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1)

2017-03-15 10:14许子霞史雯嘉
护理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计划性手腕粘贴

张 琳,许子霞,史雯嘉

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1)

张 琳,许子霞,史雯嘉

[目的]探讨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在小儿术后高风险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6月胸外科及小儿外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术后置入高风险管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按小儿管道护理常规实施护理,采用传统手腕部、手套式、夹板式约束带进行辅助管道管理;将2015年7月—12月胸外科及小儿外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术后置入高风险管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按小儿管道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并采用自主研发的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进行辅助管道管理。[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对手部约束带配合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的研制及在小儿术后高风险管道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小儿非计划性拔管率,增加患儿及家属对于手部约束的依从性,利于患儿康复。

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传统约束带;高风险管道;非计划性拔管;依从性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临床意外事件[1]。由于患儿表达困难、护理人员对患儿肢体约束、镇静认知不足和护理人员工作疏忽等因素,常造成患儿自行拔管及导管滑脱的情况发生[2]。这对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来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将导致其机械通气时间、ICU留滞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延长、经济成本的提高甚至病死率的增加[3]。根据我院管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管道风险(>8分为高风险)。小儿外科术后常留置多种高风险管道,而各种高风险管道是外科术后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有拔管倾向的患儿若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极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4]。临床常选用的约束工具有腕部约束带(包裹患儿的手腕或肘部)、手套式约束带(避免手掌活动)和夹板固定式约束带(将患儿5指完全伸直胶布固定于夹板上)。但由于患儿对约束措施的配合程度较弱,对捆绑方式有极强的反抗心理,对约束措施有较强恐惧心理,由于患儿剧烈挣扎反抗易出现勒伤、压痕等影响肢体末梢血液循环现象。 因此,造成患儿家属的不配合、护士工作量及约束风险增加,不能达到有效约束目的。针对此种情况我科自主研制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并取得国家专利。运用小儿专用手腕式约束带对小儿术后高风险管道实施干预,有效减少小儿约束不良事件发生,增加患儿及家属对于手部约束的配合度,利于患儿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6月120例在我院胸外科及小儿外科手术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5±1.8)岁;留置胸腔引流管44例,腹腔引流管72例,胃肠减压管63例,PICC导管53例。约束带使用均取得患儿家属同意。约束方式:采用传统手腕式约束带约束双上肢46例,采用手套式约束26例,使用夹板固定式约束48例。选择2015年7月—12月在我院胸外科、小儿外科手术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4.2±1.3)岁;留置胸腔引流管38例,腹腔引流管83例,胃肠减压管78例,PICC导管67例。约束方式均采用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约束双上肢。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留置管道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儿意识清楚,年龄>3岁,可以进行交流及互动。患儿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年龄≤3岁。

1.2 方法

1.2.1 约束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小儿常规管道护理,在术前对患儿家属讲解外科术后管道的作用、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术后患儿约束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发放小儿管道健康教育指导单,并对同种疾病术后管道及约束进行观察。术后护士对患儿使用约束带前必须与医生沟通,共同确定患儿需要使用约束带后与患儿家属详细说明,告知使用约束带的目的、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儿家属同意并双方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术后采用手腕式、手套式约束带及手部夹板固定式约束患儿。松紧度可放入1指或2指为宜。每小时观察患儿约束有效性及患儿受压处皮肤1次。②观察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结构包括腕部固定带、腕部绑带、系带、握力球。见图1。

