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017-03-17 12:39成庆栋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景区

成庆栋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41)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成庆栋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4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和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旅游以自然景观为主,自然景观已经满足不了旅游者的猎奇需求,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增加“特色”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将成为贵州旅游的“特色”。当今旅游产业的开发存在粗的发展,不但破坏了自然环境, 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必须遵循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探索符合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道路,为贵州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属于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明、流传、保存下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多彩,民族性强,观赏价值高,属于当地居民的特色文化。体育旅游属于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以比赛、表演等项目来吸引众多游客观看。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保存相对完善,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优美,景点众多,气候宜人,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存在巨大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前景优势,如何科学地、可持续地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当前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 目前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自然景区粗放式的开发模式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观,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为当地发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有着“喀斯特王国”的美称,享有“山之王国”“千瀑之乡”“千洞之省”“漂流之省”的美名,省内有着无数的奇山异水、瀑布峡谷、高山森林,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贵州适合开展体育旅游,如登山、漂流、攀岩、野外拓展、山地越野等。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有利资源,是现阶段应考虑的重大问题。目前,贵州各地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其中包括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景区的开发重建、道路的建设,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粗放式的开发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投入高,发展速度慢,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倡导的科学发展相悖。随着贵州经济的发展,如景区房地产的开发、居民房屋的拆除、山地树木的采伐、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不但增加了开发成本,还造成了原生态环境的破坏。高楼大厦慢慢取代了原始的木屋、土房,当地建筑风格出现了现代风格。

1.2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在开发中存在原真性消失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俗浓厚,当地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也有着各自的民族体育文化,如侗族的摔跤、抢花炮、斗牛,苗族的赶秋节、爬山节,仡佬族的打蔑鸡蛋、打花龙等,这些活动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保存、延续下来的,具有重要的开发和欣赏价值,也是符合当代旅游者猎奇心理的,是发展贵州旅游的特色文化、特色项目的重要资源。随着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很多当地年轻人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家里剩下老人和孩子,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存在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处境。除此之外,由于现代文化不断传播,逐步代替原生态的民族村落文化环境,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民族传统习俗出现淡化,甚至消失。贵州政府重视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并把部分少数民族项目引到景区或直接就地开发成旅游区,但目前开发的民族传统旅游项目多以观赏型为主,并且各景区之间的项目存在类似或相同的现象,失去了景区文化特色的优势。部分旅游景区内被金钱利益所充斥,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把民族传统文化改成了一些低俗的表演项目,使民族传统文化原真性消失。

1.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开发利用率低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如彝族的赛马、铃铛舞、篝火舞蹈阿西里西、摔跤,苗族的吹芦笙、赤脚爬刀梯、赤脚跑火棠、赛龙舟,布衣族的丢花包,侗族的抢花炮,水族的赛马,瑶族的打陀螺,仡佬族的打秋千、打篾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和健身娱乐观赏价值,而且还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民间风情。虽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能够真正开展起来的项目却很少,有的项目只是为了参加4年1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部分项目通过改进与旅游结合,然而在各大景区所见到的项目却寥寥无几,主要以表演类为主,如侗族大歌、苗族吹芦笙等。所以,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利用严重失衡。像黄果树瀑布主要以各种盆景花卉、艺术展览做衬托;西江千户苗寨主要以吹芦笙、苗族酒家为特色,景区街道两边几乎都被商业所包围;荔波小七孔主要以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为主线等;所以民族传统体育在景区利用率很有限。

1.4 旅游管理水平滞后,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旅游管理水平关乎到景区的未来发展,贵州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在管理人才积累和管理理念上存在不足。旅游产业属于服务业,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了景区的发展,旅游者通过购买景区的服务,达到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目的,而景区在提供服务时,应以“顾客第一”的原则,为客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我国很多较著名的景区报出景点存在乱收费或景区宰客的现象,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对景区的名声和景区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有的景区甚至面临降级或被摘牌的处罚。有关调查显示,旅游景区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匮乏,中低层旅游管理人才学历偏低 ,这也是目前贵州旅游各景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景区服务人员的配备较少,导致景区不能够及时的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而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景区管理不规范,景区服务水平低,缺乏监管机制所引起的。

2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2.1 以“科学发展观”来引导自然景区的开发

贵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现阶段旅游也是非常流行,旅游属于一种绿色产业,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各个地区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力的开发,景区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开发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部分景点存在类似或大同小异的重复设计,缺乏新颖,丝毫没有亮点,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景点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就地取材,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开发要以较少的物力和财力的耗费,获得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效果,在景区选址方面,要具备吸引力大、特色性强、可行性高、交通便利的特点,最好选取有名气、有历史、有内涵的地方优先开发。

2.2 保障民族传统体育原生态

贵州旅游的优势是“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原生态是贵州旅游的灵魂。如何才能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生态呢?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给予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可以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体育场馆,为当地居民提供场地器材,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推广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舞蹈表演、民族歌唱比赛等激发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依托贵州高校教学资源,建立科研团队,加大挖掘和整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力度,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法,追溯各个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保障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原真性。

2.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开发利用率低

目前,贵州已开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可以尝试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当地旅游景区,在保证文化原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改进,让游客参与到当地的民俗风情中,增加游客的亲身体验。为了促进文化的交流,可尝试选取“五一”“十一”“春节”等开展文化旅游节,旅游节开展民族舞蹈比赛、民族歌曲比赛、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等。鼓励当地学校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或课外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递培养接班人。

2.4 景区管理体系应不断完善,加强景区监管力度

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构建一套专业的景区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监管系统。由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相关产业部门负责运作的组织管理体制,提高管理部门办事效率。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旅游管理培训,提高管理层整体水平;还可以依托贵州高校、各大专技校、职业高中等积极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采取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定期对景区基层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旅游服务相关礼仪、沟通技巧、景区相关知识等,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施行严格的职工考核制度,以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景区及周围的商店、餐馆、旅店等严格监管,杜绝欺骗、宰客、勒索等违规行为,在景点设定投诉服务站或投诉电话,净化景区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轻松、舒适的旅游环境。

3 结 语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景区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选取有名气,有历史、有特色的地方优先开发,避免景区之间项目雷同的现象。在景点开发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要保障文化的原真性,为游客提供最纯正的民族风俗体验。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组织文化旅游节或少数民族运动等,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各景区还应构建一套专业的服务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监管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净化景区旅游环境,为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 1 ] 杜治芬.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独竹漂为例[ 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94-197.

[ 2 ] 赖小玉.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8):430-431.

[ 3 ] 陈寿彭.发展 少数民族体育提升贵州旅游产业链内涵[ J ].经济研究导刊,2010(7):146-147

[ 4 ] 陈波,姚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原生态体育旅游的优势研究[ J ].甘肃科技,2012(14):44-45

[ 5 ] 蒋焕洲.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121-124.

G812.4

A

1674-151X(2017)04-14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74

投稿日期:2017-02-10

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高教人文社科项目:贵州省旅游产业与传统体育共赢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ZC291)。

成庆栋(198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景区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少数民族的服装
“摘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成语魔方
某景区留念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