育。与其假定家长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积极伙伴,老师应将密切分析学校和家长关系不良的原因和参与程度低的具体原因。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3.1 第一印象

家长第一次来学校产生的印象可以为他们的关系奠定基础。感到忽视的家长不太可能会再去学校。过于溺爱学生或者对学生不闻不问的家长也会容易对教师或学校产生不良印象。

3.2 沟通较差

无论是家长和学校缺乏沟通还是沟通错误,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紧张和不信任。尤其是有的脾气暴躁的家长喜欢从个人角度出发,不顾及别家的孩子,更不顾及老师。当着孩子和老师的面埋怨别家孩子的不是,偏袒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解决孩子的真正的问题,还会把师生关系弄的越来越紧张。

3.3 过去经验

家长在学校的以往经验也对他们是否信任学校和教师并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有自己的经历的家长进入学校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也可能不相信教师会重视他们的投入。同样,与另一名教师或另一所学校遇到问题的家长可能会质疑与家校合作的价值。同样,教师也是,他们以前对家长的负面经历可能会质疑与他人交流的价值。

3.4 家长缺乏自信

很多家长可能不相信他们能够为其子女的教育作出贡献,还有的家长对学校产生害怕和恐惧情绪,或者有的家长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问老师关于一同促进学生教育的问题。家长可能对学校和教师有所怀疑,比如他们有什么可以提供参与的教室或计划,为什么要服务于学校决策等。

3.5 教师缺乏信心

与家长发展牢固关系的一个同样强大的障碍是教师缺乏信心。新的教师,特别可能害怕被学生家长视为无能,因此最初避免与他们接触。然而资深的教师同样可能怀疑他们是否有能力去有效地让家长参与教育方案,很少有教师提供给家长家校合作的方案和计划。

4 优化措施

4.1 初期

4.1.1 教师应尊重所有家长

与家长谈话时注重礼仪,使用表达礼貌和尊重的语气也很重要。要让家长知道他们在学校中受到欢迎,在他们到达学校时打招呼,提供家长交流中心,这会让家长更可能相信学校重视他们的参与。

4.1.2 积极地开展家校合作

教师与家长的第一次接触要是积极的,可以通过笔记或电话把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例如向家长表明学校对他们的孩子感兴趣并重视他们的孩子。

4.1.3 突出学校成功

不能期望家长信任他们所知甚少的学校和教师。确定与家长和其他家长成员交流学生成就、专业发展努力方向和其他的学校计划,以反映学校对优质教学和学习的承诺。

4.1.4 改善家校沟通

通常家校沟通只是一种方式,学校决定了家长需要什么信息并发给他们。开放更多更好的方式让家长与学校沟通,听他们说的话,认真做出回应对建立信任至关重要。刘衍玲,臧源等指出“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依靠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协调,支持的教育沟通活动。[3]”

4.2 中期

4.2.1 注意沟通技巧

任何的沟通,讲孩子的缺点或最近的问题时尤甚。需要掌握,三明治原则。既两句夸奖夹杂一句批评。上学前,放学后这些时间,聊天贵精不贵多。每次找准几个家长沟通,争取一个星期可以和班内每个家长都聊一聊。

4.2.2 向家长开放

不要忽视或回避棘手问题,使家长易于获得信息,以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提供信息,并确保他们知道要与谁交谈,如果他们有问题,那么谈话就是开始展示开放性的好地方,教师应学会倾听家长关切的问题。根据情况,考虑邀请家长帮助生成解决方案,当然也要确保他们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来解决他们关切的问题。

4.2.3 建立信任需要时间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信任是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的,重建信任需要时间和认真的承诺,为建立信任花时间是很重要的。关于这一问题任学兵在家校合作与素质教育一文中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目前常用的合作方式是开家长会,或者让家长签字等。“这些主要是对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初步了解,至于如何解决学生自身出现的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学校家长双方不仅缺少对参与学生教育这一活动更有计划和更有深度合作,还缺少对家校合作这一活动的监督等。[4]”

4.3 后期

4.3.1 对家校关系表达高度期望

教师期望可以影响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学校应做出真正的努力,接触家长,并向他们保证他们做出的贡献受到重视。

4.3.2 与家长沟通合作

要体现教师对家长的尊重,可以打电话或家访等方式沟通。家长沟通要以积极和欢迎的态度开始,鼓励家长在一年中遇到问题或关注,联系教师。教师还可以鼓励其他家长在学校做志愿者。杨俊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通过沟通,一起参与学生的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5]。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4-15.

[2]徐锦俊.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5(17):35-36.

[3]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 ,2007(30) :400-402.

[4]徐金贵,颜辉荣.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35-136.

[5]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6( 26) :29 - 31.

G636

A

2096-4110(2017)02(a)-0059-02

孙绮汝 1997,7-),女,汉,山东烟台人,德州学院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家校信任家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信任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