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所致还是宿命使然
——从《史记》看刘邦三个后妃的迥异人生

2017-03-11 18:43仝梅菊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吕雉吕后刘邦

仝梅菊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性格所致还是宿命使然
——从《史记》看刘邦三个后妃的迥异人生

仝梅菊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史圣司马迁在其不朽巨著《史记》中,刻画了众多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而汉高祖刘邦的三个后妃则显得尤为突出。她们当中,吕后刚毅果敢、手段强硬,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君临天下的女强人;戚夫人任性少谋、不善自保,充当了封建时代最为凄惨的宫闱斗争牺牲品;薄夫人清净隐忍、处事低调,被誉为史上功德圆满最令人羡慕的老太后。相处于同一屋檐下的三个女人,命运何以大相径庭,除却社会原因,可以说既与宿命有关,更是当事者的性格所致。

《史记》;刘邦;后妃;性格;宿命;宫闱斗争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后宫佳丽无数,而占据他生命中最重要位置的只有三人:政治伴侣吕后、倾心挚爱戚夫人、传承江山薄夫人。说她们重要,是因为这三位女性在刘邦创建和巩固汉王朝政权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且都付出巨大,充满传奇色彩。她们的性格差异明显,她们的命运大不相同。

一、政治伴侣吕后——刚毅果敢、手段强硬,有史以来第一个君临天下的女强人

吕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原名刘季)的原配夫人。

少女时的吕雉长得貌美如花,更有着大富大贵的不俗仪容,擅长给人相面的吕公对此深信不疑。受父亲影响,早年的吕雉一定志向远大,对未来充满遐想。普通人家提亲,他们一概不允,就是关系非常要好的县令托人求婚,也照样被婉言回绝。吕雉的父亲绝非等闲之辈,否则,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县令大人也不会成为他的故交好友。战国末年天下大乱,为了躲避仇人,吕公带领全家由齐地单父来到已并入秦朝的楚地沛县落户,成为县令的座上宾。就在县令特意为吕家举办的接风宴会上,他们遇到了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贵人”。

县老爷宴请重要宾客,沛中的豪杰、官吏都前来祝贺。按当时礼节,凡来贺喜礼钱不满一千的只能坐于堂下,礼金超过一千才能到堂上喝酒。放荡不羁的泗水亭长刘季一向爱说大话,两手空空却谎称“贺钱一万”[1]344,并径直走到堂上就座。看到来人相貌非凡,吕公十分惊异,当场表示要把宝贝闺女许配给眼前这个已经老大不小的中年男人。早年以游侠闻名的刘季,整日到处浪荡,混吃混喝,是个出了名的流氓无赖,早就过了成家的年纪,却一直没有女子愿意嫁给他。

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刘季通过考试做了秦朝的泗水亭长。他和吕雉成亲大致应该在秦灭齐国的公元前221年前后,这时候他年纪已到三十五六,整整比吕雉大了15岁,而且还有一个非婚生的幼儿。难怪吕媪要替女儿愤愤不平,抱怨吕公:“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1]344吕夫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那么多好人家来提亲,甚至连挚友县令的求婚都没有答应,挑来挑去,最后却把女儿白白送给一个要人品没人品、要地位没地位的小小亭长!

婚后生活的艰辛超乎想像,刘季在兄弟几个中最不会理家,他自己两手空空,家中更是徒有四壁。吕雉不仅要接受那个非婚生的幼子,还要下地劳作,养活自己所生的一儿一女。秦代亭长近似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丈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夫妻经常是分多聚少,吕雉不仅很少享受生活的幸福,受其连累反倒要遭遇料想不到的苦痛。刘季押送郦山劳役,途中不断有人逃亡,无奈之下,他干脆将剩余的人全部放走,自己带着十几个不愿离去的人跑到芒砀山(今河南永城)落草为寇。吕雉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急需的生活用品。官府捉拿不到犯事的丈夫,就将妻子抓入牢狱,百般欺凌。幸亏刘季的好友任敖担任狱吏,一怒之下打伤主管狱卒,才使她免遭进一步的凌辱。

