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资源对人民警察进行忠诚教育的方法

2017-03-13 19:41谢山河刘白杨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人民警察

谢山河+刘白杨

(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2)

[摘 要] 红色资源分物质、信息、精神三种形态,它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历史,承载着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人民警察的忠诚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承载的革命精神对人民警察进行忠诚教育可以在方法上坚持“三个原则”,在方式上构筑“三个教育平台”,在途径上拓展“三种培养渠道”。

[关键词] 红色资源;人民警察;忠诚教育

人民警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忠诚教育,就是培育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思想意识。红色资源承载的革命精神具有天然的育人筑魂功能,对人民警察忠诚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红色资源承载的革命精神

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强劲动力和宝贵的民族财富。红色资源分为物质、信息、精神三种形态,无论哪种形态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史、人民大众的斗争史、革命先烈的英雄史,承载着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

(一)物质形式的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

物质形式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革命遗址旧址、烈士陵园、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先辈故居、各种文物等,这些物质载体从不同方面承载着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如李大钊、夏明翰、萧楚女、李启汉等名人纪念馆展现了民主革命时期,对于敌人的血腥镇压,革命先烈“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效忠革命事业的精神。再如:百色起义纪念馆体现了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斗爭中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井冈山红军医院边的曾志墓址记载着“我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这样一位巾帼英烈为革命舍家救国的忠魂;方志敏烈士园陵展示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如何坚持真理、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革命烈士纪念塔标榜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壮烈牺牲的献身精神。

(二)信息形式的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

信息形式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以符号、图像、声音、文字、歌曲、标语、照片等为载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反映了革命时期的现实生活,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体现了革命先辈们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如革命歌谣不仅体现生命的活力和阳刚之美,而且蕴含深刻的革命精神,如:《红军调》反映了红军极为艰苦的游击生活;《只有革命才有出息》《听我唱个红军歌》反映农民运动的曲折艰辛,反映革命者付出的是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当兵就要当红军》《红旗插遍大别山》《一颗红心拿不去》这些歌谣的唱词中都充满了血与火的色彩,能充分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和革命精神的震撼力。许多红色文学艺术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电影、戏剧、音乐、摄影、舞蹈、美术等)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峥嵘岁月,如《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孩子》《闪闪的红星》《党的女儿》等文学影视作品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勇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梅岭三章》《油山埋伏》《赣南游击词》等诗词歌颂了革命英雄主义。还有各种报刊、墙报、传单、家书、标语等生动地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三)精神形式的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

精神形式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对上述两种形态的红色资源进行抽象和升华,形成一种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形态,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这些具有抽象意义的精神资源,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来对党的事业、对民族解放事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如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内容的井冈山精神,承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敢闯敢干、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还有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八一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强盛,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则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融合,蕴含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廉洁奉公、忠诚奉献等优秀的品质。

二、红色资源对于人民警察的忠诚教育的作用

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激励人民警察献身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激励人民警察在公安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是激励人民警察公平执法、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支柱。这些精神对树立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人民警察进一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理想是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信念是人们对一种生活、一种理想、一种理论或一项事业的深信不疑、坚定执着。人民警察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职责。保持人民警察的纯洁性,最重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诚本色。人民警察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任何时候都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红色资源承载的革命精神,对人民警察进一步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如组织人民警察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使他们想起“八一精神”,可以激发他们追求理想信念的勇气、坚持理想信念的意志和献身理想信念的精神。

因此,依托红色资源开展人民警察理想信念教育,是在感性认识上注入了理性思考,具有直观性、真实性,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助于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想信念内化为人民警察内心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

(二)有助于人民警察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警察本质上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忠实的执行者。人民警察担负着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维护国家利益、执行国家制定的法律、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责的义务,应当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实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红色资源中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位革命先辈、每一种革命精神,都以不容置疑的史实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诠释着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内容对进一步增强人民警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化作用。如:抗日战争纪念馆体现的革命先烈为国为民的利益而壮烈牺牲的精神,可以激发人民警察对人生价值的深层次思考,从而强化人民警察对祖国的热爱;阅读方志敏同志撰写的《可爱的中国》不仅会产生对先烈由衷的敬仰,同时也让读者心灵震撼,增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充分利用并发挥红色资源中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增强人民警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有助于人民警察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

