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溃疡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现状

2017-03-15 18:14
大医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外治溃疡下肢

罗 锦 龙 琼

(广西皮肤病医院外科,广西南宁 530003)

下肢溃疡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疾病,尤其是慢性下肢溃疡,则更是一种疑难病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局部缺血期,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度疼痛、麻木和畏冷等;第二期为营养障碍期,症状表现为足部皮肤苍白、紫青以及潮红,夜间剧烈疼痛;第三期为坏疽期,患者下肢会出现坏疽、溃疡的症状,肢体溃烂并伴有恶臭味,很难治愈[1]-[2]。中医外治对下肢溃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本文将对近些年来对下肢溃疡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1 下肢溃疡的病因机制

下肢溃疡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中医学对下肢溃疡发病机制总结为“腐、瘀、虚”的病理因素,相关研究理论认为,致使臁疮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腐变、瘀滞本虚,虚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经络凝滞、静脉不畅、胃脾虚弱、皮肤失氧以及中气下陷等症状的发生[3]。另有研究表明,臁疮主要是由于湿邪入侵、静脉瘀血、热灼烙肺等因素所导致的皮肤损伤、筋腐肉烂的症状,而腐为继发症状,患者的小腿皮肤出现破损、染毒的情况,致使湿热下注、肉腐烂成疮[4]。研究认为,下肢溃疡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血淤阻滞经络,湿淤蕴热以及血肉腐败所导致溃疡的形成[5]。所以,临床上从虚、腐以及瘀中医领域的三方面因素研究下肢溃疡的发病机制,会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2 中医治疗方法

2.1 中药外治方法

临床上表现上,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疾病部位相对表浅,对患者的局部患处进行用药,可快速将药物吸收,药物的效力也可直达患者病处,所以,若对下肢溃疡患者单纯使用内服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临床上多对诸如膏剂、洗剂或是散剂等中药外治的方法进行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6]。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选取部分下肢溃疡患者后使用愈创散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约有1/2以上的患者到达治愈的效果,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也在93%以上[7];使用自制中药复方三田洗剂对下肢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方中药材主要包括防风5 g、独活5 g、黄芪8 g、金银花8 g、生地8 g、田基黄10、三七10 g,诸药合用,制成药剂外用,其治疗效果良好。根据临床研究,使用凉血散瘀软膏对下肢溃疡患者治疗,总的治疗有效率已在96%以上[8],而王长宏等[9]制作的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洗法,对臁疮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约有97%左右的患者达到了治愈的效果。虽然中药外治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但均是以下肢溃疡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为根据进行药方的配置,配置的药方均可达到利湿气清热、祛瘀、活血以及去腐生肌等的治疗效果,以此来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10]。中医认为下肢溃疡患者的发病机制为瘀、腐与虚,所以应从而活血化瘀的目的出发进行药物的配置,中药红花、丹参、当归、牛膝、血鸡藤以及乳香等,在活血化瘀的疗效上均有较好的效果[11];在其他外治的药方中,药材锡类散、清分以及密陀僧等,在化腐、消肿方面疗效显著,且具有收敛生肌的效果,这些药方的使用均通过临床观察确认,治疗效果良好。但是,诸如锡类散、密陀僧与轻粉等药物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成分,由于具有金属成分的中药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较大,所以在临床使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2]。但这种毒副作用并不是具有绝对的伤害性,可根据患者疾病程度,对药物的用量作出相应的匹配,药物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形成一种对应关系,临床上对相关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目前为止并没有十分统一的标准,还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认证[13]。

