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文人佛寺游文化现象探析

2017-03-12 11:15杜佩,白英卿
兰台世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佛寺游历雅集

清末文人佛寺游文化现象探析

杜 佩 白英卿
(青海大学 西宁 810016)

清末文人喜游寺庙,在结社聚会时常在寺庙赏景吟诗交流国学。这些文人大多被社会冷落,对时局持悲观态度。他们游览古刹,借此远离政治舞台,在晨钟暮鼓的环境中身心得到放松和慰藉,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空间。

清末 文人 雅集 佛寺 游历

清末文人常以结社聚会形式在佛寺进行旅游活动,以京城、江南地区最为盛行。庚子年前后,清廷的颓败已不可避免,此时文人士大夫们在新政新潮流中依然固守传统,眼见传统逐渐没落而自身又无法施力于政治,这些仕宦、布衣中部分文人,只能同道相聚于佛寺古刹中,饮酒论诗、自我放逐,在自我构建的精神世界中找寻慰藉、寻求解脱。

一、清末文人结社情结与佛寺之游

文人到寺庙游历自古就是一种时尚流俗,这里也成为儒(文人)与儒、儒与释(僧人)探究文学,取经求教的交流平台。文人们在佛寺得到熏陶,思想得到交流汇聚,同时也是彰显自身文化格调的活动。清代文人多附庸风雅、舞文弄墨,以文章、诗词、画作展现文采,雅趣相投者更喜结社雅集,以体现文人族群在社会上的清高。由于清中后期国力衰竭导致国门洞开,西洋文化裹挟新思潮给传统封建思想带来严重冲击,为保持传统不流于世俗,清末文人喜结社抱团以保持传统文风。此风气到清末更盛,在宣统及辛亥革命前后,清末文人结社已成当时文坛最时尚潮流,每到时令节气都会有大批文人同道相互结伴,选择一名胜之地,日间游山玩水、即兴吟诗,晚则聚饮酒楼或留宿古刹斋院。清末的文人结社每次雅集游历出行都由社友轮流坐庄。期间皆将上次游历后所写诗作上交,文体皆以纪事诗或五、七言等古诗词为主。同道之间相互吟哦品评,选出佳作共赏。由于当时天下时局纷乱,这类文人无法施力于政治,只能以游历吟诗,创作题材无非都是应景之作,这类远离政治、附庸风雅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清末文人大多固守封建传统,不思进取、思古怀旧的现实[1]。

清末文人胡思敬曾记载当时结社出游场景:“庚戌之春,予在京与赵尧生、曾刚父、陈石遗诸君结访古诗社,月比数会,每会必游,游必有诗,凡前朝遗迹荒烟蔓草人迹所不到之区,吟眺搜访殆遍,亦一时盛事也。”从胡思敬记载所知,当时文人结社出游已经达到空前,每月都会有数次结伴出游经历。这里所说前朝遗迹主要指天宁寺、慈宁寺、法源寺等北京城南寺庙。这些寺庙历史悠久、处境清幽,文人常常在此脱离时局纷扰,谈笑吟诗,再现古代文人隐士风采。在胡思敬看来,文人结社热潮体现了清末文人远离朝政,有“自拔于流俗”之意,这里的流俗所指正是当时朝廷为应对时局颁布的新政,这些新政让这些封建文人不喜,为此以结社形式表达对新政的疏离,这也体现了文人对政治的某种情绪表达。

