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荥阳明代周懿王壁画墓发掘记

2017-03-13 12:20孙凯任潇聂凡蒋友鑫
大众考古 2017年11期
关键词:荥阳墓室墓志

文 /孙凯 图 /任潇 聂凡 蒋友鑫

2016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荥阳明代周懿王壁画墓是第一座经过正式科学考古发掘的明代亲王级别壁画墓,墓室内壁有大面积保存较好的彩色壁画。其祔葬墓的布局情况,在国内同类墓葬中尚未见到,具有重要意义。

周藩简史

明王朝对宗室实行分封制,周藩始封王朱橚系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封吴王,国于杭州,十一年(1378)改封周王,十四年(1381)之国开封,成为河南首藩。周藩自始封至崇祯十五年(1642)开封城为水所没、末代王朱恭枵弃国南逃为止,亲王共传袭十一世十三王,郡王开府七十有余。

周懿王墓到底在哪里,在考古学界一直悬疑未解

周藩亲王世系如下:

周定王→周宪王

周简王→周靖王

周懿王→周惠王→周悼

王→周恭王→周康王→周庄王→周敬王→周端王→末代王(恭枵)

其中悼王、康王为追封王,未曾享国;末代王朱恭枵病逝于遁走南方的途中,谥号未行而国亡。以上诸王,除末代王不知其葬处以外,其余十二王的葬地皆有文献可依。其中定王、恭王、端王葬禹州,宪王葬开封,简王、靖王、懿王、惠王、悼王、康王、庄王、敬王葬荥阳,但是各王墓的具体位置,文献并无确切记载。

周懿王墓墓道

早年的探寻

周懿王名子埅,是周简王的庶二子,最初被封为通许郡王,因其兄周靖王死后无子承嗣,天顺元年(1457)由通许郡王进封为周王,成化二十一年(1485)薨逝。据《乾隆荥阳县志》载,周懿王墓坐落于槐蔺(今荥阳贾峪镇槐林村),距荥阳县城四十里。当地学者过去多认为周懿王墓在槐林村附近的双楼郭村,双楼郭村西北方向确实有一座墓葬被指曰为“王坟”,并且地表残存有望柱、持剑武将等神道石刻和大量琉璃瓦件。我根据当时的资料,认为双楼郭村西北墓葬应该是周敬王墓,并非周懿王墓。周懿王墓位于何地,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而现存于郑州马寨镇(1953年由荥阳划入郑州)坟上村周悼王墓前的一通残碑,为周懿王墓的探寻提供了一些线索。碑文载:

……里名山/……里枣林庄/……四十里西邢村/……四十里楚村/……四十里白狮子/……四十里楚村/……十里东邢村……

周懿王墓位置(2014年10月拍摄)

由碑文不难看出,这与周藩始封王至悼王七位周王的葬地一一对应。如“名山”指今禹州周定王墓,“枣林庄”指周宪王葬地,“西邢村”即今荥阳贾峪镇邢村,周简王墓即在该村东南方向,“楚村”指今荥阳贾峪镇楚村,该村葬有周惠王,与第六行碑文对应,“东邢村”即指今周悼王墓所在地——坟上村。由周王的世系来看,第四、五行碑文所指之地当是周靖王和周懿王墓。目前,确切的碑刻资料已经证明周靖王墓当在楚村东之斜坟村。那么按残碑所载,周懿王墓当在“白狮子”这个地方。

我早年曾走访周藩王陵所在地的相关村庄,考察周围寺庙道观碑刻,并参阅谱牒家乘资料,确实未发现村名抑或地名有称“白狮子”者。当时根据文献碑刻资料,以及王陵建筑琉璃瓦的检测结果,仅是佐证了双楼郭村所谓的周懿王墓应是周敬王墓,而对周懿王墓的具体位置则大体推定在荥阳南部的龙卧凹村,而今看来,这种推测也是错误的。周懿王墓志的出土,说明现在的鲁庄村就是当年的“白狮子”,而王墓所在的岗地当时被称为“白狮子岗”,多年的悬疑,至此解密。

