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现存问题及治理对策

2017-03-11 22:17卢剑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谣言网民信息

卢剑明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网络谣言现存问题及治理对策

卢剑明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谣言一经出现在网络之上,其传播速度飞快,如果任其自由泛滥,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为应对各种网络谣言,政府、媒体、网民和社会等方面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在不断加大网络法律建设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事先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追责的网络谣言防控机制,夯实由政府主导、网站和网民共同参与的网络谣言综治架构。对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治理,除了法治的手段外,也离不开道德的约束作用。

互联网络;网络谣言;治理

在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赖以倚重必要媒介和工具。同时,也有部分网友通过诸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介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进行未经证实的发布和推送,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由于网络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的互动平台,那些未经证实和毫无根据的,往往又涉及公共突发事件或人们广泛关注的、与社会公众人物密切相关的信息一经发布,其网上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及其产生的影响会以几何级增长,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后果。

1 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

首先,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研究表明,尽管以政治事件、政治人物为内容,通过歪曲、捏造政治新闻事件或调侃、污蔑政治人物等的谣言在整个网络谣言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对党、政府和政治任务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挑战,尤其是导致人们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比如,在网络上可以看到一些关于某常委家人控制中国石油、某某国家领导人子女在澳洲大置豪宅、高干子弟占超亿万富豪93%等的谣言一经传播,立刻在国内外掀起巨大波澜,让人们感觉高干子弟总是非富即贵,尽管人民网等主流网站发布了相关澄清事实的文章,但是对这些已被网络无限放大、并迅速传播,且形成压倒性舆论声势的谣言很难起到辟谣的作用。这种对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谣言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政治安全,使中国政治受到来自网络谣言的侵害和威胁。

其次,影响经济安全。发生经济领域的谣言往往直接影响到涉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比如, 2013年5月下旬以来在网上盛传的“钱荒”谣言,加剧了股票债券市场的波动,由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引起的金融市场震荡使投资者人心惶惶,股票、债券市场暴跌,上证指数一度跌至1839点,创3年来新低。股市急剧下跌,股民被深度套牢,并通过网络扬言联合到证监会上访。银行更是出现了储户挤兑的局面。这些因网络谣言引起的行业危机,导致企业破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等情况,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威胁,直接影响到经济安全。

其三,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从近年来发生的贵州的瓮安事件、湖北的石首事件、云南的孟勐事件来看,这些事件最终能演变成全国性影响的事件网络谣言是最大的推手。比如,发生在北京京温商城聚集事件也是网络谣言鼓噪的结果。其实,该事件的真相是安徽籍女子袁利亚家庭贫困,父亲重病,不堪生活重负压力,遂轻生跳楼,发生了这一幕让人不愿意看到的惨剧。然而,袁利亚男友彭某并不关心处理她的后事,不配合警方查清真相,却先要谈赔偿的问题,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在网上发帖称袁利亚是被商城保安奸杀后抛下楼的等等令人震惊的情节,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京温商城门口聚集,部分不法人员还扰乱公共场所和交通秩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直接危害到北京的社会安定。

2 当前网络谣言治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网络谣言一经扩散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危害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为应对各种网络谣言,尽管我国各级政府都下了很大力气,分别从政府、媒体、网民和社会等方面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仍不高

从近年来网络谣言传播的实践来看,在网络谣言传播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很少主动出击的,往往都是事后进行被动式辟谣。出现这种情形,往往和政府如下表现有关:一是对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淡薄,认为那么一丁点小的谣言不足为虑,在权威信息发布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权威信息缺位,老百姓不明真相。二是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尽管网络基本普及,也成了各级政府办公的基本工具和平台,但是由于部分政府官员习惯于传统的保守封闭的工作方式而对网络监管不到位,在防范和应对网络谣言方面的制度设计、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存在不科学、不健全和不通畅的问题[1]。三是关于在网络谣言立法方面不够完善,对谣言分子的打击力度不够,这也是网络谣言出现与传播的重要原因。