1—腕部固定带;2—腕部绑带;3—第1粘贴带;4—第2粘贴带;5—金属扣;6—系带;7—系绳;8—握力球;9—第3粘贴带

1.2.2 约束带使用方法 腕部固定带为长21.0 cm、宽5.5 cm彩色3层棉布垫,腕部绑带为长33.0 cm、宽2.5 cm尼龙布条,第1粘贴带、第2粘贴带为长9.5 cm、宽2.0 cm魔术粘贴带,金属扣为长2.7 cm、宽1.5 cm不锈钢金属扣,系带采用长30.0 cm、宽2.5 cm尼龙绳,系绳采用长8.0 cm的双层棉线,第3粘贴带采用长10.0 cm、宽1.5 cm的魔术粘贴带,握力球采用彩色海绵质握力球。使用时腕部通过腕部固定带固定,同时可通过金属扣和第1魔术粘贴带、第2魔术粘贴带调节固定手腕部,其同一侧的尼龙绳系带可系在床栏上,与腕部固定带连接的彩色海绵质握力球通过第3粘贴带固定于患儿的手掌处。本产品结合患儿手指喜欢抓握的生理特点,增加了针对患儿专用的握力球,确保了手掌处的约束固定,也让患儿得到手指活动的锻炼;固定带均采用丰富色彩的棉质材料,满足患儿颜色形状喜好,增加了约束的配合度、心理接受度,从感官触觉上均能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填补临床无专用于儿童约束工具的空白。

1.2.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患儿约束带使用时间、末梢循环情况及皮肤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种类及发生率

2.2 两组患儿约束带使用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约束带使用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插管技术普遍运用于临床诊疗中,如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PICC导管等,一旦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可能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及治疗[5]。Sadowski等[6]研究表明:年龄小于5岁的患儿比其他年长儿更容易引发非计划性拔管,本组选择的患儿年龄为(4.2±1.3)岁 ,属于高风险拔管人群,更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如何降低小儿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对患儿的预后和并发症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约束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重要措施之一[7]。目前小儿仍采用的传统手腕式约束、手套式约束及夹板固定式约束。但由于患儿为特殊人群,对相关措施的配合程度较弱,对捆绑方式有极强的反抗心理,对约束措施有较强恐惧心理,不仅如此,患儿剧烈挣扎反抗导致越拉越紧,出现勒伤、压痕等影响肢体末梢血液循环现象。 对照组出现皮肤淤斑及末梢肢体肿胀的原因即为患儿剧烈挣扎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患儿则均是因为患儿家属自行松解约束带造成。本研究针对小儿这一特殊人群研发了小儿专用手腕式约束带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小儿新型约束带结合了小儿手指喜欢抓握的生理特点,增加了专用握力球,确保了手掌处的约束固定,也让患儿得到手指活动的锻炼;二是固定带采用丰富色彩的棉质材料,满足患儿对颜色、形状喜好,增加了约束的配合度及心理接受度,从感官、触觉上均能极大减轻小儿的恐惧心理,增加患儿及家属对约束的配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约束带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患儿皮肤淤斑及末梢肢体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患儿及家属对小儿专用手腕式约束带配合度高。 除有效的约束外,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详细的交接班制度、管道固定标准化、合理的人力配备、加强拔管率发生较高的晚夜间护理及对临床低年资护士的非计划性拔管知识的培训均可降低小儿非计划性拔管率。

[1] 朱玲凤,项昌富,徐冰,等.六西格玛管理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71-72.

[2] 陈雪芬,余锦美,王玲玲,等.非计划性气管内管拔除之危险因子探讨[J].医护科技学刊,2000,2(3):250-258.

[3] da Silva PS,de Aguiar VE,Neto HM,etal.Unplanned extubation in a 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impact of 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J].Anaesthesia,2008,63(11):1209-1216.

[4] 罗雯懿,管泳梅,沈南平,等.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A):33-35.

[5] 张琳,李素云,许子霞.健康教育路径在外科高风险带管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7):73-75.

[6] Sadowski R,Dechert RE,Bandy KP,etal.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reducing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Pediatrics,2004,114(3):628-632.

[7] 步惠琴,王黎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防止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与康复,2007,6(2):133-135.

(本文编辑范秋霞)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rist restraining band for Children

Zhang Lin,Xu Zixia,Shi Wenjia

(U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22 China)

张琳, 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子霞(通讯作者)、史雯嘉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R471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8.040

1009-6493(2017)08-1010-02

2016-02-17;

2016-12-20)

1)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5 2 0641160.4。

引用信息 张琳,许子霞,史雯嘉.小儿专用手腕部约束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8):1010-1011.

猜你喜欢
计划性手腕粘贴
帖脸谱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猫头鹰》小粘贴
带孩子过马路,牵手还是抓手腕
扳手腕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