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自然性与复杂性

2017-03-15 13:58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自然性弗罗斯特复杂性

刘 伟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自然性与复杂性

刘 伟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弗罗斯特的诗歌蕴含着独特的自然性与复杂性。诗中对照的自然意象的运用、自然场景的设定和音韵的巧妙运用体现了诗人的自然观。弗罗斯特的诗歌看似简单其实深奥,多重意义的阐释、概念阐释的多意性以及对读者思维的引导等因素造成了其诗歌的复杂性。

弗罗斯特;诗歌;自然性;复杂性

作为诗人,弗罗斯特走了一条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的诗歌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决然不同。弗罗斯特是一名乡村诗人,同时也是一名民族诗人。他的诗如同他本人,是一种完全通俗、大众化的风格,但是却又完全不低俗,简洁、朴素,但是丝毫不肤浅[1],他的诗歌成为了一种蕴含着独特自然性的美学作品。他所写的诗歌总是充满着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歌颂,他歌颂自然,也歌颂身边的一切。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兼评论家布罗茨基认为,弗罗斯特的诗歌是一种乡村风格,但是仔细深究的话,就会发现,弗罗斯特的诗歌看似简单其实深奥,又充满了复杂性,包含着许多弦外之音,蕴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他描写冷漠的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困惑、恐惧甚至死亡,既是内心的微笑,也是内心的思考。

一、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自然性

弗罗斯特做过记者和教师,一生绝大部分时光是在自家农场做一个勤勤恳恳劳作的农夫。这样的生活,让他十分迷恋,并且竭尽全力防止他人对于这种生活的阻拦。在农场生活的时候,弗罗斯特很少与其他人来往,他自己也承认过,在全家搬入农场的前五年间,走入他家的人不会超过5个,而他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更是将对乡村的迷恋和喜爱写入其中。

弗罗斯特对于乡村生活的热恋和享受,让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浓的乡村气息。“静悄悄的树林边只有一种声音/那是我的长柄镰在对大地低吟”“我在把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思考/而且正打算转身翻晒地上的牧草”,这些诗歌有一种近乎华丽的自然气息。

1.诗歌中的自然观

诚如前文所述,弗罗斯特的诗歌充满了矛盾,蕴含着独特的自然性和复杂性,即便是在自然性这一点上,他的诗歌也具有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矛盾性。

弗罗斯特因为自身的经历,对自然界充满了喜爱,他的诗歌中有非常多的赞美大自然的段落。在《雪夜林边驻足》中他描写雪后的大自然,尽力描写大自然带给人们的静谧之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从纷繁的社会中暂时抽身出来获得片刻的宁静,但同时,他又十分喜欢描述大自然令人震慑的破坏力以及自然界带给人类的不幸和灾难,他在《暴风雨的恐惧》这首诗中大力渲染了暴风雨近乎摧毁一切的力量给人们内心带来的恐惧。

从这些内容中就可以看出弗罗斯特独特的自然观,他喜爱大自然,但是并不会像其他歌颂大自然的诗人一样只是一味地渲染大自然的美丽、温柔,而是客观地将大自然的暴虐一面尽力描述出来。他认为大自然是美丽与邪恶的复合体,人类渴望亲近大自然,渴望在自然界中感受到现代社会所不能感受的情感,但是又十分畏惧自然界无与伦比的破坏力,这样的自然观让他诗中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表现出他本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困惑之情[2]。

2.诗歌中自然观的表现

(1)对照的自然意象的运用。在诗歌文学中,“意象”其实是两个概念,其中,“意”指的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要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思想,“象”指的是诗歌中具体的形象、能够让读者感知到的事物,这两个概念组合起来,就是诗人通过一些特定的事物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3]。

弗罗斯特在诗歌中,经常使用一些充满浓烈色彩的意象,例如严寒的冬季、漆黑的夜空、孤独的旅人、白雪覆盖的幽深树林、寂静的黑夜等充满了悲伤和凄凉氛围的意象来表现出大自然能够带给人类的恐惧和困惑之感。

《雪夜林边驻足》这首诗中,诗人用了许多非常鲜明的意象,其中用的最多的是森林、大雪、夜晚、月光等。他通过这种意象的堆积,表现出大森林在雪夜中的幽深,而这种幽深又令人感受到一种独属于大自然的神秘和恐怖。从意象本身来看,大雪首先会让人感受到美丽和心情的沉淀,再次会让人联想到下一年的丰收,这种意象的双重意义在诗中无数次出现,他用一系列的对照意象来表现出大自然虽然美丽却深不可测,虽然让人亲近却又无情残酷,幻觉和真实的交织,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复杂情绪。

(2)诗歌自然场景的设定。弗罗斯特是描写大自然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场景基本上都是设定在大自然中的,他通过不同场景来表现出大自然的不同面孔,让读者能够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情感从诗人的角度观察无处不在的大自然。例如《雪夜林边驻足》讲述一个人在夜晚到大森林边观赏雪景。

