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旅游语用翻译与文化语境差异

2017-03-11 22:17王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语境

王莹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谈旅游语用翻译与文化语境差异

王莹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学术界对旅游用语翻译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起到一种桥梁作用,由于文化不同,文化语境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何翻译将直接影响到文化交流的程度和结果。现如今,在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语用失效现象,如何规避这些情况,更好地进行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语境差异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文化语境对语用翻译的影响,为旅游英语翻译者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语用翻译3文化语境3翻译策略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向外推广和扩散的必要途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在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产生了独有的文化系统,而语言的使用方式也与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息息相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若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更加准确的理解对方,正确的语言翻译就是决定这种文化交际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当今,语言翻译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的翻译,更体现在语用层面的翻译,语用翻译决定了一种语言、一种文化能否尽量言简意赅、准确无误的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不同文化中存在不同的语用规则与习惯,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习惯差异是不可回避的,而由这种语用习惯差异产生的语用失效会严重影响交际双方的信息获得,产生一定程度的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乃至造成交际误解,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在翻译过程中,深入了解和重视不同语言间的语用规则差异以及文化差异,才能确保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获得成功。

1 文化差异的存在与语用翻译概念的提出

文化与语言是相互依存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如果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差异过大则无法仅仅从语义逻辑层面翻译。于是出现了与语义相对应的“语用翻译”这一概念。语用翻译就是对两种语言中形式和意义不相匹配,所表达的含义超出了语言符号所负载的语言现象的一种转译。正如利奥·希基所言:“语用翻译就是对翻译——其程序、过程以及产物——进行解释。”简而言之,翻译就是译意,“意”是指原文作者的意图。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译文的某些语法或词汇,在翻译中可能会做出调整或者移除。

2 文化差异对翻译中语用失效的影响

由于翻译是在不同的语言及文化体系内的转换,难免会出现两种语用原则相悖的情况,从而产生语用失效,造成交际中信息误导、信息错误或信息障碍,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2.1 语用原则差异的历史根源

文化语境是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的。文化语境分为文化意识层与文化操作语境。文化意识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世界观、科学、艺术、审美观等,构成文化心理语境;文化操作语境包括礼仪化、习俗化场景,主题化情景,对象化情景,文化特定的日常交际规范——方式、态度、程度等外部具体情景。作为一种心理引领,文化心理语境在语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特定外部事件的一种外化的态度和评价。英美等国一直重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强调对外在物质利益的追求,形成了实用主义价值观以及个人主义理念。而中国却更重视孔孟之道、 “仁、义、礼、智、信”等的传统观念,提倡舍小家为大家的理念。这种中西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是深层次文化心理语境的外化与表现,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根源。

2.2 翻译的社交语用失效

社交语用失效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因忽视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所属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翻译失误。在文化表层中,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社交习惯等因素均可引发语用失效现象。

2.2.1 文化习俗差异引起社交语用失效

文化习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左右着人们看待事物的思维与视角。例如:“金鸡百花奖”如有人想当然的将其译为“Golden Cock & Hundred Flowers”,这便是忽视了译文读者的文化差异和背景,因为cock一词在英语里也是男性生殖器的婉称。试想这样一个全国性奖项会造成多大的难堪场面。因此可以用Rooster一词来替换,在汉文化中“雄鸡”的联想意义是褒义的。

2.2.2 社会政治制度差异引起社交语用失效

由于中西的社会制度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词语,在西方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语, 因此翻译起来十分困难,也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失效。例如“三个代表”一词,若直译为“three represents”,大概只有熟知中国文化的人才能知晓其中的含义。但是对于外国人这些受众群体来说,根本不知所云。

2.2.3 社交习惯不同引起社交语用失效

社交习惯的不同也是引起语用失效的原因之一,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共同准则,但不同文化中对礼貌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国内部分公共场所的宣传公示牌,“Don’t step on grass.(禁止践踏草坪)”“Don’t make noise.(禁止喧哗)”等,由于不了解英语语言习惯,语气中透露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禁止”直译为“Don’t在英语语法中显得语气生硬不委婉,给人距离感,会使外国游客心理不适。建议改为“Keep away from the grass,Please.”或“Take care of the grass,Please.”“Quiet,please.”礼貌而又不失警示作用。

3 旅游英语翻译的语用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旅游英语翻译应在遵守语用规则的基础上,根据文化语境差异,尊重对方文化习惯,灵活应对。具体体现如下。

3.1 根据具体语境,灵活选词

由于不同历史文化和习惯养成,两种不同语言系统的词汇不可能一一对应,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草率地进行直译,要在充分理解原文和具体语境的基础上,寻找译文语言中合适的词语进行重新表述。例如“拙政园”译为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要比Zhuozheng Garden效果好;把杭州历史人物西施比作Chinese Cleopatra;将民间人物月下老人译作Chinese Cupid等。

3.2 融合对方文化,尝试文化移植

不同语言系统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在一个文化系统中不言而喻的信息,在其他文化中常常会引起困惑;一方文化中带来愉悦和享受的文化形象有时却会引起其他文化者的反感与排斥。因此,在旅游用语翻译中,寻找恰当的文化交叉点,大胆地尝试文化移植,使原文和译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对等,才可使翻译达到准确高效。例如“莺歌燕舞”一词在旅游文献中经常用来表现祖国的大好形势,若直译为“Every where orioles sing and swallows dart”,传递的信息只是一个百鸟栖息的山林,若结合文化习惯,译为“the ambience of prosperity”,用译语文化中惯用的表达方式取代原语的表达方式,才能精准的表达出词语的实际文化内涵。

3.3 套用已有经验,模拟译语表达

语用等效翻译所一直追求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成功传递原文的全部语用意义。在遇到难以翻译的新词汇时,套用译语中已经被接受的表达方式,不失为一种较为便捷的途径,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语用功能等效。例如:“Tast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尝)”就是根据“百闻不如一见”套用而来。

4 结语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系统和语言表达系统,文化语境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在旅游用语的语用翻译中,需要译者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根据特定语境以及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原文的深层意义,将“弦外之音、语外之意”灵活地翻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文化尴尬。

[1]孙丽元.从英汉文化差异看语用翻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2-133.

[2]林萍.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73-75.

[3]王纪元.跨文化旅游英语语用等效翻译[J].咸宁学院学报 ,2009(5):137-139.

[4]肖乐.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看旅游英语翻译的复杂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1):72-75.

H315.9

A

2096-4110(2017)02(a)-0093-02

王莹(1971,1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跨文化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跟踪导练(三)2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