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化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

2017-03-17 12:39杨立群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业化体育产业人才

杨立群

(兰州文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体育产业化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

杨立群

(兰州文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体育是一种以智力及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依据人体技能形成、生长发育及机能提升等规律,旨在提高个体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现阶段,许多高校开设了体育专业,高等体育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质的体育人才。目前,体育产业化已是大势所趋,而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也飞速前进,进一步稳固了中国体育强国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体育产业化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体育教育;体育产业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工作迫在眉睫。体育产业化的核心目的是促使体育发展更好地适合市场经济的基本需求。体育产业化指的是在遵循相关体育运动规律的前提下,构建合理的体育市场运行机制,使得体育能够发挥其所具有的经济功能与作用。在过去,我国体育事业在市场经济中过于依赖国家的“输血”,体育产业化有利于提升体育事业的活力,使体育蜕变为独立的产业,成为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依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经济产业。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必须要大力发展与改革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从而为体育产业化的实现夯实人才基础。

1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能力的判定

个体性格、个人气质及专业能力共同构成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能力,一名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应当拥有出众的气质、友善的性格及过硬的专业能力。能力与个体实践活动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实践活动促使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完善,而个人能力又是保障实践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是培养高级体育人才的重要机构,为此必须要做好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着力于提升学生的体育专业能力。国内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储备、具备较强体育实践能力的体育经营、管理及开发人才。客观上看,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合理的,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化事业的发展,但是实际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严峻的问题,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工作的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 体育产业化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目前,阻碍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我国在2005年设立了首个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可以说,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晚。时至今日,中国的体育产业化教育、相关岗位培训等专业的数量依然较少。当前,我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由于人才的缺失,国内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高校体育专业与体育产业化犹如鱼水关系,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不可分割。体育产业化是一种特殊的产业,而体育专业学生则是产业中特殊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业”的兴衰,而“产业”的快速升级也能够间接地推动“产品”的优化。高校体育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不同的是,高校体育是一种事业,牟利并不是其主要的目的,高校体育与其他物质产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须要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进入市场。

3 社会体育工作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

为了全面、准确地研究社会需求对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应当调查分析社会体育工作者的能力结构。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分析多地社会体育工作者的能力结构,调查对象为各地区体育健身场馆和企事业单位。通过约谈了近百位从事体育事业的体育社团组织人员、体育指导员及体育经营管理者,结合问卷、采访的形式,收集了大量调查数据。笔者对体育工作者的营销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及服务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营销能力由宣传能力、开发能力、推广能力及公关能力构成,营销能力是体育产业从业者不可或缺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的利润。组织能力包含执行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及策划能力,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者必须具备过硬的组织能力,保障体育活动组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制订计划能力、咨询能力等是体育产业从业者指导能力的主要构成成分,在某种意义上,指导能力是体育产业从业者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能力。体育产业从业者的服务能力是对设施的维护、使用能力和对人员的沟通与接待能力的总和。体育产业是一种非传统意义的服务业,因此,从业者必须要积极地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来吸引广大的体育消费者。

4 体育产业化工程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

4.1 高校应当培养优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为了加速体育产业化进程,相关高校应当大力培养优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高校体育专业应当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为能够满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中介公司、职业体育俱乐部及健身俱乐部等体育场所的工作要求。高校应当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组织人才与体育外事人才,打造出一支拥有充足外语知识储备、熟稔体育外事业务的、能够适应体育外事需求的体育人才队伍,从而保障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质量。与此同时,需要建立一支能够满足体育市场组织管理、体育产业开发需要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团队。除此之外,高校应当为体育媒体组织管理工作输送优质的人才,主要手段是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新闻宣传人才与信息管理人才,确保人才具备优秀的组织能力与外事沟通能力。

4.2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最为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高校应当开设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课程,其中包括体育产品特许权的经营管理、体育赞助学、大型体育赛事的管理与组织及体育市场学等。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应当在教学上下足功夫,致力于扩充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强化实际教学能力、优化选择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沟通,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敏锐嗅觉。高校可以外聘经济管理专家来指导学生的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学生体育经营管理能力的强化。

4.3 大力培养休闲运动专业人才

休闲体育的发展时间较短,属于新兴学科。目前国内体育院校缺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国内高校应当向国外高校借鉴先进的休闲体育教学经验,从而弥补教学经验上的不足。高校应当致力于培养满足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发展需求的人才,重视培育人才的治学精神与职业精神,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专业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深化对休闲体育事业的了解。此外,高校应当结合社会需求,为公众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体育休闲、健身、康复及娱乐等服务。

4.4 培养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

目前的状况是,国内体育产业缺乏有利的市场化运作环境,市场化运作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持。为此,必须要不断地拓宽体院管理人才培养途径,大力健全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求实现培养优质的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的目的。高校应当建立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体育院校可以设立一些有关体育产业化的课程,譬如金融、财经、法律等课程,高校可以采用学者访问等方式来开展体育产业人才再教育工作,从而不断地提升体育人才的质量。高校应当培养精通体育、管理及法律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5 高校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5.1 突出高校教学的优势

我国拥有多所综合性高校,这些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学科种类齐全,师资配备一流,具备得天独厚的体育人才培育条件。综合性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广泛、深入地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断地调整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幅度的优化,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升级与更新,努力使体育人才适应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需求。高校应当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做好竞技体育与研究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巩固并提升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5.2 多层次地培养体育产业化人才

综上所述,综合性的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综合性体育高校能够较顺利地开展体育管理教学工作。文科与理工科等专业的存在有利于体育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深入化,学校在体育管理教学中调动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能够增强体育管理与文、理工科的互动性,能够进一步促进知识的互动与渗透。综合性高校应当做好体育产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工作,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强化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及时地解决人才的困惑。高校应当开展对体育产业化的调研工作,结合调研信息,尝试性地开设一批新型的体育专业,从而实现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发展的目的。一名合格的体育产业从业者应当具备爱体育、懂体育、会体育的特点,所以,高校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体育专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明确发展体育事业于国于民的重要意义,最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现阶段,体育已然成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此形势下,若想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体育综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与高校应当进行合作,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力量,尽全力促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进步,为体育产业化发展注入活力。

6 结 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体育产业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有关高校应当建立完善健全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重视校际间的合作、善于调动本校的教育资源,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来开展体育专业教学工作,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 1 ]张琳.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J ].时代教育,2016(13).

[ 2 ]赵趋.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探析[ J ].运动,2014(9).

[ 3 ]李少准.试论体育教育评价与体育教育改革[ J ].科技创业家,2013(6).

[ 4 ]孙志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析[ 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3).

[ 5 ]王森.浅析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J ].科技资讯,2012(22).

[ 6 ]朱超.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消解[ 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5).

G812.4

A

1674-151X(2017)04-14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73

投稿日期:2017-01-03

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ST201621)。

杨立群(1963—),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产业化体育产业人才
人才云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47家上榜!山西公布年度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名单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