我想我知道这林地是谁的

尽管他的房子在村里,

他不会看我在这里驻足,

观赏那银装素裹的林地。

… … …

在冰湖与林子之间,

让他远离农舍停在这里。

… … …

只听万籁俱寂了无回声,

柔风轻拂,雪花飘落。

这树林真美,既阴沉又幽深[4]78-79,

… … …

通常,冬天会让人觉得非常冷漠、干燥、毫无生机和希望,雪夜更是会放大这种感觉,虽然雪地洁白无瑕,但是隐藏的沉寂却又会显示出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恐惧。这首诗是弗罗斯特的代表作之一,周围自然的景色幽静可爱,这只是诗歌的表层结构。在静静的雪地里,夜行者的内心深处感受着两种牵引力,继续赶路,还是就此终止人生的旅途?面对人生,还是逃避?这边是等待履行的社会责任,那边是永久的归宿。停马在林间,因为主人正处于矛盾的中心,一时无所适从。

弗罗斯特笔下的场景多是大自然,内容也都是表现大自然的景象,但是真正的意图却是表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表现人类对于大自然不同景象的不同情感,这些情感是他的诗歌中最主要的财富。例如他描写浩瀚无边的夜晚,这样的夜晚有吞噬一切的力量,是穷尽人力也无法抗争的;他描述森林的生机勃勃和郁郁葱葱,这样的森林是所有动物的天堂,却是人类出动机械就能摧毁的,这种生机勃勃是一种脆弱。当现代科学技术脱离自然生命的整体协调与操控时,很容易沦为工具理性的物质手段[5]。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在他的笔下,很少出现人类的影子,却处处又是人类的影子。

(3)音韵的巧妙运用。诗歌除了内容优美外,还有韵律美。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多使用非常独特的韵脚,让读者在朗诵的时候体会到韵律之美,弗罗斯特的诗歌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中,音韵的巧妙运用体现了诗人的自然观。韵律并不仅仅是为了朗诵的美感,更主要的是为了表现作者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在《风暴之歌》中,诗人用了许多体现风暴力量的词:tattered and swift, loft, torn despair, crushed, shattered, swells, etc.它们都以音韵体现出自然的力量美。在《雪夜林边驻足》这首诗中,除了句尾的韵脚之外,头韵和内韵也非常多,例如“dark and deep”这句中的“d”音节相同,朗诵时抑扬顿挫,并且这两个单词的发音方式完全相同,节奏都非常缓慢,完全符合诗歌的内容和风格,烘托出树林在大雪覆盖后的沉默和幽深。再如“sound”和“sweep”中的[s]音,在阅读的时候,会有一种丝丝缕缕的感觉,这样的发音方式结合着诗歌内容,就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落雪的窸窸窣窣感觉,以及冬天晚风的嗖嗖声。在短短两句的短诗《寿命》中,第一行The old dog barks backwards without getting up 中的/әu/、//、/a:/、 //和/:/等不和谐的音连续出现,而且四个重读元音紧紧相连,听起来很不舒服,体现老狗年老体衰。而第二句I can remember when he was a pup中//、 /i/、 /e/、/ә/、//短元音和流音结尾的词相连,读起来流畅,体现出小狗的生命力。诗表面上讲的是狗从小到老,人生也是如此。

独特的音韵,不仅让诗歌充满了整齐的音律感,同时,使用一些拟声音节来模拟大自然的某种意象,还能模拟出大自然的独特情景,从而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感受,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6]。

二、弗罗斯特诗歌复杂性的成因

本文所说弗氏诗歌的复杂性, 指的是其诗歌哲理的深邃性 、精神的丰富性及阐释的多义性。

1.多重阐释导致的复杂性

表面上看,弗罗斯特只是一位描写大自然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非常单纯,不像其他诗人那样描写多种类别的意象,他的诗歌应该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事实上与此恰好相反,弗罗斯特的诗歌非常难以理解,在某些程度上,他非常喜欢与读者玩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游戏”,来考验读者对于他的诗歌的理解程度[7]。弗罗斯特非常喜欢让他的诗歌产生多重阐释,这样就很容易让读者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感觉非常简单,但是再仔细思考,却会发现非常复杂。

弗罗斯特有一首小诗,名为《进来》:

对于鸟儿来说林中太黑,

她巧妙地拍打着翅膀,

为过夜寻找更好的栖息处

尽管她还在歌唱。

… … …

在遥远的漆黑处

传来动听的乐章

宛如那召唤:请进

传向黑暗和悲伤[4]132-133。

这首诗歌是描述树林和鸟儿的,在他的诗歌中,树林和鸟儿的意象非常多,例如《随缘》、《茅屋顶》等,但是与这些诗歌不同的一点在于,《进来》这首诗歌表面上是描述的树林和鸟儿,但结合诗歌内容和诗歌标题来看的话,就会发现这首小诗并不是那么简单。在《进来》中, 其隐喻语言构成的概念所表述的,会另有其义,它可能不是“树林是人生”, 而是“树林是死亡” 。