面对种种磨难煎熬,心高气傲的吕雉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愈挫愈坚。她的目标非常明确,要想尽一切办法,全力帮助丈夫出人头地。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为他们提供了绝佳机遇。战国时期楚地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鬼神崇拜,陈胜的鱼腹帛书和吴广的狐怪夜鸣,使千千万万的造反者迅速聚笼于领导核心“陈胜王”周围。天然有着政治禀赋的吕雉,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她已经将全家老小动员起来,就是要通过制造舆论,不断扩大影响,把丈夫包装成一个其他人根本无法企及的政治明星。

深夜,沼泽地小道,一条大蛇挡住几个蹒跚而行的落难者。前边探路的年轻人有些不知所措,已醉意朦胧的刘季趁着酒性,上前挥剑将蛇斩为两段,垂死的蛇身向两边挣扎扭动,让开了小道。本来一段普通的小插曲,经过人为加工,随后传开时却变了模样——前边人走远了,后边的人来到死蛇旁边时,突然看见有老妇人在凄惨地哭泣,说她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为蛇挡住去路,结果被赤帝之子斩杀,话刚说完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传出这件事的人应该是吕泽、吕释之兄弟,他们是吕雉的亲哥哥,当时就跟随在刘季左右。[1]889

为了配合这一舆论,刘老太公不失时机地逢人就讲,当年妻子在大泽旁休息,梦中与神人交欢,他亲眼所见,雷电交加中一条蛟龙伏在妻子身上,后来妻子便怀孕生下这个排行老三的儿子。吕雉则把自己亲历的两件事说得绘声绘色:一件是当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就因为有星象家说东南方有天子气,他要亲自去镇压,结果却病死在途中。刘季为躲避官府追捕,藏匿于芒砀山中,吕雉每次远途赶去送东西,看到他藏身的地方上空常有五彩云气,朝着云气走便一准能找到丈夫。另一件是某一天她带着孩子在田间劳作,一个过路的老者想讨水喝,她不仅让老者喝水,还给了他饭吃。老者看了她的面相,惊叹道夫人真是天下少有的贵人啊,其所以尊贵还是缘于眼前这个儿子!老者刚走,刘季恰好回来,他马上追过去也让给自己看相。老者说刚才的夫人和小孩与您长得很象,而您的相貌尊贵得我都不敢说出来!

这些奇异的传说不断扩散,沛中很多子弟都纷纷前来投奔刘季,想跟着这个有帝王之相的神秘人物干一番伟业。而处事老到,天分极高的刘季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由亭长到沛公,再由沛公到汉王,最后直到大汉天子,短短七年就迈出非同寻常的三大步,硬是从一个被人瞧不上眼的流氓无赖,脱胎换骨为令天下无比敬仰的神圣皇帝。

一路忍辱负重的吕雉,在被项羽抓去又放回,做了几年人质之后,终于修成正果。尽管此时已经显得人老珠黄,不再受到丈夫的恩宠,但毕竟作了皇后,成为普天之下最为尊贵的女人。长期的磨难历练,使她变得日益成熟老到。她心里非常清楚,只有丈夫的权位长久,自己的福运才能保证。天下初定,怎样守住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已成为丝毫不能懈怠的重大问题!在那个被人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952的特定历史时期,当初并肩战斗,共同夺取天下的功臣们正在演变为需要高度警惕的潜在威胁。尤其特别能打仗的韩信、彭越、英布几个,消灭楚霸王前就已裂地为王,在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情况下,一旦起了异心,后果不堪设想。而刚刚当上皇帝的刘邦,怎么好即刻动手铲除那些功勋卓著的臣僚!就在皇帝十分犯难的时候,吕后毅然站了出来。丈夫的忧患当然也是她的心病,她不是鲁莽行事,而是经过再三权衡之后作出的抉择。公元前196年,高祖领兵外出平叛,吕后借此机会把韩信诱入宫中乱棒打死,并以谋反罪夷其三族。随后不久,又将已被刘邦赦免走在流放途中的彭越骗回,剁为肉酱后分给诸侯以示震慑。[1]2603汉初三大名将,剩下英布虽不是她亲手所杀,却是在逼迫之下无奈造反,最后战败身死他乡。可以说,三个名将的灭亡,基本上都应该记在吕后的“功劳簿”上。通过屠戮功臣,吕后巩固了汉家江山,稳定了丈夫的皇帝宝座,更大大增强了自己的权势。

