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2017-03-15 18:05蒯海蓉
食品与健康 2017年3期
关键词:左掌右掌上体

蒯海蓉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涉及哲学、养生学、医学、美学等多学科,是我国灿烂文化集大成的产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色彩。长久以来,它作为一项惠及百姓的健身养生运动,为中华民族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太极拳的可贵,贵在太极。何为太极?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太极。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太极。《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随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唯性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这也是太极。

中国的拳术,有史以来在传承上非常严格。特别是太极拳,可以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即只有师傅徒弟之间才能交流,“外行”是不能领悟其妙处的。尤其在古代,只能师傅传弟子。师傅挑选弟子也非常严格,经过多重考核通过了才可以成为太极的传人,并且严禁外传,教学的时候还需规避其他闲杂人等,总结起来就是“传内不传外”。

而现在,国家大力弘扬太极文化,将太极拳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太极拳才慢慢地走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来。很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也加入其中,形成了一股太极潮流。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来学习太极拳,深入地了解太极文化。

大自然依旧“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无论太极拳的招式、形态、用途等这些客观外在是否有改变,太极的本质是恒常不变的。就像自然界四季之变化,昼夜之更迭,万物之生衍消亡,皆为连续渐变之过程,犹如露珠之凝结,渐生而渐长、渐盈而渐消。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么认识,怎么去运用太极拳。

太极拳揭示的阴阳变化之理,太极拳的精神和内涵,值得我们以感恩之心,全力继承和发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的身心,健康的事业,离不开健康的心态。望世间人都能理解太极之理,做一个健康的人。

陈氏太极七十六式

招式四(见图1)动作详解:上接招式三“六封四闭”,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招式五(见图2)动作详解:双掌往下,按到左小腿胫骨有微涨的感觉时,翻掌向左上方推出,此时,左胯微往内收(走下弧线),重心仍然在两脚中间。然后双掌向外翻,以右脚脚跟为轴向右旋转,重心前移,也就是移到右脚的脚跟上,此时,上下相合,将右胯坐一下,沉住劲,身体和胯都面向右前方,起左脚,左脚跟贴地,向起式的左前方擦出。注意,此时重心一定要在右脚。身体略向右转,双手下移,用腰胯带动,同时,右胯走一个下弧线带动右脚,合住右胯,开左胯,同时将左脚脚尖摆正。右胯带动左腿上步合手,左手单掌下按,右手握拳落拳于左掌。沖拳提膝,要注意,提的是膝盖,最后砸拳于左掌,同时震脚。震脚的时候要注意,不是跺脚,而是身体松沉的时候,将脚“放”下去,应该有在冰面上震脚,震破冰面而身体不会陷进去的感觉。此势右手捏拳如杵之势,左手曲如臼之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故名金刚捣碓,此为象形取义。

招式六(见图3)动作详解: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于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左脚稍向前移,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招式七(见图4)动作详解:腰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左腿提起,重心渐渐完全转移到右腿,随转腰右肩下松,右肘下沉,自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经右胯侧,右掌下落随着臂外旋使右掌心渐渐推出,放于胸前位置;同时,左掌也随转腰向前向里经右胸、腹前弧形向下移,随着左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随转腰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

下一期会为广大读者朋友们介绍关于太极拳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发展状况,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的现状。同时还会继续教给大家陈式太极拳的另外四个招式,分别为:初收、上三步、斜行拗步、再收。

猜你喜欢
左掌右掌上体
少林黑虎拳(下)
易筋经(七)
少林黑虎拳(上)
少林后天罗汉功十八势(三)
白猿通背拳前八手
杨氏八卦掌之撩阴掌技击法
大力金刚掌
内家十二象太极拳(下)
女子胸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