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3-11 04:59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中心小学校赵立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保健权利群体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中心小学校 赵立勇

所谓学校特殊群体学生主要是指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的学生。学校特殊群体不仅包含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同时还包含一部分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障碍或缺陷的学生,他们往往因为伤、残、病、弱等原因在身体练习方面存在障碍,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教学。但与普通学生相比,特殊群体学生往往更需要增强体质,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学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不够重视

1.学校忽视对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体育课要求

教育部早在2002 年颁布的《全国九年义务制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认真的落实;没有针对性的开始健身课程和锻炼途径,通常采取对特殊群体的体育考核方面以降低要求或是以别的形式让特殊群体获得学分,制约了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开展。直接后果是,需要加强体质锻炼的“特殊群体”没有从体育教学中真正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

2.康体保健设施匮乏,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对于特殊群体体育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的教师配比,比如健身走、康体保健指导等,这些体育项目的专业老师都是十分缺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形式缺乏针对性与专门性。“特殊群体”学生要么上理论课,去面对专业而生涩的体育理论,要么作为“永久见习生”回到班级中充当体育活动的看客,造成这些“特殊群体”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信心和兴趣。但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特殊群体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每名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只有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的;对体育投入的经费少,缺少适合特殊群体学生利用的体育场地器材,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影响了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专门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体育教育项目较少

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教育项目大部分都是比较强烈的,而那些适合特殊群体的教育项目确非常少,如小球类、健身走和健身跑等活动,又比如太极拳等,其原因一是缺乏相应专业的教师,而是学校从根本上来说对特殊学生群体的重视度还是不够。

(二)特殊群体学生自我体育意识缺乏

当代学生独生子女偏多,“特殊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长更多的呵护及关爱,特殊的成长历程使大多数的“特殊学生”养成了天生被照顾的性格依赖,自我努力意识淡化,性格偏弱。由于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缺陷,在面对体育锻炼,面对正常学生时,面对自己短处时,自卑心理会放大,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 “不愿意上体育课、害怕别人的讥笑”,这是特殊群体缺失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自我体育意识不足,“身残志坚”信念缺乏是影响“特殊群体”学生健身锻炼的根本原因。特殊群体学生身心有障碍,认为能够步入校园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已经很满足,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及自我认同感比较差,放弃了本应属于他们的体育权利。

(三)没有明确关于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权利法律和法规

到目前为止,体育权利的概念还没有明确,既没有界定公民体育权利,也没有明示学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权利;关于学校特殊群体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方面专门的硬性与软性立法均比较缺少,其保护法基本是散落于各部法律之中,如《宪法》《体育法》《教育法》等中虽然彰显了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思想,但都未明确提出公民的体育权利,缺乏操作性;监督机制缺乏,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导致学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权利受到侵害。

二、学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对策

(一)针对特殊群体学生,构建体育课程

首先,加强特殊群体体育教师建设。作为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也是体育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后学校要有一定数量的专门从事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教师,师生配备要达到合理的比例;对特殊群体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要进一步增强,在人才入口上,可以引进一定数量的体育保健专业教师,对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教师,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进修和培训途径,使他们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设立“特殊群体”学生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学校应设立“特殊群体”学生专项资金,保障特殊器材、装备的购置,在满足正常学生健身需求的情况下,开辟专门的“特殊群体”学生健身场所,在校园内开闭特殊体育健身路径,方便这些学生课上课下的健身需求。

(三)针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

特殊群体体育课程体系包括专职教师培养和课程设置两部分。

1.专职教师培养

在学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能够培养、挖掘、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由于特殊群体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专门从事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教师而言,除了应该熟悉大众体育的相关理论外,还应该具备更为丰富的体育保健和康复方面的知识,对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应该有所涉及。

2.针对性课程构建

制定有针对性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理论包括体育保健理论,康体保健理论、运动配餐等。实践部分包括小器械健身、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小,适宜自我掌控的运动项目。是“特殊群体学生”身心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

(四)建立科学的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考核与评价系统

目前,我国在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考核和评价系统方面存在空白,全国没有一个确定的考核项目分类和判断标准,各个学校在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考核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更注重体育教育过程的评价系统,改变以往只重视考核结果的传统方式。学校要更注重对特殊群体学生在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锻炼意识、习惯、心理健康程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结合身体素质考核,建立一个评价为主考核为辅,更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五)完善学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

根据不同群体学生制订不同的运动处方,进行分层次教学与个性化教学;建立健全体育保健课考核办法,公正、合理地评定学生的成绩,以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保健权利群体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我们的权利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权利套装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