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中期执行情况的思考

2017-03-18 00:10王恩和骆辉耿天霖
价值工程 2017年5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王恩和++骆辉++耿天霖

摘要: 《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安徽省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纲要》质量安徽建设主要目标、质量安徽建设主体、质量安徽建设监管与质量安徽建設环境等4个方面中期执行情况的梳理,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

Abstract: Anhui Province Quality Development Program(2013-2020)(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rogram) is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 of quality work in Anhui Provinc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in objectives of construction, main body of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of Quality Anhui in Program,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next work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质量发展纲要;中期;对策建议

Key words: Quality Development Program;metaphase;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60-03

0 引言

2013年3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全国首次提出建设“质量安徽”。三年来,安徽省围绕 《纲要》的要求从强化质量安徽建设基础保障、构建质量安徽建设坚固防线、提升质量安徽建设总体水平、夯实质量安徽建设技术支撑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2016年对《纲要》实施中期评估。

1 质量安徽建设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纲要》中针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品牌建设、企业质量管理、企业质量技术创新等重要环节提出了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

1.1 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指标

从(图1)(图2)对比中可以看出,产品质量指标和工程质量指标均达到了目标水平。

1.2 品牌建设指标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年,超额完成安徽省著名商标目标任务,然而由于2015年工作暂停的原因,未完成安徽名牌和“黄山杯”目标任务。

1.3 企业质量管理指标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项目标任务均已完成。

1.4 企业质量技术创新指标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1-2015年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各项指标均已完成。

2 纲要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1 质量安徽建设主体

2.1.1 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表2中,2013-2015年安徽省在质量管理方面可圈可点,其中企业重点监控设备使用登记率和企业重点监控设备定期检查率均达到100%。

2.1.2 企业质量创新

创新是引领技术发展的第一动力。2013-2015年安徽省加大了在质量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从表4中可以看出,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各项指标均不断增加,部分指标所取得排名也不断上升。

2.1.3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深入开展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全国信用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安徽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 指标体系》(DB34/T 2140-2014)安徽省质量企业信用等级系列标准。2015年,安徽省有21家企业开展了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有38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比2014年发布的17家增长了一倍多。建成启用《安徽企业质量信用平台》。目前,该平台涵盖全省约112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资质信息、监督抽查信息等,为企业、政府、银行和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评论等功能,已为55万余家组织提供网上年报、数据查询、信息发布等服务80余万次。

2.2 质量安徽建设监管

2.2.1 质量安全监管

2013-2015年安徽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及责任追究体系,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和工程质量事故。表5中,说明随着安徽省质量监督体系的愈加完善,监督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2.2.2 质量投诉、消费、维权

从表6可以看出,2013-2015年安徽省的质量投诉、消费维权机制逐渐完善。

2.2.3 打击质量违法

2013-2015年安徽省加大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力度。侦办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数逐年降低,从2013年的1186件降到2015年的655件。2015年,质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10590人次,立案查处违法案1217件(起),涉案金额高达667万元。

2.3 质量安徽建设环境

2.3.1 质量技术基础

表7中,2013-2015年安徽省质量技术基础各项指标基本都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说明安徽省质量技术基础取得不错成绩。

2.3.2 质量文化建设

2013-2015年安徽省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积极引导全社会重视质量。 “315”宣传活动开展次数从2013年的629次增加到2015的801次。质量文化基地成果丰硕,创新建设全国首个综合性质量文化长廊,成为质量普及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的有效载体。

2.3.3 保障机制

安徽省将质量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围绕“以质取胜、名牌、技术标准”三大质量战略,积极推动质量安徽建设工作。2015年累计安排质量经费10.5億元,明确把质量发展目标、质量措施、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纳入《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强化检查考核,开展政府质量工作专项考核,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3 《纲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指标完成存在一定压力

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安徽名牌、 “黄山杯”工程建设等品牌建设目标未达到2015年度规划目标。部分指标增速减缓,如,2015年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达到101家,但相比2014年有很大程度的减少;2015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增速为17.6%,较2013年的23.4%和2014年的22.5%有所回落。

3.2 加强质量工作压力逐步凸显

新常态经济下,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安徽省总体质量环境依然有待改善,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人们尚缺乏足够的消费安全感。2015年,全省质监系统执法打假涉案货值660多万元,消费品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依然高达11%,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优质产品尤其是知名品牌涌现乏力,缺乏在全国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消费引导不足。

3.3 质量环境波动较大

2014年,全省质监系统处于机构改革中,岗位、职责有所变动,部分工作有所削弱,导致2014年的质量环境状况有所下降,具体反映在质量执法力度、质量人才建设有所削弱。

3.4 基层质监部门建设水平较低

当前,基层质监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和当前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不能完全相适应,普遍存在着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基层缺乏相应检测设备、检测人员,技术手段薄弱,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很难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很难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4 后期工作部署及对策措施

4.1 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

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持续推进质量安徽建设,推动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计划,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国际国内名牌。加强品牌宣传保护力度,营造全社会创牌、用牌、护牌的良好氛围,并且每年评选一批省级综合性和专业性品牌产品并给予奖励。

4.2 推动质量技术创新

充分发挥质量对技术的支撑作用,大力推动企业质量创新,支持企业开展质量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出新产品、催生新业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品质量提升。强化企业质量创新意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大力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促进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引导企业从产品研发阶段到注重质量测试,追求高品质质量,追求品牌的培育和市场营销。

4.3 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培育一批掌握国内外标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和领军企业。加快检验检测认证等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和资源整合,引导检验检测机构规模发展,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建设质量教育实践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质量相关专业,培育专业人才。广发开展企业质量教育,加强企业经营者质量管理培训、加强企业一线员工工艺规程和操作技术培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4.4 优化质量竞争环境

加强质量监管,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对严重质量违法者要坚决依法取缔。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行质量红黑榜制度,向社会公布企业产品优良和不良信息。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宣传一批重视质量、产品可靠的典型企业和优秀品牌,曝光重大质量违法行为和质量安全问题。

4.5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确立安徽省质量发展核心理念,用优秀的质量文化引领质量发展。加强质量理论与质量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安徽省质量文化长廊、安徽名人馆等文化载体的质量文化宣传作用,充分发挥网络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的质量文化直面教育作用,将质量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政府公共服务、和文化教育中。

5 小结

安徽省实施《纲要》情况总体良好,符合规划提出的年度进度安排,但由于受多种局限因素,个别指标完成目标存在一定压力。为进一步推动《规划》的实施,促进安徽省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切实按照新的发展要求,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保障规划任务如期完成,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

[2]李天星.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6).

[3]吕学都,王艳萍,黄超.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7).

[4]苗韧,周伏秋,胡秀莲.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4).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