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村产业融合的态势与机制建设

2017-03-15 13:58张满林杨尚林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辽宁农产品融合

张满林,杨尚林

(渤海大学 经法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辽宁农村产业融合的态势与机制建设

张满林,杨尚林

(渤海大学 经法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辽宁省各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呈现出产业链条延长、功能丰富、模式多样的新态势。但总体而言,农村产业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仍存在产业融合度较低、产业链条短、农业功能挖掘不深、融合层次不宽泛等问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不仅需要构建创新机制,也需要完善保障机制。

辽宁;产业融合;产业链条;机制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以及资本、技术、资源要素的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在一起,各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收入增加[1]。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及省级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近年来,辽宁各地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2016年6月辽宁省农委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辽宁农业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分析

1.辽宁农业产业化概况

辽宁是农业大省,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辽宁的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已达到1119万亩,居全国第二位。辽宁的特色农产品颇具优势,目前特色产业面积达450万亩,有“一县一业”示范县(市)2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4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4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区36个,农产品出口总额达53.4亿美元。另外,农产品加工业正在成为支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截止2015年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 39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家,居全国前列;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有53个,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 542亿元。

2.辽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态势

2016年辽宁省被国家确定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市),涌现一批产业融合的典型地区与案例,一些地方的产业融合呈现出产业链条延长、功能丰富、业态多样的新态势。

(1)以农业为根基拓展功能。辽宁出现了大量的以农业为根基、实施“农业+”的功能拓展发展模式,特别是以休闲观光农业或创意农业为代表,赋予农业以科普、文化和生态价值,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人文等功能,将农业经营与生产体验、乡村旅游、生态养生、农家餐饮等结合起来,建立农业采摘园、生态园、创意园、农家乐、渔家乐等新型农村经济体,拓宽了农民增收的空间。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的花溪地生态温泉乐园,园区融合农业观光、采摘、科普、温泉、农家乐等功能为一体,2016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抚顺县2016年新建大型采摘果园15个,先后举办了10届果品采摘节,利用休闲采摘和观光旅游,年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果农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超过200万元。

(2)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延伸产业链。一些特色农产品的产地,以本地农业特色资源的优势,强化生产、加工或营销等关键环节的融合,向产前产后延伸,拉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条。凌海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有力地促进了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全市目前共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家,固定资产总值达17亿元,带动农户15万户,安置农村劳动力1万余人,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大连旅顺口区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扶持重点农产品、海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物流企业、合作社,构建了由农产品到加工、到消费品的全产业链。目前,旅顺口区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62家(渔业102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省级农产品加工聚集区1个,年加工农产品25.6万吨,产值20.5亿元。

(3)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发展农村三产。近年来,辽宁各地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湿地旅游、温泉旅游带动农村餐饮住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成长,促进农户增收增效。辽阳市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目前注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有686家、农家乐620家,建成休闲农庄29个、民俗村8个;本溪市思岭乡100多户农民依托遍布全乡的溶洞、冷泉、瀑布、寺庙以及 72%的森林覆盖率,搞餐饮、游乐、运输,人均年收入增加到3400元。

(4)以“互联网+”为媒介创立新业态。目前,辽宁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借助互联网,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空间界限,有效实现了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盘锦大洼县在省内率先推出“互联网+认养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认养的方式经营以盘锦“蟹田大米”为主的系列农产品,消费者经线上服务认养稻田和菜园子,可借助手机APP客户端查看种植过程。大连旅顺口区也力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了阿里巴巴旅顺大樱桃旗舰店等农产品网上销售新业态,仅樱桃节期间就销售大樱桃2.6万吨,收入达2.5亿元。

二、辽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虽然辽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很好,但总体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

1.辽宁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融合方式相对单一。目前辽宁各地所开展的农村三产融合方式基本以“产业链延伸”的纵向融合为主,即采用第一产业向后延伸、第二产业向前向后延伸、第三产业向前延伸来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有的地区虽发展出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形式,但仍然以技术融合或者产品融合为主,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农业与其他产业组织进行跨界分工合作的不多,大多局限在“农业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没有发展出全新的业态或商业模式。

(2)产业融合链短,附加值偏低。现阶段,辽宁农林牧渔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规模相对于产量存在明显不足,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偏低,仍以原料与初级产品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各产业之间互通性不强,产供销、贸工农脱节明显,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市场拓展能力较低,无法形成品牌辐射效应。