鲁庄明墓的调查

2014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新力电厂的选址进行调查并局部勘探,当地村民指出,位于鲁庄村西的建筑垃圾堆附近早年曾有封土,并传说是“王坟”,但该墓是何时何王之墓,更是众说纷纭。距离村民所说的“王坟”西南方向约500米处有周藩沈丘荣戾王墓,墓前曾存有神道石刻,根据明代郡王聚族而葬的现象,当时我们认为,如果真是王坟,鲁庄明墓的墓主可能是沈丘王府某郡王,并且这个想法在发现周懿王墓志的前一刻还存在。但是当时附近地表都已经被水泥硬化,并且有大面积的房屋建筑,无任何遗迹遗物可寻,确定墓葬的具体位置难度很大,只能等待拆迁完成之后再勘探确定。此外,根据以往调查的经验和结果来看,如果是王墓,地表应该存在寝园建筑,调查时往往能发现绿色的琉璃瓦残片,但是当年在调查时地表均是房屋建筑,几乎没有机会寻找能证明是王墓的琉璃瓦。询问当地村民建筑房屋开挖地基是否见过类似的遗物,村民的回答也莫衷一是。

绿釉龙纹滴水等的发现使考古人员相信这里肯定有一座明代王墓

“周懿王圹志”

周懿王墓陵园

2016年7月,厂区的清障工作基本完成,我院对占压区例行勘探时,在“王坟”的南部发现一件绿釉的龙纹琉璃滴水,并发现其他建筑瓦件,诸如板瓦、筒瓦之类,这些发现使我们喜出望外,通过这些建筑构件,我们基本能确定所谓的“王坟”的时代应该是明代,但墓主是谁依旧疑云重重。

墓室前部为仿木门楼,上覆以绿琉璃瓦

发掘成果与意义

2016年7月底,我们根据勘探资料对厂区占压区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也顺利进行,10月7日下午,周懿王墓志出土,墓志为方形汉白玉质,志盖和志底扣合在一起,外部用铁箍捆缚,竖置在外封门墙底部正中的方形砖龛中,龛外以青砖围护。打开墓志后,在场的所有人赞叹朱砂描金墓志精美的时候,我是最激动的,因为墓主竟然是当年调查唯独没有确指的周懿王。后来的发掘结果表明周懿王墓由寝园建筑、主墓、祔葬墓等多部分组成。

寝园

寝园坐北朝南,由于早期破坏,寝园建筑保存不佳,目前仅见享殿建筑基址,享殿北墙尚保留部分砖墙,东西两壁仅见墙体基槽,南壁已被破坏。根据明代建筑形制,结合发掘资料,并参考其他地区明代王陵的建筑形制,周懿王墓享殿形制应是面阔五间、以绿色琉璃瓦覆顶的单檐歇山式建筑。

东配殿仅见倒塌遗迹,暂未发现相关建筑基址,地层中发现大量灰陶板瓦和筒瓦,仅见极少量绿釉琉璃瓦,另外,窖穴中发现有灰陶脊饰。由此推测,配殿可能是以灰瓦覆顶的琉璃剪边式建筑。

从发掘情况来看,部分琉璃瓦已被大火灼烧过,加之一些其他证据,说明部分寝园建筑最后很可能是被大火焚毁。结合附近守坟户后裔的传说,这可能与明末农民起义军在荥阳的活动有关。

墓室顶部绘有云气纹及花卉等图案

周懿王墓

享殿后端为周懿王墓,该墓坐北朝南。主墓由长斜坡墓道和砖券墓室组成,砖砌墓室建于土圹之中,东西向起券,三券三伏,单室玄宫。墓室前部有琉璃瓦覆顶的单檐仿木门楼,檐下枋上有四朵砖雕花形门簪,东西两侧有砖雕垂花柱,下部有砖砌须弥座,门楼两侧为土坯墙,顶端覆以灰瓦。

墓门由青砖封堵,分内外两层,外层封门砖较为散乱,并向南部弧凸,内侧封门砖垒砌规整,并以白灰勾缝。其中外侧封门墙底部正中有方形凹槽,竖置汉白玉描金墓志一合,根据志文得知,墓主为明代周懿王。值得一提的是,该墓仅出土周懿王墓志,而王妃王氏的墓志未发现,根据墓志残存的痕迹,并经仔细辨认,周懿王的墓志竟是用王妃的墓志改刻而成,原因可能和周懿王仓促下葬有关。从《明实录》的记载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成化二十一年秋七月丁丑,周世子同镳奏:成化二十年九月母妃王氏薨,已蒙遣官营葬,未及发引,而父王继薨,乞移文原遣官员,量加工料如例造坟合葬,上允之。——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八