外在危机刚刚消除,内部的争斗很快进入白热化。对吕雉来说,这次的威胁更为直接。那个天天偎在刘邦怀里的戚夫人,已经死死盯上了她的皇后宝座,而更要命的是老皇帝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铁了心要把她的宝贝儿子从太子位上换下来。两个女人,为了各自的儿子,也为了自己日后的荣华富贵,在皇宫内外暗暗地进行着角逐。吕后知道,自己人老珠黄,要让皇帝改变主意,必须借助外力;戚夫人清楚自己千娇百媚,要打动老头,只能靠自己的魅力。吕雉使出浑身解数,不惜向大臣下跪,用金钱美女贿赂重臣,却依然收效甚微。无奈之下,她使出狠招,让同样是开国功臣的大哥吕泽把皇帝昔日高参、足智多谋的张良劫持下来,逼着他非得拿出个解决办法不可。张先生果然不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盛名,他出主意以太子名义,卑辞厚礼请来德高望重的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世称“商山四皓”,终于彻底扭转了不利局面。在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自己当年千方百计想要网罗却未得的四位名士,现在居然追随太子刘盈,知道太子羽翼已丰,难以废除,无奈之下打消了这一念头。

此后不久刘邦驾崩,经过千锤百炼的吕后走上历史前台。在她执掌最高权力的十五年里,虽然也有残杀皇子和大封诸吕的污点,但她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奖励农耕,废除秦时苛法,对匈奴采取和亲确保边境稳定。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趋于安定,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孝惠皇帝、高后之时……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1]412这是史家对吕后政绩的中肯评价。

二、倾心挚爱戚夫人——任性少谋、不善自保,封建时代最凄惨的宫闱斗争失败者

戚夫人(?—前194年)名懿,又称戚姬,秦末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是汉高祖刘邦晚年最钟爱的妃子。

相传,戚夫人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公元前205年,西楚霸王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王,汉王刘邦趁机联合各路诸侯一举攻占楚都彭城(今徐州)。项羽亲率三万精兵猛烈反击,刘邦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他单身匹马逃到偏远郊外戚家村时,追兵已经迫近,危急时刻,幸得在道旁花圃中劳作的一村姑及老父相救,最终才得以脱险。为报大恩,刘邦提出要纳村姑为妃,并许诺将来得了天下一定封为夫人。这位美若天仙、能歌善舞的村姑,就是后来一直陪伴在身旁的戚夫人。当时刘邦已经年过五旬,而戚姑娘尚未许人,应该不会超过十七八岁。

以“好酒及色”[1]343著称的刘邦,早年游手好闲,养成能歌善舞爱弹奏的特殊喜好。他一定没有想到,眼前新纳的戚姬居然身怀绝技,才艺非凡。她不仅嗓子好、能抚琴,尤其精于舞蹈。既会跳当时流行、自己极其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舞动起来花样繁复,甩袖、折腰都恰到好处,极具韵律美。在出生入死的战乱年代,能遇到如此知音,一时间汉王该是多么欣喜若狂!这种少有的情侣之爱一直延续多年,即使行军打仗途中,照样形影不离,甚或连吃饭时,两人也相拥在一起。史书纪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昌尝燕(宴)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1]2677

刘邦建立汉朝后,不忘约定,封戚姬为夫人,恩爱丝毫不减。戚夫人虽然地位不是太高,但得到的宠幸却远远超过皇后吕雉。特别是她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聪明伶俐,深得皇帝疼爱,这一点从给孩子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而且老皇帝还时常拿太子来比较,说出一个“类我”,一个“不类我”这样一些意味深长的话语。时间一久,戚夫人心里开始起了变化。她觉得自己虽然得到皇帝百般宠爱,但在后宫中,皇帝的正妻是皇后,嫔妃的地位根本无法与皇后相比。这个还不是最主要的,根本问题在于,她必须为自己儿子的未来考虑。既然立太子是皇帝自家的“私事”,以前所立的太过平庸,现在自然应当另换一个聪慧的儿子作太子。在她看来,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皇帝说出的话一言九鼎,皇帝作出的决定,不得有丝毫更改。皇帝要把最称心的儿子立为接班人,这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于是“戚姬……日夜涕泣,欲立其子代太子”[1]395。

