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发展述略

2017-03-11 22:17孙建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孙建军

(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3)

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发展述略

孙建军

(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3)

对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进行大致梳理,并对其发展各阶段代表性小说家的作品进行简要述评。

英国小说;后现代主义;发展历程

后现代主义小说并没有一个确切、稳定、清晰的概念。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脱胎于现代主义小说而产生,二者是一脉相承。“现代派小说家的一切创作手法都被后现代派小说家接受、运用,而且有的用的更广、更多、更极端。同时,后现代主义小说又对现代主义小说有所超越。[1]”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语言实验及语言游戏等。

1 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萌发

在英国后现代小说萌发的时间上, 至今未达成共识。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认为, 后现代主义真正兴起的时间应以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乔伊斯的小说《为芬尼根守灵》(1939)为上限。事实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詹姆斯·乔伊斯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就被认为是“一半为现代主义一半为后现代主义”[2]。而其1939年问世的《为芬尼根守灵》则被认为“至少开了后现代话语的先河”[2]。在《为芬尼根守灵》这部作品中,乔伊斯大胆地对语言进行自造,对于文本进行重构,用“梦语”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混沌的、零散的现代世界。另一位评论家尤金·乔拉斯也认同乔伊斯的小说达到了“语言的自足”和“用词的新艺术”,使其与以往的小说艺术决裂, 肇始了后现代小说写作[3]。

2 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正式出现及发展

二战期间令人发指的暴行以及战后的贫穷与混乱使得英国的小说家们对于现实社会与人性的本质产生了怀疑。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部部极具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实验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坛竞相问世。战后实验主义小说明显趋于反传统倾向,用离经叛道和标新立异的手法来表现幻灭意识和绝望心理。二战的亲身经历令威廉·戈尔丁对于人性产生了悲观的心态,因此,“人性之恶”成为其作品中的唯一主题。戈尔丁的成名作《蝇王》讲述了一群孩子在孤岛求生中的遭遇,孩子们由最初在小岛上按照现代文明规则生活演变为互相残杀。这部小说直接仿写了另外一位英国作家巴兰坦的孤岛小说《珊瑚岛》,但却体现了截然相反的人性内涵。《珊瑚岛》一如以往的孤岛文学作品肯定了人性之美,颂扬了人类的伟大力量和高尚品德,但《蝇王》却颠覆了这一主题,展现了人性中潜伏的兽性与暴虐。《蝇王》对传统主题的解构,对常规寓言形式的改写,加之小说中互文与反讽的运用,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气息。

20世纪60年代,英国社会出现精神困境,工业社会异化了人的灵魂,人的价值观与信仰在异化的生存条件中面临重重危机。生活和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安东尼·伯吉斯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其代表作《发条橙》颠覆了传统的英雄形象,塑造了一位不能被社会所容忍的反英雄主人公——问题少年亚历克斯。亚历克斯在入狱之后为了重获自由自愿作为一项人格治疗的试验品,当他重返社会后却发现已失去自由意志。小说呈现了一个充斥着精神危机的英国社会的缩影,人们无法用以往的价值观解释现代世界的现象, 信仰的缺失导致了人们对于生活终极意义的不确定,社会中充斥着后现代人的幽闭、精神死亡、虚无和异化等精神状态。

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社会处于对社会秩序、道德秩序、思维习惯和个人观念等所有现有单元化秩序的打破和重建之中。出于对这种社会风尚及文学转型的一个敏感而迅速的

回应,约翰·福尔斯在1969 年发表了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并非植根于对传统的彻底摒弃,而是立足于将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完美融合。它并没有采用极端实验性质的语言形式,而是延用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优雅、逻辑联贯的语言。在结构上,福尔斯也主要运用了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结构安排,但又穿插对于这种结构的嘲弄,使小说出现无序、混乱的后现代主义结构特征。

从戈尔丁的《蝇王》,至伯吉斯的《发条橙》,再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些实验小说既进行了后现代主义主题思想的抒发和艺术技巧的大胆实践,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现实主义传统。20世纪50、60年代英国小说危机四伏,而这几位小说家却以自己的新颖上乘的创作有力地反驳了当时的“小说将死”论,为二战后英国小说的发展闯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3 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蓬勃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但对于科技的过度推崇造成了对于自然、人性的忽视,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主义所建立的在思想、形式、规则等各方面的统一性,开始尝试打破固化的常规,试验多元化的发展和变异。此时英国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在创作中求新、求异的小说家。他们并不满足于前人留下的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而是刻意寻求一种能与“后现代”的社会环境和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类。因而,小说届吹起新一轮实验之风。较之早前的实验小说,新实验小说的颠覆更为彻底,其不再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实验,而是在实验其他写作风格时,即便“没有抛弃现实主义”,也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衬托”而已[4]。

马丁·艾米斯较著名的新实验小说有《金钱》《伦敦场》《时间之箭》《信息》等。其作品中随处可见“颠倒”与“倒置”。他通过“角色倒置”来解构性别身份中的中心和边缘、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关系;又通过“时间倒流”颠覆了现代主义时间观和意义观。这一时期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作品呈现出零散性的特征。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明确的主人公,似乎每一个叙述者都是主人公。在叙事主题上,每个作品都有多个主题,且主题之间没有明显界线,杂糅交织,相映成趣。例如《儿子》中既涉及亲情主题,又涉及战争主题,还体现对认识论的怀疑。他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会随着时空的不断转换而变幻,故而也零散起来。《杯酒留痕》就是一部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都被打乱的小说,看似语无伦次的叙述,却能将小说的主题巧妙地表达出来。当代英国“国民作家”的伊恩·麦克尤恩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后现代新实验小说特征。麦克尤恩擅长在小说中运用时空交错、多重视角、互文性等后现代叙事策略。他在《时间中的孩子》这部小说中展现了两个时空交错的情景,将现实与虚幻杂糅在一起,更加细腻地呈现小说人物极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黑犬》在叙事结构上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以不同视角来叙述和展现纷繁复杂的小说情节和人物内心,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文本表现力。同样,在麦克尤恩的传奇作品《赎罪》的第一部分,叙述者以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向读者叙述1935年夏天发生在英国庄园的事情。小说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则转化为分别以罗比和布里奥妮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描述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和创伤。第四部分,作者安排布里奥妮以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身份站出来与读者进行直接对话,揭示此前所述故事的虚构性[5]。后现代多重视角叙事技法无限扩张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同时表达了主人公们纷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迄今为止,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依然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文学品类,仍有不少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在继续进行创作。这表明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将随着时代的推进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充实。

[1]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汪筱玲, 胡全生.论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J].当代外国文学 ,2015(1):137-145.

[3]王宇.英国后现代小说述评[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1.

[4]David Lodge.After Baktin:Essays on Fiction and Criticism[M].London:Edward Arnold,1990.

[5]郭先进.伊恩·麦克尤恩小说后现代叙事艺术[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4(2):68-72.

I561.06

A

2096-4110(2017)02(a)-0110-02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