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11 04:59天津静文高级中学张紫曦指导教师从俊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导学高中历史历史

天津静文高级中学 张紫曦 指导教师 从俊蕾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研究教育规律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是要研究解决好这样的问题。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教学模式、方式充斥于改革的浪潮中,一时间作为高中历史教学前线的教师们忙着模仿这个模仿那个,各种方式不断交替更换、实践,方法不少、模式不少,但效果未必理想。有的时候只做了花架子,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各种模式都是以展示课方式呈现,所以效果也未必真实。实际上笔者认为各种教学模式无外乎是引导学生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获得新知复习旧知的过程,通过思考获得能力。所以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那教师的引导一般就是设置问题让学生建立思考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用问题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加深理解的过程。这就是问题导学模式的基础。

一、“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模式在21世纪初提出,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十几年的实践历程,并且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模式,没有特定的固化的是与非的界限,只有适用不适用与适用程度的问题。那么对“问题导学”模式的认识,通常是指““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笔者认为“问题导学”模式最基本的就是导与学,教师是导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如何让两者和谐统一的进行配合则是教学的效果达成情况。在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应用呢?

二、“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应用:历史是人文学科识记内容多,历史知识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如何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学习的重点。传统式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所以只是学会了历史知识,但是理解历史的能力不高,也无法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就是学生口中的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就没有达到历史的教学目标,缺乏对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认识是无法建立历史思维模式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观的。“问题导学”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师的导,让学生自主的学,用自己的能力获取基础知识,思考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历史知识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尊重学情、校情,采用适当的方法编写适应本校学情的导学案,可以不全可以不深但必学适用。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入学成绩不高,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更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学习能力较差,基于这样的学情,首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定得太高,否则就会出现死寂一样的课堂,学生够不着就不够了,我们设置的问题就是“导”,不怕问题的基础性但也要注重高中学生的需求,不仅能“导”出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三、“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效果与评价

虽然“问题导学”模式被不少地区学校所推崇,但实际并不是说科科课课都必须要采用“问题导学”模式,有时根据自己课程的需要也可以不必要采用,例如法国大革命的过程课标不要求达到很高的层次,而且内容多事件复杂,但不学又影响对整个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就会以传统方式讲授,学生能吸收多少就是多少。笔者想说形式、方式、模式是可以千变万化的,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因势利导不必僵化。不用条条框的把教学束缚在牢笼里,最后把教师自己教学光芒抹杀掉。

“问题导学”模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可以反映在学生的导学案上、也可以反映在课堂的讨论中、也可以反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然还有回答问题中、检测中等。从效果看问题“导”的难易不是关键,逻辑性也不是关键,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就是成功的“问题导学”。

四、“问题导学”模式在历史课堂的延伸与发展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些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所以教学中,学生“疑而能问”,是最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帮助学生解惑就可完成教学任务。但对于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欠佳,这就需要教师的“导学”了。在历史课堂“问题导学”的过程实践中,笔者认为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问题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有启发性、可探究性。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尽可能适用各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教材梳理的基础上,在关键问题、关键节点上发问,避免无意义简单地以问就问。在关键处再发问,加深思考的程度,达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的目的。当然问题也要避免过深过难,不要打消学生积极性,毕竟学才是教师教的目的。针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改变传统形式,利用数据、材料、影像、表格等形式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再引导学生思考,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当然针对难点可以反复设问,深入浅出。也可以结合教师的讲授,讲授和问题导学并无矛盾,只是在运用上注意合理性与可适性。最后也要注意发问忌离题太远,以贴近历史、切近生活为宜,启发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历史教学环境是最好的教学状态,这样的历史更真实更好理解。

综述,“问题导学”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学生的努力配合,才能真正推动历史教学的前进与发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最基础最接常用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将秉承教育改革的理念,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并结合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所以教学中的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指标,反思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促进教师的成长,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获得长足进步,使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上好每节课做好每节课准备。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实践是前进的必经之路,超越自我不断进步是我的人生格言。坚守岗位、脚踏实地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有效推进我校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与发展。

猜你喜欢
导学高中历史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