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红”视角下的工匠精神传承

2017-03-11 22:17龚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红工匠精神

龚丹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基于“网红”视角下的工匠精神传承

龚丹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工匠需要网红的思维,网红需要工匠的精神,提升工匠精神的传承,真正推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要进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推进供给制的有效改革。“工匠精神”成了2016年的社会热词,“工匠”也成为劳动者获得尊崇感的一个指称。与此同时,“网红”这个词,跟“工匠”一样走红,如今一些“工匠”变得家喻户晓,获得远超以往的社会地位,多少是借了当“网红”的光——如果没有互联网上的热推,有多少人知晓那个一心一意做葱油饼的阿大?又有多少人了解在紫禁城里专心修文物的大师?“网红”是创新时代的产物,“工匠”是传承历史的基础,这两者如何更好地融合?提升工匠精神的传承,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工匠; 网红; 工匠精神; 网红经济

1 “网红”的特点及传播现象透视

“网红”指“依靠网络平台,通过某个事件或行为积聚起个人影响力,并且在各自领域内受到粉丝追捧而走红的一类群体。[1]”网红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咬文嚼字”时代,代表人物有安妮宝贝、南派三叔等,以自己的才情和文笔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代“网红”。(2)“审图”时代,代表人物有木子美、芙蓉姐姐等。这一时代的网红都是以恶俗、恶搞、炫富等方式博出位,所以网红2.0的时代是很虚浮的。(3)段子手、ID时代。代表人物咪蒙、李大霄等。 “段文字+图片”催生了新网红,包括时尚、娱乐、财经等生活各个方面。(4)直播网红占据主体的富媒体时代。2016年的第一网红,PAPI酱呐喊着“胸不平何以平天下,人不穷怎么当网红”,靠着几十条自制的毒舌吐槽视频,就从微博一路蹿红,令许多人都中了一种叫做“PAPI”酱的毒[2],网红们也随之进入直播视频为主的三次元时代。

针对“网红”成功的种种光怪陆离的文化现象,透视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1.1 个人的因素

当今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幻想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可以生根发芽。这些网红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表现欲,通过“自我显现、自我赋权”来塑造自己满意的公开形象。网络信息的不对称使公众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形象,而网红恰恰利用这一点,努力将公开形象向自我观念中靠拢,表现了一个自己想表现的自己。这种策略性的自我表现成功地控制了他人对自己的直觉印象,由少数人又通过媒介传播到更广泛领域,最终使其走红。

1.2 技术加持

一部网红进化史就是一部互联网信息科技发展史,从门户网站的文图时代,到专业的视频制作,尤其是4G网络的出现,以及智能设备的不断升级,全方位渗透的网络媒体,给“眼球经济”或称之为“注意力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

当今,喧嚣的时代氛围和焦虑浮躁的社会心理也成为网红滋养的土壤。时代发展了,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普遍“缺钙”,社会焦虑现象弥漫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官场上,官员们急于寻找升迁之途,大搞面子工程;学术上,“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教授们忙着四处抢课题捞钱,甚至学术造假;书架上,所谓的《十分钟让你成为百万富翁》《三个月赚到一百万》的书比比皆是;电视上还是网络上的选秀活动,都在宣扬一夜爆红的神话,疯狂追逐着“泡沫式的成功”;这些都透射出人们对于“走红、成功”的心态越来越浮躁和实用。

2 融合“网红”模式进行“工匠精神”传承的启示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追求极致完美的核心。一个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一个是推崇轰动的网红效应。一个以宁静、踏实、严谨、执着、淡泊而著称;一个以浮夸、开放、推手、曝光而闻名。当“工匠”成为“网红”会怎么样?而当“网红”遇到“工匠精神”又会如何?

2.1 当“工匠”成为“网红”

“网红”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首先学习推广自己。近年来,传统手工艺由于传承者少、产品进入难以推广的困境,有些“独门绝技”因为后继无人或传承“断档”而濒临消失,“绝活”成为“绝唱”。所以,传统手艺的发扬光大,需要“变”,借鉴“网红”的推广模式是一种新思路。“网红”的盛行与爆发必然有其合理性,“网红”的爆发式影响力契合网民的心理需求,“围观网红”成了网民一种不可忽视的心理需求。 “网红”思维给传统手艺的活力提供无限动力;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带来了新可能。通过“网红”思维,可以为传统手工艺带来市场化路径;通过“网红”传播,将传统工艺的魅力推广在手机和互联网终端等,使手工艺人触网重生,近几年大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在故宫维修文物的工匠,正是我们想要寻找的大国工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宝贵的工匠精神。韩春雨 “一成不变的泡在实验室里的安静生活”,寂寞、坚持,从“泛泛之辈”变成了“诺贝尔级”科学家,一时间成了天下人尽知的“网红科学家”,激扬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这些“网红工匠”中所透射出的那种执着、专注、沉稳的工匠精神,正是当前浮躁与慌乱的“网红”时代最需要的镇定剂。阿里巴巴“匠仓”总监汤启鹏表示:“只有帮助匠人变现,才能真正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广府牙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斌成说:“对于互联网,匠人们应该积极拥抱。”

2.2 当“网红”遇到“工匠精神”

“网红”作为一个职业,生命周期有多长?没有标准答案。颜值类网红和情绪类网红由于其感官原因,大都属于“短线产品”,时效性很强,替代性也很强。碎片化时代,因为信息的高度发达,受众的注意力不会维系太久,所以靠刷屏、博眼球带来的效应极其短暂,这个时代不缺千人一面的锥子脸,缺的是个性的面孔,击中心灵的声音,独树一帜的作品,以及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原创内容正是工匠精神的表现,持续不断的优质内容的输出,才是未来网红的核心竞争力。“网红”如果作为一种健康职业,应该是可以良性循环的。目标不是为了追上粉丝们朝三暮四的兴趣而透支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为了保持曝光率而不断制造话题、公开隐私,而是通过更多的关注激发自己更健康,更有活力,鞭策自己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PAPI酱和罗辑思维等网红,他们的成功,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他们不缺个性化定制,不缺精益求精、不缺坚定和专注。这样才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打磨。[3]未来需要的一定是有工匠精神的网红。

“工匠”与“网红”不矛盾,反而是“互联网 ”时代经济发展的灵魂。只有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网红经济”在前行的道路上才会不缺动力,才会跑得更快更远。“网红”的“快”时代,需要 “工匠精神”修炼的“慢”功夫。

[1]敖鹏.网红为什么这样红?——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J].当代传播,2016(4):40.

[2]http://ent.qq.com/a/20160225/037457.htm.

[3]王勇.网红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71.

Tp393

A

2096-4110(2017)02(a)-0067-02

龚丹(1967-),女,汉,浙江义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猜你喜欢
网红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不要上“网红”的当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网红滚滚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