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观察的实效性

2017-03-11 04:59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繁荣寄宿制小学王永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事物科学实验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繁荣寄宿制小学 王永丰

进行科学教学的老师们都很清楚,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对自然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做出正确的判断,能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科学的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去。观察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途径,又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又比较系统、持久的知觉活动,是学生从现实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门户。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没有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观察尤为重要。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观察的实效性。

一、学生的观察,重在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而要达到观察的目的,必须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的效率。

很多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没有头绪,不能按一定的顺序选择观察对象,往往疏漏了许多需要观察的地方,最后得到的结果便不科学、不准确。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个观察的“序”。也就是说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有一定的观察次序。只有观察有序,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比如,在教学《果实的结构》一课中,就教给学生采用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说说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观察)。观察的顺序还可以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如《叶的组成》一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引导学生由上至下依次观察大叶黄杨的上表皮、叶肉和下表皮的结构特点。其次,观察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对比法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物体的异同点。对于看上去相似的物体,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观察方法。因为认识事物常常从比较开始,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认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掌握事物的特征,而在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地找出相近的事物的异同,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比较、大葱的根和香菜的根的比较,鸟的繁殖方式和哺乳动物繁殖方式的比较,砂和粘土颗粒大小、渗水性、保水性的比较,都可以起到上述观察的效果。

观察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只用一种观察方法贯穿于一次观察全过程,就不可能观察得全面、细致。因此,只有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围绕观察目的进行观察,学生才能真正把握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二、学生的观察,重在明确观察的目的

观察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持久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获取感情材料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把学生注意力引向观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有比较清晰的感知。

例如在教学《根的作用》一课时,根据教材内容,为了给学生创造有利的观察条件,课下我用水培的方法,截取了菊花、吊兰、长寿花的茎叶,在水中浸泡使它们生出根来。也让学生收集了几种植物的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仔细地观察,再次激活学生对植物根的观察兴趣,同时通过观察根的样子,还给植物的根起了很形象的名字例如“面条根”“头发根”“胡须根”“粗根”等,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须根和直根的特点。同时,学生们知道了不同植物它们的根也不同。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根的软与硬,摸一摸,粗糙的还是光滑的,量一量,主根有多长,则根有多长,数一数须根有多少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交流它们是怎样伸进土壤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怎样固定植物,再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菊花、吊兰、长寿花的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对比、分析。从而明确了观察的目的,以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逐渐学会观察方法。

三、学生的观察,重在做好观察记录

写观察记录,可以锻炼学生正确地使用文字,符号,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一个事物,一种现象,只有进行多次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它的实质,每一次的观察记录,就为其提供了原始的资料数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勤观察,多思考,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有些实验记录中我会让学生写下或画出自己对某个实验的想法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电珠》一课时,我把课分为两步:第一步,在学生对实验器材各部分都知晓的情况下,先自己设计电路图,让小电珠发光。 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线路图。每个小组上来展示并交流各自的实验构想;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小组根据自己的构想着手实验,以验证对错。最后各小组再次交流成败,修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这种由设计—尝试—修正的实验过程,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快的提高。如《磁铁的性质》一课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比较同一块磁铁哪一部分吸铁的本领最强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记录中不仅要画出示意图,而且还要写出实验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有自己的构想,通过构想设计实验示意图,这是对学生思维有意识的开发。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记录,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现象后的本质,从而了解“磁铁两端吸铁的本领强,中间吸铁的本领越弱”这一科学结论。学生经历了“现象—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深刻性,对客观事物的敏锐性得到进一步的滋养。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还很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科学教师们不断的探索,积极寻找并及时抓住这样的契机,引导学生在操作前对材料本身进行观察,用实验材料的特点来指导操作,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一种习惯,那么,他的探究会更精彩,更容易发现规律,探究的效果更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猜你喜欢
事物科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美好的事物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奇妙事物用心看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