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作用

2017-03-20 22:29余波朱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结直肠癌治未病防治

余波++朱勇

【摘要】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对于结直肠癌防治的重要指导作用。“治未病”思想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贯穿于结直肠癌防治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治未病;结直肠癌;肿瘤;防治

【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004-02

Abstract:

Keywords:

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据统计2012年结直肠癌在全球男性和女性癌症发病率中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二位[1]。亚洲和东欧一些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可能与其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的流行有关,如不健康的饮食、肥胖以及吸烟等。与此相反,美国是唯一一个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下降的国家,其国内50岁以上人群的低发病率占主要原因,这与其开展癌症预防、结直肠癌人口筛查和去除癌前病变的相关防治工作有关,且相关西方国家结直肠癌死亡率的下降也与医疗水平和防癌意识的提高以及病变的早期发现有关[1-2]。这说明结直肠癌是可预防、可早诊、可早治的一类恶性肿瘤,而“治未病”思想有丰富的内涵,为中医防治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故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结直肠癌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治未病”思想的内涵

“治未病”思想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揭示了治未病思想的三大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未病先防,为摄生之理,指在疾病预防方面需足够重视;既病防变,是医家之法,指在疾病形成后的治疗需有预见性;瘥后防复,指修身养性以扶正祛邪,防止疾病复发。这一思想体系在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贯穿在历代医家的诊疗过程中。《难经》七十七难曰:“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融入了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治未病者,谓治未病之脏腑,非治未病之人也,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使土旺则能胜水,水不行则火盛而制金,金不能干木,肝自愈矣,此治肝补脾,治未病之法也,体现了“治未病”思想在内伤杂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抱朴子》云:“是以至人修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皆强调修身养性是未病先防的方法之一,为“治未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千金方》云:“夫养生也者,欲使习以性成,成自为善,不习无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其养生之大经也,盖养性者,时则治未病之病,其义也”。《卫生宝鉴·中风门》载:“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内有中风之疾也,宜先服愈风汤、天麻丸各一料,此治未病之先也,是以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具体提出在中风见证中“治未病”思想的应用。《古今医统大全·瘴气门》载“……稍觉不快,则先如法服药以解之,微邪易伏,固不致病也,惟其不能防微而势必至于渐盛,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细致描述了热病初起时,患者树立自我预防的意识对疾病转归、预后有重要影响。

2“治未病”思想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意义

由英国麦美伦癌症援助中心(Macmillan Cancer Support)提供的数据表明,40年来(1971-1972年~2007年后)结直肠癌生存期的改變是巨大的。其中结肠癌40年前生存期为30周,目前为520周,生存期延长达1633%;直肠癌40年前生存期为65周,目前为459周,生存期延长达606%,结直肠癌的生存期延长和“治未病”思想密切相关[3]。现今的疾病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并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就结直肠癌来说,“治未病”思想始终贯彻在肿瘤防治的全过程中,具体分析如下。

21未病先防结直肠癌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慢性炎症、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中医学认为结直肠癌发病与所处地理环境、七情过度、六淫侵袭、人体正邪盛衰及脏腑功能强弱等有关,病机为机体正气不足,邪毒留聚而成,为本虚标实之证。未病先防指通过养护正气,以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方法包括改善居住环境、注意生活起居、调整饮食习惯、适当锻炼运动,以及运用中医药手段进行预防保健,如内服中药、针灸、导引等。

目前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诊断的方法有很多。临床最常用的初筛方法是大便隐血试验,有研究表明免疫定量法的检出率优于胶体金法,在降低漏诊率的同时还可节约筛查成本[4-5]。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是传统光学结肠镜检查取得活检样本行病理确诊,在临床已广泛应用,美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筛查指南2013)[6]建议对成年人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危险程度分为一般风险人群、高风险人群和遗传性高风险人群。一般风险人群从50岁开始每年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10年行1次结肠镜检查。此外,激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拉曼光谱技术等新诊断方法不断涌现,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提供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认识和研究手段[7]。

22既病防变根据《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诊治共识》[8]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包括腺瘤、腺瘤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畸变隐窝灶,尤其伴有异型增生者。及时有效地针对性治疗癌前病变是既病防变的内涵之一,此外,已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需积极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方案,在应用这些方案时也应融会“治未病”思想,如化疗前期应扶助正气,益肾健脾,补益气血,有预见性地调整机体功能,针对性地缓解化疗副作用;化疗期间以调整脾胃功能为主,以健脾和胃、降逆燥湿为治疗大法;化疗后期以益气养阴为主,使脾胃运化正常,胃气得健,气血生化有源[9]。

23瘥后防复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的延长与高质量健康教育有关,使患者认识到经过积极合理治疗后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后期的调养十分重要,即需要达到“平衡阴阳”的状态。此时可以采用中医综合性治疗加以防范肿瘤的转移或复发。

3结语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核心思想体系,应贯穿于结直肠癌防治的过程中,《灵枢·逆顺篇》首载“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可见上工者在临床诊疗中善用“治未病”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该思想体系内涵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充实,是医者理论精华所在,是医者防病治病追求的至高境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继承和发展。参考文献

[1]Torre LA, Bray F,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J]. CA Cancer J Clin, 2015, 65(2): 87-10.

[2]Edwards BK, Ward E, Kohler BA, et al. Annual report to the nation on the status of cancer, 1975-2006, featuring colorectal cancer trends and impact of interventions(risk factors,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to reduce future rates[J]. Cancer, 2010, 116(3): 544-573.

[3]Macmillan Cancer Support. A research briefig paper by Macmillan Cancer Support[EB/OL].[2016-11-13].http://wwwmacmillanorguk/documents/aboutus/research/researc handevaluationreports/livingaftercancermediancancersurvivaltimes.

[4]嚴俊,徐东杰,李其龙,等.胶体金法和免疫比浊法大便隐血检测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肿瘤,2014,02:92-96.

[5]张梦文.定量和定性大便隐血检测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比较[D].杭州:浙江大学, 2013.

[6]Burl RW,Cannon JA, David DS,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J]. J Natl Compr Cane Netw, 2013, 11(12) :1538-1575.

[7]刘嫩容,汪跃,廖发电,等.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 激光生物学报, 2013, 03:193-200.

[8]李鹏,王拥军,陈光勇,等.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03:211-227.

[9]张盛奇,郑泓斌,丘希辉,等.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围化疗期中药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4:316-318.

(收稿日期:2016-12-15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结直肠癌治未病防治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及随访结果分析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