2.2 下肢溃疡的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治疗下肢溃疡也是中医外治中一种较为重要的治疗方法,通常情况下,中医会使用艾灸、针刺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疮疡经验全书》中便有对针灸疗法的记载,记载中表明,可使用三菱针刺周围的方法对臁疮进行治疗[14]。针刺,及针刺放血疗法,首先需对患者创口及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使用三菱针进行为一周的环刺,环刺深度为0.3 cm左右、针距在2 cm左右,拔出针后,患者的瘀血便会自然流出,患者需每周或是每两周接受一次治疗,治疗效果良好[15]。在临床相关研究中,通过刺血联合肤愈膏方法对下肢溃疡患者进行外敷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治愈率在95%左右;另有研究显示,通过使用粗针、梅花针对下肢溃疡患者的溃疡周围组织实施针刺,并放出较少量的间液,完成后进行清洁,在患者的溃疡表面贴上血竭药膏,结果显示,约有84%的患者痊愈,其治疗效果良好[16];另使用三菱针沿着患者创面四周的瘀斑处,进行快速、垂直的啄刺,使用针法为密—疏、深—浅的刺法,针距为2 mm左右,以将针拔出后见血珠作为适宜,平均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治疗,针刺后创面使用红纱条进行换药,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内服中药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约有80%的患者痊愈[17]。但是在使用针刺放血疗法时应注意,应对患者下肢溃疡创面的虚实情况进行辨别,若患者的创面呈塌陷且无青紫色的瘀斑,则不宜适用该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对下肢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也较为明显,中医艾灸疗法可有效对人体中的各腧穴经络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产生除痹、散寒、通络温经的效果,能够使患者机体中的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可对患者局部血液的循环情况加以改善、对其局部的新陈代谢情况进行促进,最终导致下肢腐肉脱落,开始长出新肉,使创面的愈合速度更加快速。通过艾灸疗法,药物可对患者的病变处进行由表至里的作用,能够无损伤液化的情况下将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坏死的组织、微生物以及相关的炎症介质排出,从而确保患者的全面不会或是较少受到再次的损伤,同时也会减轻患者感染的几率,既能够对患者的有机组织进行保护,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患者的修复、再生。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使用艾灸对下肢溃疡患者的溃疡周围进行温和针灸的同时,给予患者内服中药进行结合治疗,结果显示约有85%的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8]。另一方面,中医可通过对下肢溃疡患者病发部位的观察,来进行对患者病变处所属归经的辨别,从而使用分经论治的指导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以选取经穴的方式对患者的全身进行调理,以此来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根据《疡科心得集》记载,阳明胃经生于前臁、少阳胆经生于外臁、厥阴肝经生于内臁、太阴脾经生于内前臁。臁疮的病程相对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且很难治愈,长此以往易损耗气血,最终伤及脾胃,所以需从脾胃两经处进行治疗[19]。

3 辨病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下肢溃疡的发生多由皮肤感染、烧伤、创伤、术后伤口不愈合或是动脉硬化症等因素而导致,属于一种由多发原因而产生的局部病灶疾病,若在对其发病原因辨明的基础上予以中药外治,治疗效果则会更加明显[20]。对因皮肤感染所导致的下肢溃疡疾病,可在中药外治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相关的抗炎和抗感染药物治疗;若为糖尿病疾病所导致的下肢溃疡,则可给予患者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下肢溃疡患者的病因加以明确,能够有效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同时也有利于临床上对下肢溃疡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4 讨论与结论

综上所述,使用中医外治的方法对下肢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外治重要以及针灸疗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安全可靠,更加经济实惠,同时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但是,中医外治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弊端,由于治疗方法与手段各不相同,所以在对患者的疗效判定上并没有十分统一的标准,其规范性较差、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所以,在对下肢溃疡疾病进行治疗时,应以现代医学创面修复理论作为借鉴,开展更加严谨的辨证施治研究方法,从而对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

[1] 杨伟朋,阙华发.下肢溃疡外治法的临床研究概况[J].陕西中医,2016,37(1):126-127.

[2] 何伟,陈思婷,王万春.中医药外治下肢静脉溃疡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6,31(3):451-453.

[3] 庄丽华,胡家才,吴昊,等.中医外治疗法在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中应用的系统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4):250-253.

[4] 张筱杉,刘明.中药外用制剂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5):437-440.

[5] 毛雪飞,李智,白靖,等.复方虎杖敛疮液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疗效观察 [J]. 陕西中医,2015,36(9):1183-1184.

[6] 王丽翔,陆姿赢,柳国斌.紫朱软膏外用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疗效观察 [J].四川中医,2016,34(10):81-83.

[7] 王军,徐阳.下肢慢性溃疡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10(5):543-544.

[8] 王长宏.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洗治疗臁疮11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51.

[9] 粟文娟,王小平,蔡惠群,等.中医外治法结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113-1116.

[10] 王聪,冯泽宇,许岩磊,等.“疮灵液”载入胶原治疗下肢慢性溃疡2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8):37-40.

[11] 李杰辉,张春霞,狄钾骐,等.艾灸外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10):61-63.

[12] 陈奎铭,王小平,王珊珊,等.中医外治法结合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2):128-133.

[13] 李晓春,王秀文.加味三妙散外洗治疗下肢慢性皮肤溃疡52例总结 [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1):77-78.

[14] 陈奎铭,王小平,蔡惠群.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4):454-456.

[15] 符文豪,宋蒙恩.崔公让教授疮疡外洗方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4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6):68-69.

[16] 闫少庆,王丽翔,杨晓,等.奚氏海桐皮汤外洗对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2):54-57.

[17] 陈茂明,卢振方,李剑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9):62-64.

[18] 张涛,扶世杰.中药外用配合负压引流术(VSD)后游离植皮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92-93.

[19] 梁凤英.三黄膏外敷提脓化腐生肌在下肢外伤性慢性皮肤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3(9):284-285.

[20] 王雁南,陈柏楠,许永楷,等.解毒洗药溻渍治疗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疮周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5):443-446.

猜你喜欢
外治溃疡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医外治杂志
都是“溃疡”惹的祸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