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君子”

2017-03-13 09:33
新传奇 2017年5期
关键词:君子教育

今天,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君子”

当今君子的首要标志应是以天下为己任,弘扬社会公义之道。君子之道要遵循全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克己、自强不息。只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找到和世界其他民族和平共存的出路。

日前,首届“当代教育与君子养成”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举行,来自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君子养成”这个中国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

当代君子应具有怎样的内涵

君子的定义是什么?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教授罗建平表示,君子从最初的“治理”“君王”到“有德行者”的涵义的变迁。

到今天,作为古代文化结晶的“君子”,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该具有怎样的内涵?

对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汝伦认为,当今君子的首要标志应是以天下为己任,在学校教育而言,则是教会学生读书不是为了个人的未来,而是要为人类做点事。

其次是批判意识,尤其在传媒铺天盖地,流行意见等同于真理的时代,对任何事情都能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再次是避免过分专业化,即“君子不器”,他认为过分的专业化压制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对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过3个培养目标:“培养终身学习者”“培养社会生活的独立思考者”“培养国际社会的参与者”,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教授胡范铸提出,“君子”的3个特征“仁、智、勇”中的“仁”(即天下情怀)中也应包括国际意识的培养,“智”则对应“独立思考的能力”,“勇”意味着担当和行动,要从每一个人的行动做起。

教育是现代“君子”养成的深厚土壤,对君子人格的培养来说,当今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局限?张汝伦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今教育的弊病体造就了过于关注利益的学生,学生时代关注分数的好坏,竞赛的排名;培养了过于患得患失的学生。胡范铸则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自社会的雾霾正一重重地向教育扑来”,他认为,教育最大的“霾”来自于取消了学生的独立性思考。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看来,要成为现代君子,还应该厘清个人、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国才有家”与“有家才有国”并不对立,拥有与父母亲情、朋友、爱人的健康和谐关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

有家长担忧,在校园中把孩子培养成了谦谦君子,进入社会以后吃亏怎么办?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认为,中国有句话“吃亏是福”,在利益面前君子应该有所取舍,如果总是在乎一时一刻的吃亏,那么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感觉不幸福,这样的话,其实是一辈子“吃亏”

何为君子之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历史上对君子的要求与标准。但在当下的社会公共生活中,君子又将如何与现实世界发生作用?

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则认为,除了教育养成外,君子的培养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包容的社会大环境。他表示,道德问题在很多时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技术问题和制度问题。“我们有时候不愿意改进制度,其实就是用人的道德去填制度的坑。但道理上应该是用制度来保护道德,而非用道德去弥补制度的缺陷。”基于这样的理念,鲍鹏山认为,君子养成不仅要强调个人修养,更要关心社会公共制度的建设,君子不应该只在家中、在一个私人小圈子里读书、写字,而应该具有家国担当,关注整个社会的治理和建设,弘扬社会公义之道。

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经典诠释学专家邓国光说,近代中国,有一位唐文治先生一直在实行真正的君子教育。他花了50年时间来提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善,这种善属于“良知的善”,一方面在于外在的君子言行的培养,另一方面则在于内在的修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关键在于以身作则,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在邓国光看来,君子之道强调克己、自强不息,这就要求人能够自食其力,成人、立人,进而帮助他人。“从小到大,我们自己读经典,研究《尚书》《礼记》,并把它作为一种坚持,是因为我们觉得有责任把儒家文明传承下去,只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找到和世界其他民族和平共存的出路。”

曾任德国科布伦茨大学和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电脑科学与语言学教授钱定平认为,要探索君子养成之道,必须联系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华文明的特点。“其实在社会形成之初,君子、小人早已经有了,但如果不结合文明进程的话,养成君子之道是无法被找到的。如果说文明进程在于人类要限制自己,那么培养君子,就是要限制个人的一些欲望。”实际上,《论语》中,孔子设定了许多“君子”和“小人”的对立言行,尽管未提到如何培养君子,却常常显示君子和小人的对比,不做小人,就是君子。“这也就意味着,在养成君子的过程中,要遵循全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尽量克制自己的个人欲望,向好的方向、向世界大同的方向、向人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培养君子之道。”

如何践行“君子养成”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君子养成”?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主任王白云认为,君子必须具备独立人格,而独立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用求全责备,而应该从日常点滴开始做起。他指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4个关键点:第一要让孩子接受、理解某些既有事实;第二要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第三要能够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质疑;第四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质疑。

“我们的国家要健全发展,君子的数量至少要达到一亿,即总人口的十四分之一。”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理事长谢遐龄教授认为,君子占比达到一定值后,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谢遐龄认为,君子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君子之存“心”,即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激发人的“羞恶之心”,也就是说首先要培养孩子们懂得“羞耻”。

君子养成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和日常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

近日,来自日本福岛的学生拜访复旦附中,他们的用餐习惯和文明举止让复旦附中副校长方培君深受触动。在食堂排队领饭时,这群孩子从不大声喧哗。领到饭菜的学生也不是马上开始吃饭,而是等一桌4名同学都到齐之后才开始用餐。“我相信类似这样细小的习惯不是大刀阔斧的教育‘变’出来的,而是学校和教师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慢慢熏陶出来的。”方培君认为,这种熏陶、浸润才是“养成”。

在君子养成过程当中,家庭、社会、学校同属于一个系统。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说,“君子在民间”,培养君子人格,父母负有无法回避的责任,君子养成的教育若普及到家庭,那社会上出现大批君子则指日可待。方培君倡议家长们“写家训、树家风”。方培君表示,“家长的首要职责不是给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签名,而是在家庭中营造一种‘礼’的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把“君子”两个字内化为自己的德性。方培君还指出,除了学校和家庭,学生自己也应当培养长期“自省”的习惯,“身有陋习,好比灰尘落在肩头,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身上的某个特质是不好的灰尘,需要掸去。”此时,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不断修炼成为君子。

(《解放日报》2017.1.7)

猜你喜欢
君子教育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Liujunzi decoction (六君子汤) on advanced-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after first-line chemotherapy
君子之风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君子无所争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