二、清末文人佛寺游特点

1.增广见闻,结交同类。清末文人结社组团游历佛寺目的之一就是增广见闻,结交同类,正如吴宽在《送章廷佐还金华序》中指出“穷登览,广见闻,则游固可乐也”。在古代中国,传统文人都有一种自恃清高的优越感,他们崇尚国学传统,鄙视无知平庸,以学者自居,不愿与世俗同流。清代社会的闭塞与思想的禁锢,导致文人这种心态,即使社会时代发生变化,也仍保守心态故步自封。当社会发展不为其所好之时,这些文人之间的认同感更强,即便其思想与当时社会发展相左,仍固守坚持不愿随波逐流。结社雅集成为这些清末文人寻找知交、探讨国学的重要途径,对此这些文人都相当重视结社出游活动,既能以国学相互切磋交流,以诗词之道沟通交流,增长知识提升自己,又能通过这些活动结交新朋丰富阅历,通过佛寺游历清末文人相互间切磋国学,在饮酒吟诗间找到认知共同点,让他们抛开世俗烦恼,在这欢聚一刻真正找到文人的快乐。在结社聚会游历过程中,受文化熏陶吸引,参与的文人越来越多,以至于结社风行,一些小的文人结社逐渐合并融入大的结社中,社团人数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有影响的大社团如“庚戌诗社”“辛亥诗社”“创为诗社”“访古诗社”等成为清末文人结社大社团,在文人中有很大影响力。这些社团文人虽不愿被政治危机所左右,但也凭借社团,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2]。

光绪三十三年(1907),御史赵启霖上奏朝廷揭发庆亲王广收贿赂一世,不想赵启霖反被革职,朝野震动。三年后,御史江春霖又上书参奏庆亲王,也遭到罢斥离京。离京之日,京师众多文人为之饯行,其中就包括访古社陈衍、林纾、陈宝琛等众多社团成员。众人对赵启霖、江春霖不畏权贵仗义执言做法由衷钦佩,赞其为晚清官府中一脉清流,由于社团众多文人对两位御史所做赞誉有加,在社会上广为宣传,此事件在社会上也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当时在社会上引发大众极大反响的政治事件,对清末朝廷的声誉造成很大影响。

2.纾解烦闷,放松心情。清末世风的动荡变迁只是表象,而真正引发社会波动的是中央王朝统治力结构的变化,为应对世俗变迁,清廷也推出相应新政以应对,这些新政推出也就意味新的制度安排和认知体系,这些思想保守的文人并不熟知也很抵触,由此导致这些保守的文人士大夫之类在官府被排挤,成为社会发展的边缘人。当时从地方到皇城竞聘官府职位的多为留学生,这种现象对清末文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实。刘成禺曾言:“亲贵之所以敢专权,实归国留学生之为朝官者有以教之耳。”宣统二年(1910)十月,文人恽毓鼎在日记中写道:“亡国三妖:一东洋留学生,一新军,一资政院谘议局。三妖之中,尤以第一种为诸魔之母。”从他充满怨毒的话语中我们可知,当时新政的发布、留洋人才的竞争,给清末传统文人官宦生存带来很大影响和冲击,以至于愤恨之情溢于言表。也透露出这些人不能与时俱进,紧抱封建传统不放,无法施展才能的失落之情。官场上失意边缘化,引发这些旧制文宦内心烦闷,为排解忧愁只有与同道中人一起结社游历,在思古境界中释放解脱[3]。

在庚子年前后,京城中的“庚戌诗社”“辛亥诗社”就是一群没有留学经历,或在京师中书院,或朝中官制体系中担任相对低级或边缘的官员,以情趣所好成立的文人社团。其中赵熙、胡思敬和温肃都为都察院御史。1910年即宣统二年,清廷颁布新政,开设议院,中央集权再次得到张扬,这对一直主张国会立宪的革新派来说,无疑惨遭打击。革新领袖梁启超在《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中对清廷继续沉沦的做法悲观失望,他说:“比年以来,一种悲观论弥漫于国中,其稍有知觉之士,曰惟相对唏嘘,谓国必亡、国必亡。夫以现在当道之人物,处现在时局之危机,其安得不令人意丧气尽?”保守与革新两股势力的再次碰撞,使原本虚弱的国家政府再次震荡,社会民众对国家前途无所适从,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在这段朝政混乱的时间内,清末文人的诗社活动却热潮不断异常活跃,这些文人没有身居政治权力中心,知道自己对王朝命运无力扭转,他们开始选择远离朝政的山间古寺举行雅集聚会,在远离世俗喧嚣的野外饮酒作诗,以这种开怀吟唱的状态,面对国家命运的降临,以此来分散内心对现实的惶恐和不安。

