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红”现象浅析

2017-03-11 22:17秦小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红价值观思想

秦小霞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安阳 455000)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红”现象浅析

秦小霞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安阳 455000)

2016年是中国的“网络直播元年”,打造了数以万计的“网红”。其中,大学生“网红”几乎占据了总人数的半壁江山。大学生网红现象在助力大学生展示自我个性、适应成长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对其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如价值观的混乱、对学业的影响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安全问题等等,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网红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策略。

网红自媒体;大学生“网红”;思想政治教育

网红自媒体(即在自媒体这一领域有着较强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网红”)大众并不陌生。自进入大众互联网时代以来,在Web2.0环境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微博、微信、QQ、博客、论坛等自媒体社交网络的兴起,几乎人人都成为互联网客户端(包括移动终端客户端)的使用者。2010年开始,网红自媒体从最初的带有较大偶然性现象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职业性和规范性的行业现象。一些直播平台如YY直播、斗牛网、大学生直播、9000网红平台等,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成为网红自媒体的舞台。从郭美美、芙蓉姐姐、凤姐、王思聪到现如今的王尼玛、papi酱、同道大叔、何仙姑夫等的网络走红,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红”,“网红”背后所涉及到的名气、经济等利益吸引了包括广大大学生在内的百万人的追逐,大学生成为“新兴网红”的重要构成体。

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资源数据库为平台,分别以“网红”和“大学生网红”为主题词进行模糊搜索,检测到涉及到“网红”的相关文章共有1049条检测结果,而针对大学生网红的文章只有一篇。其中,大多是从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营销学、传播学等角度来分析“网红”现象,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的寥寥无几。本文从大学生网红这一群体出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一问题,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红”观,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面的意义。

1 大学生“网红”及其特征

大学生“网红”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特定主体,该主体通过视频直播、在网络公众平台发布网络文字、图片等方式玩转网络,聚集粉丝,对网络平台产生影响力的大学生,是“网红”大军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成名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网红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名方式:偶然意外走红;自主精心包装走红;与网红公司签约,专业团队策划走红。其次,加入“网红”大军目的多样化。大学生想成为“网红”,其目的也呈现多样化,如把“网红”当作赚钱的工具和手段;把它当作快速成名的手段;满足自身个性展示的途径等等。最后,大学生“网红”类型多样化。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对市场的定位,选择成为哪种类型的网红各具特色,主要包括美妆类网红、直播类网红、游戏类网红等等。

2 大学生“网红”现象对在校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当今大学生“网红”处在网红自媒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视频直播阶段。视频直播方式在加速大学生网红成名进程上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力量。不可否认,对满足大学生个性展示、成长成才需要以及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大众创业号召起到了积极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网红现象也给当今大学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2.1 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三观塑造产生消极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阶段。网红现象背后所涉及到的网红经济产业链条以及所影射出的不正当的“成才观、成名观、消费观”等等强烈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首先是对大学生成才观、成名观的冲击。“轻松月入百万,年收入过千万”等传闻,以及其低门槛、高回报的诱惑让“网络主播”正成为眼下不少大学生热门选择的职业之一。受其影响,部分大学生容易将成长成才成名的标准固定化为物质、金钱、粉丝数量等等,直接宣传“读书无用论”,前段时间两位湖南长沙90后美女主播网红在某平台直播撕书并高调地表示:她们不读书照样开跑车,大学生也得给她们打工。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成功观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其次是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冲击。稍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网红依靠粉丝打赏、公司奖励等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物质回报,甚至于为了不使自己“掉粉”,用各种奢侈品来包装自己,久而久之,极易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腐蚀,转向拜金、享乐主义的消费观。

2.2 冲击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客户终端信息的“权威”、直接发布者。庞大的网络居民言论真假难辨、“质量”良莠不齐。极有可能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直接冲击社会主义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阵地,对思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部分大学生为了“涨粉”,在某些“坏网红”的“榜样”引导下,通过低俗炒作、恶俗色情大尺度表演、不负责任的言论、“谣言”传播的战斗机等方式来吸引粉丝,这种无底线无操守的行为直接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削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2.3 干扰正常高校管理,大学生安全受到威胁