墓志记载周懿王于成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葬于荥阳白狮子庄,通过《明实录》的记载和考古发掘未发现二次开圹的现象来看,周懿王和王妃是同时入葬,很有可能是因王妃葬期逼近,而又遇懿王新丧,为同时入葬,仓促之下改刻王妃墓志。

北壁绘制的三棵菩提树和琉璃宝阁

周懿王墓出土铜炉

周懿王墓出土铜熨斗

因该墓屡次被盗,室内淤土达4米之深,淤土内发现大量棺椁残片,由残存遗物可知,内棺外壁以红漆髹饰,并沥金粉,内壁贴有织物,仅残存布纹痕迹,经鉴定为素绢。墓室地面北部有东西并列的棺床,均由青砖摆砌而成,东侧保存较好,西侧保存较差。根据明代的尊卑观念,东侧应属周懿王,西侧属王妃王氏。

墓室内壁布满彩色壁画,画面整体表现的应该是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圣境。顶部画面以云气、花卉、乐器为主要内容;东西两壁画面对称,以菩提树、栏杆、荷花为主要内容;北壁上部为房屋,中部绘有三棵菩提树,下部为云气。花卉见有牡丹、菊花、莲花等,乐器八件,西壁由南向北依次为鼓(或是带柄小锣)、䥽、笙、快板,东壁由北向南依次为腰鼓、琴、手鼓、笛。色彩以黑、红两色为主,间有青、绿、黄、白诸色。

虽然墓葬盗掘严重,但墓室底部仍发现少量铜质明器,如炉、镜、火盆、剪、盘、熨斗、箸、勺等,墓室东南角发现铅质缸形“长明灯”一口。

周懿王壁画墓是目前第一座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明代亲王级壁画墓,意义重大。虽然明代宗室人员的墓葬发掘已不是少数,但是壁画类墓葬却发现不多,且均集中在河南境内,尤其以周藩为最。明代河南境内的藩王很多,有周、唐、赵、郑、伊、徽、崇、潞、福等王,其中周王家族传国最长,宗室人员最多。根据目前调查资料可知,除了周懿王墓之外,周王家族还有两个亲王墓葬为壁画墓,但未经考古发掘。远在安阳的赵康王墓,虽然墓室内壁也有简单的壁画,但被当地村民掘毁,未经考古发掘。

祔葬墓出土铅质供器

祔葬墓

祔葬墓分列于主墓东西两侧,南北向排列。东侧祔葬墓共7座,被盗严重,其中5座为竖穴土坑墓,2座为带有台阶的长斜坡墓道土洞壁画墓。竖穴土坑墓坐东向西,足端壁龛(西壁)中放置铅制供器,一般有香炉1件、烛台2件、花瓶2件、执壶1件,部分还放置有盘子、碗、盂、盏、香盒、匙箸瓶之类。西侧祔葬墓由1座砖券墓室和4座(部分位于厂房下)竖穴土坑墓组成,皆坐西向东。砖券墓室位于最北端,东部有长斜坡墓道,封门墙上端出土描金墓志一合,可知墓主是周懿王夫人王氏。

明初宗室人口较少,其丧葬费用也较为丰厚,此时的亲、郡王墓玄宫规模较大,墓室数量较多。但是随着宗室人口生齿日繁,其相应的各项费用开支也随之增多,明政府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天顺以后不断颁布政令以减少各王府造坟的开支。文献记载,“天顺二年(1458)奏准,亲王以下依文武大臣例,或王或妃有先故者,并造其圹,后葬者只令所在官司起倩夫匠开圹安葬。继妃则袝葬其旁,同一享堂,不许另造。”

上述王、妃合葬者为主葬,且文献只说继妃祔葬于王墓一侧,至于王的其他配偶葬在何地不甚清楚,根据墓志文献资料,表明这些夫人应是袝葬在王坟一旁的。但是祔葬墓与主墓的总体布局关系却没有一个现实的答案,周懿王墓的发掘表明,祔葬墓排列在主墓前方的左右两侧,且两侧相向而对,祔葬墓的排序方法系国内首见,至少目前为研究明代王墓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材料。

猜你喜欢
荥阳墓室墓志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望尘莫及
韩信背水一战
释析《汤阴县知事润苍张君墓志铭》
墓室探秘
荥阳油坊古村落文化保护策略研究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