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淄到济南

2017-03-20 02:50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临淄山东地区青州

江寒秋

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往往与国家机构所在地有关,如汉代西安的繁荣,宋代东京的豪华,南宋杭州的耀眼,明代北京的崛起。同样,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也与该地区的政府机构所在地有关。

从临淄到青州再到济青双核,山东核心城市在千年历史中不断迁移,城市间的兴衰交替,构建了山东复杂的区域经济格局。

上古双核:临淄、曲阜

山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初是临淄。禹定天下九州,山东区域属青州,青州是山东半岛的繁华之地。周王分封天下,姜子牙封齐国,齐国都城就在现在的潍坊昌乐与青州一带,后来迁至临淄。经过管仲的改革与治理,齐国经济繁荣昌盛,都城临淄成为山东半岛的政治文化中心,这是临淄最为繁荣的时候。

田氏代齐之后,稷下学宫在临淄创建,到齐宣王时,“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以致稷下先生多达千余人,而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由于稷下学宫集中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便出现了《黄帝四经》《管子》等一大批著名黄老道家著作。

必须指出的是,在临淄昌盛之前,若单论文化中心,鲁国首都曲阜也是當时的中国文化重镇。鲁国的受封之地,早在其建国之前便是我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少昊之墟,商奄故地”的美称,周朝的文化在周王室衰落后,一直由鲁国来继承。

临淄与曲阜的存在,形成了山东最早的文化双核体系,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并存构建了山东人的双重文化面孔。

此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不再分疆裂土,实行郡县两级制,在山东地区出现了几个同级的郡县,临淄为齐郡,济南地区属济北郡,青州地区属北海郡。此时,临淄承接前齐国的盛况,依然为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西汉建立后,沿袭秦代的郡县制,两级地方行政体制,变化不大。

至东汉,郡县增多,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在郡一级政府上,增设刺史一级政府,负责地方的民政及军事。山东地区的刺史称为青州刺史,办公地在青州,因为临淄繁华,后来迁到临淄。此时的济南郡,归青史刺史辖治。现在山东的大部分地区和江苏北部地区,皆归青州刺史管辖。刺史一级政府的设置,更加促进了临淄的繁华。

青州的崛起与衰落

西晋末年,经过了永嘉之乱,统治者看到临淄地处平旷,无险可守,就将刺史及郡县三级政府一起东迁到了青州。从此,临淄衰败下去,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青州确立,青州成为山东半岛上最重要的城市。

青州是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正处东西中间位置,便于控制整个半岛形势,北对大海,有煮盐航海之利,南依群山,有险可实,同时又能监控沂蒙山系南的动静。

至隋朝统一天下,重新进行行政规划,恢复到秦代的两级行政,撤郡改为州,即州县制,后来再增刺史,只是这时的刺史权力已小,只负责州郡的管理了。青州刺史同时管辖着现在的潍坊和淄博地区,仍不失为山东经济中心城市。

唐代,在州县二级政府上,增设道一级政府,办公地设在河南,相当于管着河南与山东的大部分地区。而在青州,加设总管一级政府,主要负责军事,不问民政,统管山东中东部的军事。这样,虽然一级政府未设在青州,但有总管次一级政府,仍使青州位居山东城市之冠。

宋代,在州县的两政级政府上,将道改为路,山东地区称为京东路,负责山东的大部分地区,治所在青州,进一步确立了青州的山东政治经济中心的位置。但后来,京东路又分出京东西路,东路管理中心在青州,西路设在兖州。

至元代,因为统治区域广大,行政管理分四级体制,实行省路府县四级统治,这是中国省份的由来。山东地区设山东行省,治所还是选在青州,后来撤去青州行省,增设总管府,在青州驻扎蒙古军队,现在的回族多是那个时期进入青州的。

明朝建立后,沿用元朝的体制,山东地区仍为山东省,省府仍在青州。后来,朱元璋进行体制改革,把各地的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将办公地从青州迁到济南。从此青州结束了一千多年的政治文化中心,慢慢沉寂下去,而济南作为新兴城市,接过了政经中心的大旗,获得了充足的发展后劲,成为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的发展所至。从宋代运河南北贯通,南北经济交流获得长足发展,经济日益繁荣,济南是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将行政机关设在此地更便于管理山东的事务。青州地偏东,西面是群山,不便于管理山东的西部北部地区。

历经明清两个时代的发展,济南开始崛起。

开埠重塑山东城市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济南尽管是山东首府,但还有两座城市因为河运经济的发达与济南不相上下,那便是大运河沿线城市——济宁、临清。

明嘉靖至清乾隆初,是临清的全盛时期,漕运大为兴盛,商业空前繁荣,手工业迅速发展,商税收入成倍增长。明万历时,主要钞关有崇文门、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扬州、北新、淮安八处。临清关岁征为8.32万两,居八大钞关之首。

到清末,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大运河的废弃、新的交通方式以及商业体系的诞生,山东城市格局开始改变。烟台、青岛等相继被迫开埠,1904年,济南、周村、潍县自行开埠。传统的内陆经济中心城市济宁、临清开始走向衰落。以城区人口数据排列,1906年,那时山东10万人口以上城市,大体是四座:济南25万,济宁15万,潍县12万,坊子10万。再往下是临清约6万,烟台和青岛大体是4-3万左右。

1898年之后,青岛港和胶济铁路修建,短短8年,青岛港贸易额跃居北方港口首位,火车带来的,不仅是外部世界的繁华,它还深刻改变了沿途的生态。在铁路线上,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的斗争延续百年。

到1911年,民国初期,济南人口是275300人,济宁和潍县、坊子估计仍保持在10多万,临清在5—6万左右,烟台人口是54500人,青岛人口是54459人,周村是25000人。和清末的格局差不多。只是青岛拉近了与烟台的距离,并开始准备超越。

1927年,青岛人口是322148人,济南人口是297308人。青岛超过济南成为山东最大城市。这时省内其他城市大体情况是:济宁、临清在不断衰落,烟台、潍县、坊子也在发展但比较缓慢。周村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顶峰后,逐渐衰落。

此后的民国年间,山东规模最大的城市一直是青岛,其次是济南,其他城市渐渐和这两座城市拉开了距离。在1943年时,济南曾经短暂超过青岛重新成为山东最大城市,当时济南人口是607179人,青岛人口是441473人。

从此以后,山东开始上演双城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猜你喜欢
临淄山东地区青州
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北贾枢纽立交段选线研究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齐都临淄东周墓葬研究综述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富足繁华的第一大都会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
CAMS-LNWS雷电临近预警系统在山东地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