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其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红色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革命先烈体现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增强宗旨意识的“活教科书”。这种“活教科书”能引导人民警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各种问题,摒弃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强化其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其正确理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安危幸福统一起来。如引导他们学习中央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经常深入乡村,解决百姓各种困难,还“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火把访贫农”;学习“活为人民利益、死为人民安危”的于立克、“一腔热血为人民、烈火永生践誓言”的馬玉清;学习抗洪抢险中人民子弟兵表现出来的精神等。这些爱民为民的精神,对人民警察进一步牢记宗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合民心、顺民意、惠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很好的参照引领作用。

(四)有助于人民警察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

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不仅要有健全的“良法”,同时要求社会主体要有较强的法纪意识。人民警察不仅是法治社会的一般主体,要自觉守法、用法、护法,而且是法治社会的执法主体,还要严格、公平、公正地执法。所以,人民警察应当崇敬法纪的神圣,敬畏法纪的威严,培养依法纪行事的习惯。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从中央苏区时开始,我党便有一大批忠于法律、恪守纪律的楷模,他们敢于坚持事实,勇于依法办事,在权势面前不畏惧,忠实履行法律职责,守护公平正义,打击违法犯罪,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而且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如“一身正气秉公执法、不惧压力伸张正义”的何叔衡,“以调查求真相,用事实分曲直”的马锡五,“不畏权势办案、树立法律威严”的梁柏台等就是典型。树立恪守法纪的精神有助于人民警察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坚守法纪准则、培育法治理念、守护公平正义,能够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警察对法律的忠诚。

三、利用红色资源对人民警察进行忠诚教育的方法

(一)在方法上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并用,以隐性教育为主。在利用红色资源对人民警察进行忠诚教育过程中,方法措施要灵活多样,不但要有暴露教育意图的显性教育,而且更要注重潜藏教育意图的隐性教育,如:组织人民警察去参加红色旅游,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二是要柔性渗透与刚性要求结合,更要注重柔性渗透,不仅要把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体现于约束人民警察的规章制度、纪律作风、行为规范等刚性要求中,同时也要渗透到人民警察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如:通过开展唱红歌、收看红色影视等直观、动感的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教育,增强教育效果。三是要思想内化与体验感化互动,两者并重。红色资源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要入心化行,一方面要使其内化为人民警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情感上能自觉地接受,另一方面要创造身临其境的实践体验活动,如徒步上井冈山、重走长征路等,让他们真正感悟艰苦奋斗的内涵,得到心灵上的触动。

(二)在方式上构筑“三个教育平台”

一是利用红色资源构建人民警察忠诚教育教学点。要与当地的红色资源结合起来,根据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的需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教化育人的价值,因地制宜建立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感染力强的忠诚教育教学点,对人民警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二是利用红色资源开发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的特色专题。要根据当地红色资源所承载的不同内容,针对人民警察的宗旨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方面的需要,精心研究红色资源中的教育素材,形成忠诚教育的特色专题。如:举办特色专题讲座、编写特色书籍、开设特色论坛等。三是利用红色资源建立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红色网站。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要在互联网上建立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红色网站。此外,还可开展“红色影片展映”“红色歌曲传唱”“红色故事串讲”等活动,引导人民警察在认识革命先烈的价值追求中调整自身价值取向,在崇高思想的洗礼中接受忠诚教育。

(三)在途径上拓展“三种教育渠道”

一是拓展红色资源教育宣传途径。要积极拓展红色资源传播的渠道,让更多反映革命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红色资源通过不同途径走进警营,使红色资源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在人民警察队伍中广为传播。如:创设红色广播、红色宣传栏、红色网络博客等。二是把红色资源承载的革命精神渗入警营文化建设中。在对人民警察进行忠诚教育过程中,警营文化是有效的载体,所以,在警营文化建设中要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要以革命精神为主题,创作一批感染力强的红色文学艺术作品,如红色图书、红色歌舞、红色影视节目等,使人民警察在这些红色精神产品中受到忠诚教育。三是创设红色旅游。就是要把凝聚革命精神的红色资源以适合人民警察心理需求及审美形态的渠道开发和利用,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既可游览观光、身心放松,也能追忆历史、缅怀先烈、陶冶情操、受到教育、提升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颢.论红色资源开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前沿,2007,(07).

[2]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国防生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运用[J].教育研究.2010,(02).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人民警察
向人民警察致敬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红色资源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