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手共创学校体育新时代

2017-03-17 12:39辛维家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家长

辛维家,赵 刚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山东 青岛 266035)

实验与调查

家校联手共创学校体育新时代

辛维家,赵 刚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山东 青岛 266035)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笔者尝试通过电话询问的方式与部分学生的家长联系,了解学生锻炼情况,得知跑步和爬山是学生比较喜欢的锻炼项目,跑步是父母陪伴最多的锻炼项目。教师在学校可以严肃要求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而在家庭中,父母的陪同锻炼无疑是促进学生锻炼的最好方式。

体育锻炼;父母陪同;体质

1 现 状

1.1 父母与学生难以沟通

进入初中,学生也就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思想逐步成熟,精神要求独立,父母的教育缺失容易导致学生叛逆。很多父母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时间陪学生锻炼;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陪学生一起锻炼的重要性;更有些父母成为了学生的敌人。父母如果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亲子之间的关系可能要缓和很多。学生们认为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难以沟通。很多父母沿用以前的教育理念,但这已经不适合当代学生的发展。

1.2 学校没有找到有效的策略

中考改革之后,2016年青岛市体育中考只有及格和不及格2个等级。青岛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李业庆表示,体育中考及格线划定将会更加严格,不可能简简单单就及格,只要长期坚持锻炼才能达到标准。现在初三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压力都很大,体育课上的练习也很多,为了顺利升入理想的中学,学生不得不为了考试而勤加练习。有很多学生以前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也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现在只是为了考试而练习,然而考试之后就不再参与体育锻炼了。现在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体育学科也不例外。现在虽然进行素质教育,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并没有进行得很好。体育学科作为中考学科,也是受到影响。初一、初二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项目,在体育课上练习。而且上课的方式也停留在应试教育。传统的授课方式既耗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但一线体育教师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学科矛盾。

2 联手共建,创造未来

第一,在学校,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写清楚自己课外喜欢锻炼的方式,如跑步、骑单车、打篮球、游泳等,并注明父母的练习方式。对学生提出要求是:每周采用自己喜欢的练习方式至少锻炼2次,每次在30min以上,至少1次与父母一起参与锻炼,教师将会电话检查学生的锻炼情况,如没有在家锻炼,学生则在学校采用其他锻炼方式(长跑、蛙跳等)进行。强制性地让学生锻炼不是很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但笔者认为这可能会解决当前存在的部分问题。学生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而环境中的确存在很多弊端,这些弊端现在还无法解决,强制性措施对现在的环境可能是有效的。第二,利用现代通讯软件,如微课掌上通,及时与家长联系,给家长提出有效的锻炼方法,指导家长参与到锻炼中。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流露出真情实感,自己的爱好和厌恶显现出来,教师学刻意了解有问题的学生,与家长交流,方便指导学生。第三,参与家长群交流。每个班级家长都有自己的交流群,方便和学校及教师沟通。体育教师利用这个群组织,和部分家长商议定期参与爬山等户外活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还有自己班级的同学,这样不仅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第四,关注个别学生。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单亲家庭的学生,也有肥胖学生及性格孤僻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其他学生的优秀而淡忘他们。一位优秀教师之处,不在于你教学成绩有多好,而在于你是否关注到全体学生,是否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教师通过面谈和电话及网络的形式,有目的地和家长联系,与家长制订学生成长规划,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3 联手的意义重大

3.1 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课上学生们喜欢运动,更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运动。而体育课是面向全班同学的课程,按照课程进度进行,不可能针对某个人进行。因此,课后的体育锻炼成为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3.2 增强学生体质

每次30min以上的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学生自己没有时间观念,如果没有其他人陪伴,可能由于无聊很难坚持锻炼下去。

3.3 增进亲情

古希腊有位哲人曾说过: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在运动中,父母和学生相互合作,成为朋友,平时不方便说的话在运动中可能得以交流。通过这种平等的交流,学生再次信任父母,感情得以发展。即使是2个不认识的人,通过玩篮球或足球就可以变成很好的朋友。把锻炼方式作为一种媒介,把父母和学生拴在一起。

3.4 有利于锻炼习惯的养成,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现在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很难通过体育课养成锻炼习惯,毕竟每节课锻炼的时间有限。只有学生主动地从事这项锻炼,兴趣才会越来越强,一直锻炼的信念就会长存。

4 克服共建障碍的措施

家校共建可能得不到父母实际的支持,虽然口头表示赞成教师的做法,但实际却难以执行。可能因为这种方式会加重父母的负担。有些父母只是把这种锻炼方式当做学校布置的任务来做,并没有体会到它深层面的意义。有些父母确实空余时间少,难以达到目的。很多父母认知方式不同,也可能不理解教师的这种做法。家校共建可能为很多学生不爱学习找到借口。学生不爱学习,教师正好布置了这项任务,学生以此为借口,经常在课后无目的地玩耍,违背教师的初衷。

任何的方式和方法都会存在弊端,但只有实行之后才会知道这种方式到底适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首先考虑到不利因素,通过学校的帮助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尽力去克服障碍。关于共建的障碍,其实只要教师能耐心地进行尝试,笔者相信父母肯定会支持这种方式,因为教师和家长的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成长。

实践证明,经过2个月的实践,与45位家长电话联系,有部分位家长明确表示喜欢这样的安排,也经常和学生一起锻炼。另外几位家长只是回答和听取了笔者问的问题“学生这周锻炼了吗?您能参与到活动中吗?这种安排的目的”,家长并没有表示或暗示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对教师而言,只需要在上课时及时提醒学生安排自己的锻炼时间,及时电话与家长联系。对家长而言,需要挤出时间和学生一起参与运动。由调查显示,45人中有25位学生进行了锻炼,在这25位锻炼者中仅有12位父母陪同学生进行了锻炼,占总人数的26.67%。选择跑步的学生占10人,这也是最简单的、最方便的锻炼方式。尤其对初一学生而言,父母的陪伴锻炼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

G807.0

A

1674-151X(2017)04-07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38

投稿日期:2017-02-10

辛维家,中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家长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我们的“体育梦”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