戚夫人出身低微,涉世不深是她最致命的弱点。她把刘邦当成了唯一的依托,不会笼络人心,更没有培植自己的党羽。而对刘邦来说,这不仅仅是两个儿子的高下之争,更涉及儿子身后两个女人之间的权衡。戚夫人固然在他遇到挫折时提供了感情寄托,而作为患难夫妻,吕后为他付出的太多太多,对她的亏欠实在难以偿还。更何况,废立太子属于国家重大事件,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这件事必须从长计议,开始时他想到了阻力,但没有想到阻力会如此巨大。他的动议刚一提出,就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且激烈程度远超出他的预料。

这种发生在后宫的储君之争,说到底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一旦打响就非常残酷。戚夫人发动夺储之战时,过高估计了己方的力量,也严重低估了对手的能力。她可以使出来的手段非常有限,只能通过无休止的哭泣来打动刘邦,最后再让刘邦去摆平吕后和朝中大臣。如果她的儿子如意取代刘盈成为太子,母以子贵,戚夫人也会取代吕雉成为皇后,那样的话,吕雉和儿子就将沦为案板上的鱼肉。而在双方较量过程中,吕雉的地位一度真的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诚如“商山四皓”最初分析的那样:“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1]2046这样的局面要落在其他女人身上,一定会去和丈夫大闹一场,至少也要讨个说法。但吕雉没有,一直到刘邦驾崩,吕雉既没有和丈夫吵闹过,也没有和对手戚夫人争论过。她不是寻常女人,她有政治头脑。

吕雉表面上不露声色,却给刘邦带来极大压力。她第一不吵不闹,就使得丈夫在良心深处,始终觉得亏欠她太多,这一点非常重要,至少在正当性方面稳固了自己的地位;第二采取有效措施,让大臣们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朝堂之上不做丝毫妥协退让,这就使得换太子一事没有了合法性可言;第三请出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现身说法,制造社会舆论的无形压力,这样一来,又使更换太子的举动在道义方面完全失去了合理性。

最终结果是,无可奈何的刘邦长叹一声,彻底放弃原有打算,戚夫人凄楚不已,感伤落泪。刘邦劝慰她说,你跳一段楚舞,我给你填词唱和。于是即兴赋诗一首,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罢,戚夫人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刘邦也跟着唏嘘伤怀,临终,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吕后真而主矣!”[1]2047这应该是他们最后一次唱歌伴舞,过后不久,刘邦就因病去世。

戚夫人在刘邦几次要换太子失败后,应该反思大臣们都不同意的原因,并及时减少要求,赶快寻找安身良方,有策略地退却,即使保全不了自己,无论如何也得保护好儿子。可悲的是她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吕后杀戮功臣的残忍手段让天下人不寒而栗,她应该预料到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令人无比惋惜的是,只有艺术才华而缺乏政治头脑的戚夫人,在遭受委屈时不仅没有明智地选择隐忍克制,反而更加任性,结果自己受尽屈辱不说,还白白搭上了儿子的性命。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当了皇帝,但朝政却控制在吕雉手中,她一定要惩罚那个曾经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女人。最初采取的措施还不算太极端,只是将剃光头、穿囚衣的昔日对手关进永巷强制劳动[3]。从未受过如此屈辱的戚夫人表现得极不顺从,她一边舂米,一边歌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2]3937吕太后听说后大怒:好啊,你还想让儿子来报仇!她一不做二不休,先想方设法将还未成年的赵王刘如意叫来京城毒死,除掉后患。接着下令将戚夫人砍断手脚,挖出双眼,熏聋耳朵,强灌哑药后扔进厕所,特意起了个侮辱性名字“人彘”。

受到如此暴虐摧残的戚夫人竟然硬撑多日而不死,可见她也绝非普通柔弱之辈!艺术型人才的戚夫人,并不具备政治才能,而历史却错位地把她推向政治斗争漩涡。从下决心怂恿刘邦改立太子那一刻起,她就已经与吕雉势不两立。可以说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斗争。可惜这场争斗的上半场,戚夫人太顺利了,一直处在进攻的优势地位,使她对其中凶险没有深刻的认识。直到下半场局势逆转,她已经彻底失败,还不能认清吕雉的邪恶,仍然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一路前行。戚夫人的遭遇令人唏嘘,她的悲惨结局旷古罕有!