(3)农业功能挖掘不深,创新不足。一些地区缺乏对农业多功能性的正确认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层次偏低。例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仍以观光、农家乐为主,对农耕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层面的内涵挖掘不深,高品位、多样性、特色化、服务体验欠缺;一些项目同质性强,缺乏差异化竞争和深度开发,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市场无序竞争,项目实际经营惨淡,融资与吸引人才难。此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制约着社会资本、先进成熟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

(4)利益联结松散,合作不稳定。这主要表现在,产业融合基本以订单式农业和流转承包农业为主,合作基础不稳定,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业订单违约率较高;而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合作方式形成产业融合经济实体的比例很小,缺乏真正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紧密连结在一起的融合方式。

2.辽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1)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带动能力较弱。目前,大部分农业经营组织尚处在发育的初级阶段,组织规模偏小,成长缓慢,经营方式上大多为以种养为主的生产服务型,并且经营主体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能力。此外,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文化知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比较低,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强、运行制度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等问题都不利于推进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

(2)土地流转方式单一。土地流转不仅有利于土地的集聚,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而且有利于农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因此,土地流转率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效率和速度。目前,辽宁省各地的土地流转交易仍处于分散无序状态,2014年全省农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总量为1 071.6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1.2%,土地流转形式仍以出租、转包等方式为主,而以入股实现土地流转的方式不到10%。

(3)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短缺。目前许多地区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差,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仓储物流设施严重缺乏,与城镇互联互通衔接性差;部分偏远地区农村电网改造滞后,电压不稳定;农村垃圾集、收、运和污水处理能力差,污染严重。

三、构建辽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制

要加快辽宁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各级政府要充分激发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构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新机制。

1.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机制

(1)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结合辽宁省各地农村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打破传统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分离的状态,综合开发利用辽宁省内的农业资源和森林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特质资源,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发掘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依据历史、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创新产业融合模式。

(2)依托辽宁各县市的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与城乡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创办农(水)产品产地加工业、仓储配送公司、建立农产品直销店、特色餐饮、网上商城等多种方式,把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配送、直销、餐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并引导农民参加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过程中[2];完善农产品冷链运输、加工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发展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3)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新产业、新业态。为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如辽宁东部山区的丹东、本溪地区可以利用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森林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科技、农村文化与农家生活,提升农业活动所蕴含的文化、科技、教育、休闲、观光、度假和运动养生功能,发展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辽宁中部和南部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牧业,发展休闲养生、生态科普、农耕文化、绿色观光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4)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各级政府应该帮助农民确定分享产业融合收益的有效办法,让农民获得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会,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受益者。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运行机制,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发展新型的利益共同体,引导不同利益主体间形成风险共担、互惠合作和激励相容的关系,引导不同类型经营主体之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甚至分层发展、分类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建立农民入股参与农业经营、合理分享收益的机制[3]。

2.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

(1)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继续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专业协会、涉农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创办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政府在政策补贴、资金、设施用地以及经营环境创造等方面,应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更大支持,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推进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

(2)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要在遵守国家土地流转的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辽宁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政策,在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制度设计和流程规范,实现土地流转的有序化[4]。在土地流转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配置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支持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托管土地。

(3)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投入,试行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辽宁省各级财政部门要解决支持现代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加大科技投入,拓宽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组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范围与方式;在良种苗繁育、水稻育秧、农机作业、饲料集运配送、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粪污及垃圾专业化处理等方面,尝试建立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制度。

[1]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N]. 农民日报, 2015-02-10(1).

[2] 郝立丽,张滨新.时期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J].学术交流,2016(7):116-121.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3-28.

[4] 张克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实施难题与破解路径[J].中州学刊,2016(11):39-45.

(责任编辑 董邦国)

Situation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n Liaoning Province

ZHANG Man-lin, YANG Shang-lin

(School of Law & Economic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13, China)

Under the policy of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 convergence of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presents a new trend of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rich functions and diverse patterns. However,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still at its initial stage. Problems like low industry convergence degree, short industrial chain, not-fully-played agricultural function and narrow industrial convergence still exist. In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the paper offers the proposal that innovative mechanisms be constructed and safeguard mechanisms be perfected in order to propel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Liaoning;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ndustrial chain; mechanism

2017-04-18;最后

2017-05-04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w2014174)。

张满林(1968-),男,河北滦县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商贸经济、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2096-1383(2017)04-0357-04

F303. 2

A

猜你喜欢
辽宁农产品融合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辽宁之光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