宣统三年(1911)春夏间,即中国历史将谱写新篇的前夜,辛亥诗社就举行了六次雅集,分别由文人温肃于二月一日召集社友于慈恩寺,花朝罗于二月十五日召集社友于花之寺,冒广生三月十五日招集于夕照寺,潘博招三月廿七日集于极乐寺,曾习经四月二日招集于崇效寺,赵熙四月九日招集于法源寺,每次雅集聚会从众者众多,还有远在江浙、南粤的文人前来参与。温肃曾写诗赞曰:“春明诗社盛宣南,日叩招提啜茗谈。”从这些诗社雅集的场所可以看出,寺庙为聚集首选,京都内外城的护国寺、隆福寺、土地庙,历来香火旺盛,香客纷至。但这些名胜庙宇并不为清末文人游览首选,远离尘世喧哗的“精庐古刹”更让这些文人雅士流连。清末文人喜爱这些僻静庙宇,除了厌倦尘世喧嚣之外,还隐含分隔与身份的含义:“幽寂如此谁肯到,算有吾徒三五辈。”这方净土将朝市隔绝,为文人雅士卖弄风雅提供了一个封闭纯净的表达空间,而佛寺的古径清幽正能迎合这些传统文人在此吟诗作对找回精神的慰藉,以诗歌展现传统文人才华,排解在仕途与社会中的不快。幽寂的庙宇与这些卖弄诗文的清末文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相互定义的关系,寺庙孤寂的环境也和清末文人的自我意识相影射[4]。

3.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清末文人在佛寺游历中纾解烦闷,于雅集中增广见闻卖弄才华,这对文人墨客确实是放松身心、修养性情的好方法、好去处。对一些年龄较大处于隐退的官宦文士来说,政治已不为己所左右,社会动向已不可逆转,新政、新思潮难以改变自身传统意识,为其劳心只能徒增愁苦,不如看淡一切,以文人风骨享受国学之乐。这类文人将雅集看成游乐,更愿意到慈仁寺一类名寺游历,以体现其尊贵、优越的社会地位。

慈仁寺历来受文人游历欢迎,对其歌咏诗词甚多。其寺内有两株元代所植观赏矮松,不高的身材呈现出嶙峋奇绝的造型气势,一直受文人墨客追捧,成为笔下之言、画面之选。顾炎武曾于1668年在此居留,王士贞、孔尚任、张穆、何绍基等名家都在此留有墨宝。掌故、传说和逸事甚多,这些都成为这些文人喜欢探寻流连与此的因素。1911年二月初一,辛亥诗社成员在温肃召集下,在慈仁寺举行雅集,活动流程仍然是白日流连景致、采风吟诗,夜晚宿饮于广和居,游历结束后每位参与者都要凭此次活动所观所感创作诗歌,由温肃代为收集整理。这次佛寺游历为主题的雅集,几乎每首创作题目都有“访松”“看松”一词,如温肃的“春风二月吉,城南天气暄。我来恣游赏,雕甍换颓垣”,这些雅集作品,都以不同角度描述慈仁寺情态,这些诗中都隐隐流露出时局没落政治迷茫之感。

面对旧政体系的瓦解和无力应对的政治变局,清末文人只能以结社赏景吟诗搜寻记忆、相互交流。在暮鼓晨钟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这种感触来自每个清末文人的内心,面对现实只能以此营造一个只属于他们的精神空间,得到心灵的慰藉。

[1]马大勇.近百年词社考论[J].文艺争鸣,2012(5).

[2]李玉栓.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J].社会科学,2012(3).

[3]史五一.明清会社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8(2).

[4]杨晓娟,靳潇.文人论政与清末民初政局变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

杜佩,青海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信息资源管理。白英卿,青海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信息资源管理。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0.29

K252

A

2017-02-28

猜你喜欢
佛寺游历雅集
《清溪雅集》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戊戌海棠雅集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丁酉海棠雅集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蚂蚁帝国游历记
游历阳光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