2.2 网络媒体自律性不强,“把关人”职责弱化

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和媒介,网络媒体选编、推送和发布的信息应该是权威而真实的。但是,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为了迎合部分网友而提高点击率和关注率,网络媒体在对相关“发声、话题”和“事件”进行报道时,放弃“把关人”职责,即不是主动按照自律的要求对这些进行甄别与核实,而是把它们所谓的时效性和轰动效性应放在首位,成为网络谣言不断扩散的传播者和推手[2]。

2.3 网民网络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理性意识淡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尽管网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广大网民的网络法律意识和理性意识却非常淡薄。比如,绝大多数网民在面对网络谣言时,他们往往会抱着从众的心理,或是基于自身私利态度对待谣言,即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就格外重视,而对于与自己没关联的信息,就跟着瞎起哄、看热闹而不是进行以法律来约束自己,或是进行理性思考,在甄别的基础对网络谣言加以抵制,而是哪怕知道信息是虚假的也不主动辟谣。

3 网络谣言治理的对策

3.1 加强网络立法,推进依法治理网络谣言进程

法律手段是治理网络谣言频发和泛滥的根本之道。当前,依法治国在我国强力推行,互联网络也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因为任何一个法治社会绝对不能容忍一个混乱与无序互联网络的存在,互联网络上的权利与自由必须置于法律规范的框架之内。有鉴于此,国家要加大网络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力度,要在已经出台的诸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基础上,就法律法规在网络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等方面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治理网络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同时,加强网监部门执法能力建设,提高他们依法执法和合理执法的素养和水平,确保在发生关注度极高的网络谣言时能规范执法,从而有效维护网监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

3.2 构建事先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追责的网络谣言防控机制

首先,在事先预防方面,建立健全备案审查和重点监控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目前,针对网络公司主体较繁杂混乱的现象,要对它们开展备案审查和重点监控的工作,防止它们以公关公司、网络水军的形式进行炒作、删帖等制造、参与或传播谣言的行为,一经发现,就将其拉入黑名单,剥夺它们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网络相关的权利。其次,在事中监控方面,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综合体系。网络谣言一旦传播开来,即使有相关部门和专家快速发布权威信息和公布事件真相,其影响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有鉴于此,网络监管部门应该在这些谣言产生之前就能利用相应的技术力量对可能导致谣言产生的虚假信息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处理。在它们爆发时,则能根据整个网络谣言的传播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后,在事后追责方面,建立健全网络谣言担责惩戒制度。为了有效清除或降低网络谣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不仅要明确网监部门的监管责任,也要厘清不同网络参与者在谣言的生成、传播阶段的不同作用,做到快速识别、准确定位、有效打击,对在无意中成为传播者的则以警示说服教育为主;对故意传播者实行惩戒,违反法律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3]。

3.3 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网站和网民共同参与的网络谣言综治架构

一是建立政府信息发布制度。近年来的重大网络谣言事件表明,击破网络谣言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主动、完整和及时的相关信息的公开和发布。因此,在彻底抛弃“公众知道太多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错误认识的基础上,政府要转变“身正不怕影子歪”观念,改变对谣言不理睬、不回应、只堵不疏的错误做法,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各个社会阶层发布信息,确保所要公开的信息内容准确传达到大多数群体。二是政府部门要敢于和善于成为网络大V,抢占网络宣传制高点,在引导舆论上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三是推进网络道德建设进程,共同维护网络环境。对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治理,除了法治的手段外,也离不开道德的约束作用。不仅要加强对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也加强对网站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他们增强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和社会责任感,对内容明显虚假、易造成极端事件的各种信息能主动举报或辟谣,坚决做到不信、不传,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1]昂娟,俞欣.网络谣言传播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9):106-107.

[2]尹彦文.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34-435.

[3]王璐.网络谣言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

G206.3

A

2096-4100(2017)02(a)-0079-0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14年度项目(MKS1414)。

卢剑明(1978-),男,江西寻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谣言网民信息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谣言π=4!
订阅信息
谣言
展会信息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