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高校保健体育课程中武德教育的价值研究

2017-03-17 12:39刘佳丽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武德中国武术中国梦

刘佳丽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203)

理论与方法探索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保健体育课程中武德教育的价值研究

刘佳丽1,2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203)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保健体育课程中融入武术的武德教育,融入中国梦的教育核心,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对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高校保健体育课程中武德教育的价值研究后,得出武德教育对加强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的责任、培养当代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倡导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梦;保健体育课程;武德教育

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传统文化应该要被广泛地进行传播和继承。而最好的继承人选,就是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怀揣着自己的“小理想”,更要有胸怀祖国的“中国梦”。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从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开始。在中国梦的视域下,当今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武德的本质是以武化人。

1 保健体育课程简介

保健体育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选课的人群都是新进大学的大一新生。他们对大学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对大学的课程充满了期待,对大学的体育课程也充满了期待。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授课内容一般都是传统体育项目——以武术为主要内容。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作为高校大一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大一新生来说是充满新奇的。我们必须趁热打铁,在保健体育课程中进行武德教育。通过对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2项武术的套路:一套简化太极拳,一套武术拳操。太极拳的“静”、武术拳操的“动”,充分展现了中国武术精髓。大一新生在通过保健体育课程学习后,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体育文化。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教学生武术的套路,更要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后,不但对中华武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还能对中华武术的道德礼仪有一定的掌握。试图培养大学生练习武术的兴趣,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递下去。

2 开展武德教育的价值意义

所谓武德就是指在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对于第一次接触武术的大学生来说,武术只是体育课程中的一个运动项目,但是武术是具有技击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在武德方面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中华武术的武德有哪些内容,如武术的抱拳礼。这不但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还具有一定价值含义,更是对对手的一种尊敬。很多学生在得知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武术之后,通常问教师的第一句话会是:“老师,武术能打人吗?”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正确的习武观念,武术确实具有一定的技击性,但作为一名学生,一名中国人,我们提倡的是点到为止。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武术的技击性,而更应该关注武术对大学生身体锻炼具有的显著效果。通过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一些具有技击性的武术动作;通过练习武术,体质得到了提高;通过练习武术,了解了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

3 高校保健体育课程中武德教育的价值研究

3.1 武德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的责任

20世纪初,梁启超曾经振臂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历史呼喊。在西方体育全民盛行的今天,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提倡多练习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已经不单单是传统体育项目了,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今天,在我们举国上下追求“中国梦实现,倡导民族文化复兴”的当下,重振中国武术的雄风,是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国武术的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所承担的责任使命。中国武术带给大学生的不仅是一种传统体育文化,更是一种责任和情怀。中国武术需要大学生的传承,中国武术需要大学生将其进行发展。但是继承什么、发展什么?大学生们也很迷茫,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武德教育只是中华武术的其中一个部分,只有从思想上认清现状,理清思路,才能找寻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将中国武术的魅力展现在世界的面前,这就需要广大的大学生为之而努力。中国武术只有在大学生中蓬勃开展,才能有美好的明天。武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真正理解了中国武术,才会喜爱他,才愿意走近他,读懂他,并且发展他。

3.2 武德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

当代大学生正值是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强烈的厚望。最近几年以来,当代大学生体质现状令人堪忧,体质测试的成绩更是逐年下降。早在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撰文写到“国力孱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将民族体质与国力“联系在一起”。在当下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全面展开中,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通过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对中国武术有了进一步了解。课程中主要教授的内容是太极拳和武术拳操,是比较适合大学生练习的拳术。通过武术来锻炼身体,相比西方体育,见效还是慢了一些,这对当今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考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学生更需要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调节浮躁的心气;通过练习武术拳操,排除体内浊气,增强气力,从而达到一个身心调和的状态。体质的全面提高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参加体育锻炼,不能只靠每周体育课,更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锻炼。学生们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自我进行练习;可以三五成群进行小组练习;可以参加学校的武术社团活动。通过每周2~3次的自我锻炼,再加上课堂学习,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3.3 武德教育倡导当代大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传承

众所周知,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员,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中国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道路一直艰难险阻,中国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也是差强人意。“中国武术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品牌,是中国人区别于异族人的一种标识。”学校体育教育中,只有不断加强中国武术的开展,突出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喜爱中国武术,那么中国武术才有未来。

在“体育文化的缺失”的今天,中国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的环境下,通过相关武术课程的学习,武术理论的深化,武德教育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民族体育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校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武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这不利于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全面了解。只有加强武德教育,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习练武术的观念。在对抗的过程中,尊重对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优异的品质,提高武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只有在武术教育系统中始终不渝地强化文化意识,才能保证武术健康发展。优秀的体育文化需要传承,中国武术的文化更需要被传承。教师们在讲授武德教育的时候,不但可以讲授一些历史经典事件,更可以讲授一些鲜活真实的案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全面了解武德。

4 结 语

春华秋实,立德树人,用知识润泽生命,发掘生命中隐藏的灵动,成就生命的完满生长,是本科教育最有荣光的担当。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保健体育课程,了解中华武术的魅力,通过武德教育,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武德教育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的责任、培养当代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倡导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大作用。

[ 1 ] 刘宏玉. “中国梦”意蕴下的体育强国思想[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1):25-29.

[ 2 ] 冯晓露.毛泽东体育研究对当代的启示[ 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6):31-34. [ 3 ] 王岗,邱丕相.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61-66.

[ 4 ] 王岗,邱丕相,李建威.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系统必须强化“文化意识”[ J ].体育学刊,2009,12(16):83-86.

G807.4

A

1674-151X(2017)04-11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58

投稿日期:2017-02-11

刘佳丽(1982—),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德中国武术中国梦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