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2017-03-15 16:05郑保灵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后进生小学生

郑保灵

摘要:如何面对和转化小学后进生是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试从主、客观因素分析小学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转换后进生的相应策略,以期为班主任老师更高效地转化后进生,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后进生这一群体的存在则使素质教育的推行面临很大挑战。后进生普遍存在于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他们虽占全班总人数的比例不大,却对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优秀班集体的建立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产生不良影响,在班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的“短板效应”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说明,决定一个木桶盛多少水的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最长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木板,所以我们不可忽视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如何将后进生转化为中等生甚至优等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后进生“在教育词典”上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下,不遵守纪律或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等。一般情况下,我们称那些在学习或品行方面落后于其他学生的学生称为后进生。

一、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因素

一是小学生因年幼是非、善恶不分,容易受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二是他们的“三观”尚未形成,对自身的行为调控能力较弱、自制力较差;三是自身惰性使然。

(二)客观因素

家庭因素:部分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孩子养成自私、霸道、任性的行为习惯,致使他们很难与同学友好相处,甚至出现冲突或误入歧途。有的父母对孩子重养轻教、疏于管教,忽视孩子成长的心理需要,使孩子形成偏激、孤僻等不良个性。还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打骂、惩罚孩子,使他们形成逆反、抵触的心理。

学校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过于看重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而疏于对后进生的管教和指导。部分教师也仅以分数成绩作为衡量好、坏学生的唯一标准且明显偏袒优秀学生,对后进生则采取冷漠、放任自流的态度。对于后进生所犯的错误不问原因便横加指责。这种忽视后进生人格的错误教育方式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后进生更加厌倦学习和学校。

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网络、电视等传媒的发展,极易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影响到学生,使学生误把假、丑、恶的行为方式当成真、善、美的行为方式加以模仿,形成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 、后进生的转变策略

(一)班主任老师要树立正确观念

班主任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后进生,不可因他们眼前所犯的错误就对他们失去信心。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并因势利导,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本着“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理念,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1.相信后进生是发展中的人。班主任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后进生的错误,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且相信他们可以战胜现在的困难并不断发展,慢慢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班主任还要始终相信后进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不可因后进生的一时错误就否定他们,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失去信心。

2.相信后进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的一切教育措施都是通过后进生本人起作用的。教师的教育措施如果没有后进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转变后进生的措施中要以后进生为主体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后进生为中心,调动他们学习和品德发展的积极性,切不可把他们视为被动的主体。教师强制性的指令是不可能对他们产生积极的作用的,甚至还可能使他们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使教育效果收效甚微。

3.相信后进生是独特个性的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个性,不能仅以分数的高低衡量学生的好坏。班主任教师要从后进生的性格特征、个人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细致、耐心地了解他们,做到“见微知著”,发现他们的独特个性,进而在尊重他们个性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对后进生要富有爱心、耐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后进生由于表现不好、成绩较差受到了太多的冷漠和批评,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和脆弱,所以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如,在教育日志中,张老师这样写到:“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很调皮,上课总是坐不住,从来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按时完成,还严重影响上课的秩序,除了我以外,其他老师都讨厌他。可是这样的学生,却肯听我的话,也能上好语文课,成绩良好。其他老师都说:‘也只有你们张老师能管得好你!其实他们错了,我并没有管他,我只是把我对其他学生的爱一样公平地也给了他。班主任老师要关心爱护后进生,给予他们平等的爱,也许教师的一个动作、眼神都似春风吹进后进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成为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

转变后进生是一个长期、复杂、反复的过程,一劳永逸的做法是不存在的。在后进生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的情况下,教师要耐心地教导,切忌急功近利、半途而废。后进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的改正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师要永不言弃,不断鼓励后进生向目标前进并做到耐心地等待“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越”,最终促成后进生的转变。

(三)建立一个友爱、和諧的班级氛围

很多后进生因学习成绩较差、个人行为习惯不良会被排斥在班集体之外,无法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导致后进生与同学之间缺少沟通。长此以往,他们与同学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与同学、教师的对立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当他们徘徊在对与错的边缘时,这些不良的影响很可能将他们推向错误的一边。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缓和后进生与其他同学的关系,积极搭建他们交流的平台并帮助后进生掌握与人交流的正确方法,鼓励他们在不断尝试中渐渐缓和与同学的关系,最终使后进生能很好地融入班级中。所以,班主任老师要积极营建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发挥班级的积极作用,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四)帮助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沦为后进生。所以教师就要帮助他们掌握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有效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会学”的前提下才可能“乐学”,达到“学会”的目标。

(五)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

班主任教师要细致、耐心地了解后进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张老师决定在班上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特长展示活动,但是小敏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因此一直没有报名。张老师找到小敏,问她为什么没有报名。原来小敏的父母离异,自己随着母亲几经转折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每天帮妈妈做家务,没有什么朋友,更没有时间学习什么“特长”。张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鼓励小敏展示自己做家务的技能。展示活动当天,张老师郑重请小敏表演切土豆。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小敏灵巧有力地在案板上上下舞动。很快,土豆丝就切好了。同学们都情难自禁地鼓起掌来,小敏心里十分自豪与开心。从那以后,小敏变得自信多了,她主动和同学交起了朋友,脸上总是挂满甜美的微笑。张老师还注意发挥她爱劳动的优点,推荐她担任班上的卫生委员,她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注重以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变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構成了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兼顾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同样不可忽视。同样,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过程中,可以说缺少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其次,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和交流,既可更加全面了解后进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也可与家长统一教育观点和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此外,教师还可建立后进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点点滴滴的改变和成长,并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增强家长对孩子转变的信心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后进生的转变工作高效进行。

实现小学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艰辛和曲折的过程。班主任要树立正确对待后进生的观念,尊重和信任后进生,协调教师、家长和同学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玉峰.浅谈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措施[J].学周刊,2013,(28).

[2]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2).

[3]李正汉.浅谈转化后进生的方法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4]胡庆梅.用师爱点亮学生的理想之灯[J].考试周刊,2011,(1).

编辑/于金苗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后进生小学生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