三、颇受冷落的薄夫人——清净隐忍、处事低调,历史上功德圆满的老太后

薄夫人(?―前155年),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其父为吴地人,与原魏国王室女魏媪私通,生下薄姬。秦末天下大乱,原宗室魏豹被立为魏王,魏媪将初长成的女儿引入魏王豹后宫,做了王妃。一天,魏媪带着女儿专程去见已誉满天下的著名相术大师许负。看过面相后许负非常肯定地说,此女将来生下男孩一定会成为天子!许负是有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颇具盛名的女相士,因善于相面后来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亭侯[1]2074。那时候,她的话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其时楚汉正处于相持阶段,天下归属尚难预料。魏王豹先是与汉联合,共同击楚,后来听到许负所言,心中暗自得意,于是背弃前约而与刘邦决裂,后来又与楚联合。没过多久,魏豹就被刘邦部将擒获,丢了性命,其后宫全部被充作汉宫中的织室婢女。刘邦有一次走进织室,看到薄姬年轻又漂亮,便下令将其纳入自己后宫。但过后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一年多时间没有召幸过这个新纳入的妃子。

早在魏王豹后宫时,薄姬就和非常要好的姐妹管夫子和赵子儿约定,三人中不管谁先富贵了,都不要忘记其他两位。被纳入汉王后宫不久,管夫子和赵子儿便得到了刘邦的宠幸,只有薄姬仍孤零零地被冷落一旁。一天,汉王与这两个爱妃闲聊,她们说起先前三个人的约定时,都取笑薄姬太单纯、太幼稚。问明原委,“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见了刘邦,说:“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1]1971,刘邦认为这是贵征,说今晚我就成全你。过后刘邦便很少再眷顾这个女人。似乎是命中早已注定,先前魏王豹听到许负预言一度专宠薄妃,可她却没给魏豹生下一男半女。刘邦仅仅那一次,便让她怀孕为其生下第四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备受冷落的薄姬,虽然为刘邦生了儿子,却难改长年独守孤灯的尴尬处境。当时的汉宫充满杀机,皇后吕雉与宠妃戚夫人为了各自的儿子明争暗斗,薄姬只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儿子八岁那年,几乎不曾多看她一眼的老皇帝去世,独揽朝纲的吕雉对那些以往备受恩宠的后宫嫔妃和皇子开始进行血腥大清算。薄姬为人小心谨慎,又长期得不到刘邦本应给予的善待,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薄姬意外得到吕雉的特别恩遇:不仅允许她和儿子一起前往封地,更给予“代王太后”封号,使她成为大汉王朝仅次于吕雉的尊贵妇人。

吕雉专权15年后病死,吕氏势力旋即被刘邦旧臣铲除。由于受到吕后长期打击压制,高祖皇帝身后8个儿子多数相继死于非命,有幸活下来的仅剩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两个。刘长的母亲家人为人过于苛刻,又有一定的势力,而代王刘恒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谨慎闻名于世。相比之下,为了不再重蹈吕氏外戚干政的覆辙,大臣们便选定刘恒为接班人,传承汉家大统。

一贯处事低调的薄姬,为儿子赢得了皇位,也为自己赢得了尊荣。婚姻生活虽然充满坎坷,她却生了一个极具孝心的儿子。在中华文明史上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排名第二,仅次于舜帝姚重华。相传薄氏成为皇太后,刘恒以皇帝之尊,依然对母亲孝顺如初。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前后三年卧床不起,他每天都坚持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陪伴在母亲身旁,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无误才放心给母亲喂下。刘恒在位二十三年,始终不忘恪守孝道。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世,两年后薄太皇太后仙逝,安葬于刘恒霸陵的南边,两座陵墓相距很近,仿佛儿子背着母亲的样子。[4]汉文帝的治国理念深受母亲影响,躬行节俭、励精图治,对内轻徭薄赋,改革刑制,对外重信厚德,友睦邻邦,使普天之下获得极其珍贵的休养生息机会,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可以说,薄太后在安享尊崇的同时,又间接成就了儿子的盛世伟业,自己也落得了好母亲、好太后的美名。从汉文帝开始,两汉皇帝都是刘邦与薄夫人的子孙。东汉之前,高祖宗庙内配祀的高皇后一直是吕后。光武帝刘秀即位,下诏将吕后牌位移出高庙,而代之以有着血缘关系的薄太后[5]83。生前与世无争、低调做人的薄姬,在后世赢得了无限荣光和赞誉。