布罗茨基曾经解读过这首诗,他说:“这二十行诗是对标题的翻译,‘进来’翻译出来的意思就是死亡。”[8]另外中国的黄灿然先生也曾经说过这首诗是描写的死亡,但是这首诗的复杂性在于,它很难归类到自然诗或者死亡诗中。

2.概念阐释的多意性导致复杂性

概念的多意复合是导致弗罗斯特诗歌多重阐释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

在《不远,也不深》中:

沿着沙滩的行人,

都转身向一边眺望,

他们把背朝着陆地,

整天眺望着海洋[4]11-119。

在诗中,“海洋”是一个象征,海边的人们向远方眺望,但是望不到多远,往海里看,也看不到多深。面对真实的海洋,人们不知道她全部的秘密,面对无边无际知识的海洋,人类更是不能完全掌握。海洋还可以解释为未知的世界,复杂的人类社会,及一切未知的事物。

弗罗斯特的诗歌一般包括两个层次,一层是表面的描写大自然和诗人的生活,另外一层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弗罗斯特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会将全部篇幅用在描写大自然上,但是他会通过一些特定字句来隐晦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以及观点。

从这一点来看,弗罗斯特其实是一个非常擅长使用诗歌技巧和语言技巧的诗人,他常常使用一些具有多重意义的字词,这样会让读者有种幻觉和现实交叉的奇妙感觉。

3.对读者思维的引导导致复杂性

弗罗斯特是一位擅长引导读者思维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歧义和多重意义,诗歌的意象是难以捉摸的大自然,他本人真正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以及每一个单词中,甚至隐藏在每一个音节中。读者在阅读弗罗斯特诗歌的时候会在幻觉和现实间游走,一旦接受了某种设定,就会完全被弗罗斯特牵着鼻子走。例如前文提到的《雪夜林边驻足》这首诗,在阅读的时候有多少个见过雪的人,见过树林的人, 就有多少关于雪与树林的时空场景的想象。诗人有诗人的渐增的体验,读者有读者的渐增的体验。读者依据自己的体验解读着诗人构建的概念,在经验层面上获得解读。读者的经验各异, 解读也各异。所以, 人们对诗的解读也就经常自然地莫衷一是,所以对于弗罗斯特诗歌的解读出现复杂的难以一致的现象,也是正常的。有些读者读《进来》这首诗,从某个字词中灵光乍现地想到死亡,那么整首诗就会让读者感受到某种惊悚,这种恐怖感会让读者瞬间意识到,这首诗讲的不是“树林是人生”,而是“树林是死亡”。

三、结 语

弗罗斯特的诗歌充满了矛盾,也充满了对乡村事物的歌颂,但是他并不是一位纯粹的乡村诗人,他的诗歌虽然朴素,却绝不简单;通俗,但绝不媚俗,是将浪漫主义的华丽以及现代主义的简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他的诗中,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歌颂,这让他的诗歌充满了让人欣悦的自然性,但是因为对于自然的多重阐释、概念的多义、充分地引导读者思维,又让他的诗歌带有一种难以理解的复杂性,他的诗歌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够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这也是弗罗斯特的诗歌充满魅力的原因。

[1] 伊甸.淳朴中见深邃,简单中见复杂——评弗罗斯特的诗[J].嘉兴学院学报,2009(9):89-92.

[2] 李鑫华.弗罗斯特诗歌复杂性探析[J].国外文学,2004(3):89-94.

[3] 梁娟,韩江洪.论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120-122.

[4] 桑思民. 弗罗斯特诗歌一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纪秀明.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4-25.

[6] 邓杉.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自然的哲学思考[J].思想战线,2009(35):44-45.

[7] 张叉.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3):49-54.

[8] 约瑟夫·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M].刘文飞,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380-382.

(责任编辑 王莉)

Naturalness and Complexity in Robert Frost′s Poems

LIU W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ity Institute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China)

Robert Frost′s poems denote their unique naturalness and complexity. The usage of contradictory natural images, the natural setting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hymes in his poems demonstrate his viewpoint of naturalness. His poems read simple in words but are profound in meaning, which makes them complex. Multi-layer explanations, multi-meanings of the concepts and the leading of the reader’s thinking enhance the complexity of his poems.

Robert Frost; poems; naturalness; complexity

2017-03-06;最后

2017-03-30

刘伟(1970-),女,山东德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2096-1383(2017)04-0343-04

H313

A

猜你喜欢
自然性弗罗斯特复杂性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从“福禄壶”看紫砂壶艺术的自然性与中国吉祥传统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伍尔芙小说的“真实与自然”
谈通俗唱法的真实性特征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