工作轻松、成名快、收入高等特点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加入网络直播的行业,成为新晋大学生网红。但要想获得以上高回报,必须兼顾多重身份,时间上也得有所保证,这就容易打乱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进而对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首先是影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大学生“网红”每天需要花费时间去参与直播亦或维护个人网站、回复粉丝,联络彼此之间感情;留出一定时间用于采购直播用品、化妆等等,难免影响学习,学习时间不能保证。

其次是对大学生生活造成影响,干扰宿舍管理制度。大学生多是集体宿舍居住。而大学生网红直播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主播空间,对空间环境、音量、光线要求度高,且时间不固定,长时间在宿舍从事这一“职业”势必会对宿舍管理产生影响,同时会干扰宿舍其他成员生活,影响彼此之间感情。考虑到这些,部分大学生会选择个人到外租房亦或签约公司,对自身安全有一定风险。

3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对大学生“网红”进行引导教育

如何充分利用好高校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互联网影响力呈喷井式的今天,高校如何搭好2016网络直播元年开通的这趟快车,充分运用“大学生网红”这一新生力量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大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1 在国家互联网平台监管背景下,校园网络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网红的监管力度

2016年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对互联网直播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能引发新一轮“网红自媒体”行业洗牌。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网红在这一群体中特殊性决定了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有必要且有义务对规范大学生网红做些什么。在高校“围墙”中,因大学生网红绝大多数都是依托校园网络发布视频、文字或图片内容,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网红进行可预见性的监管,同时保证监管的常态化和效率的提高。

具体做法为:在监管上,高校校园网络平台应当配备与高校大学生人员相适应的网络监管人员,落实主体责任,健全信息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应急处置、技术保障等制度。提供高校网络平台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对大学生网红发布的信息(包括视频、文字、图片)内容进行审核,内容必须旨在弘扬正旋律,惩治假恶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要义;对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语境的不正当亦或非法言论进行限期整改、取缔或直接删除,多次不改者封号并给予现实思想教育,践踏法律尊严和道德底线的必要情况下进行处分,由此方能保证高校网络平台风气的净化,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的高校网络空间,还其一方净土。

3.2 打造一批正能量的大学生“网红自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因此,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红的引导力度,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内容到模式渠道进行改变,打造一批正能量的大学生“网红自媒体”。

首先是大学生网红发布信息内容的生态转变。在大学生网红较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网络平台上,实现直播内容、文字宣传、图文内容从“资本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不再依托市场化来决定发布什么样的视频直播、文字以及图片内容,而是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以及历史责任感角度出发,有所选择的对直播内容进行取舍,如对国内外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等等,同时尽量贴合年轻人思维,使用形式活泼的网络语言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大限度迎合大学生口味,赢得大学生喜爱。以大学生网红自身的社交网络影响力来辐射到同辈群体、亲人、朋友以及网络粉丝,扩大影响力,实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是实现“大学生网红”模式渠道的转变。不再单纯依靠通过自身或者包装打造的已具有一部分影响力的现有大学生网红,而是学习、借鉴已有网红模式中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高校校园平台,整合校园已有资源,打造一批囊括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等人员在内的大学生网红“偶像”,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打造大学生网红精品课程,同时以大学生网红为宣传形象大使,融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以及大学生网红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网红,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对大学生网红加强监管力度、打造一批正能量校园网红,均需建立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上,否则一切努力将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校园学习、生活中,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重要。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其树立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名利观和成才观。如在学生中间开展以成功成才为主题的辩论赛,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成才的途径是什么?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辩论,让学生明确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不应把成功定义为金钱挣得多、名气大,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2017年大学生网红的劲风还会继续吹,网络直播江湖依然会刀光剑影,这就要看高校能否抓住且利用好大学生网红这一群体,加强对大学生网红的监管力度,在大学生网红的宣传内容、模式建构等方面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性作用,打造一批体现时代主旋律的大学生正能量网红,相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能迎来新的转折点。

[1]胡德平.大学生“网红”现象分析与教育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4):96-97.

[2]顾俊.大学生做“网红”不妨平常看待[N].中国教育报,2016-02-24(D1).

[3]陈晨.“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商业文化 ,2011(6):101-102.

[4]孙博逊,初明利.“网红”的发展脉络及其对青少年的榜样效应[J].中国青年研究,2016(4):83-87.

[5]李翔.“网红”的时代嬗变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5):134-135.

[6]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话[R].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3-08/20/content_29776138.htm.

G641

A

2096-4110(2017)02(a)-0076-03

猜你喜欢
网红价值观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