四、结语

在刘邦一生占据特殊地位的三个女性中,吕雉虽有皇后之名,却很少得到真爱,早年为操持家务殚精竭虑,其后为丈夫能出人头地费尽心机,再后来为稳固刘氏政权不惜留下骂名而残杀功臣。“吕后为人刚毅”[1]396,她从不向困难低头。而她的种种经历,又使其性格扭曲变态。她极其残酷地对待戚夫人,手段之残忍连当皇帝的亲生儿子都实在看不下去:“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1]397受到“人彘”惊吓、自暴自弃的刘盈病逝时年仅23岁。生前失去儿子,死后诸吕被铲除,可以说是吕雉得到的最大报应!

作为知音的戚夫人,虽然跟从刘邦前后仅有10年,却得到皇帝的真心挚爱。她所受的恩宠,在高祖皇帝后宫绝对称得上独一无二。也正因为她在得意时不但夺夫,而且再三试图夺嫡,特别是在败下阵之后还唱出要让儿子报仇的歌,不仅招致自身灭顶之灾,还害了儿子的性命。真正让人惋惜的是被她利用来夺嫡的刘如意,这个可怜的少年,只因有了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一条道走到黑的生母,最终无端死于非命,才是真正的无辜受害者。

在刘邦那里备受冷落的薄夫人,又身不由己地夹杂于充满血腥的后宫争斗之中,她随遇而安,无欲无求,守得清净而得以保全,并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影响到儿子,家国天下事,无不因此受益无穷。她一生淡定从事,顺其自然,虽然没有得到真爱,但以不争而落得好报,子孙继承刘氏江山,她自己功德圆满,为世人称颂。

三个女人,三个儿子,三种不同的结局。命运把他们和那个至高无上的神圣权位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方曾经一度拥有,一方几经努力未得反遭杀身之祸,一方最终完全得到,并得以子孙长期传承。造成如此格局,除却社会原因,可以说既与宿命有关,更是当事者的性格所致。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董沁生.监狱是汉代练成的[J].文史天地,2009,(7):68-70.

[4]封五昌.白鹿原汉文帝“顶妻背母”之地[J].百科知识,2016,(11):57-60.

[5][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责任编辑 朱正平】

Distinct Destinies of One Em press and Two Consorts of Em peror Liu Bang in Historical Records

TONG Mei-ju
(School of Humaniti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Sima Qian,a well-renowned historian,depicted a number of women with distinctive personalities in his immortal masterpiece Historical Records.Among these women,Emperor Liu Bang’s one empress and two consorts are particularly prominent.Empress Lv was resolute,courageous and tough,and eventually became the first empress dowager to act as regent;Consort Qiwas capricious,na ve and ignorant,and eventually became a tragic victim of royal politics and cruelty;Consort Bo was tolerant,peaceful and low-key,and eventually became themost enviable empress dowager in history.These three women lived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but had reached distinct fates,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ir personalitiesmore than the social factors.

Historical Records;Emperor Liu Bang;empress and consorts;personality;destiny;royal politics and cruelty

K207

A

1009-5128(2017)09-0079-06

2017-01-15

仝梅菊(1960—),女,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和《史记》研究。

猜你喜欢
吕雉吕后刘邦
吕雉:被权欲冲昏了头的太后
一个发飙斗狠近乎疯狂的女人——吕后
女中枭雄属吕雉
吕后与审食其关系简辨
再论班固对吕雉的态度
吕后精明不逊刘邦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陪你一起读历史(4) 大汉女当家吕后
刘邦不识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