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降水、日照、风速等特征研究

2017-03-20 20:39拥珠卓嘎次仁达娃仓啦巴桑扎西嘎玛
关键词:日照时数青藏高原降水

拥珠卓嘎+次仁达娃++仓啦巴桑扎西+嘎玛琼措

摘 要:文章对中国753站1950-2008年逐日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青藏高原近48年(6个要素变化)气候变化趋势,48年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幅度不大,夏季月降水量有增加趋势;48年平均日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则表现逐渐增加到减少的现象、夏季逐日日照时数减少现象;青藏高原近48年春季风速均达到3.3m/s最大,其次是冬季和夏季风速,一年内秋季风速最小。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日照时数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116-2

0 引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000m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地面气象站点很少因而气象资料十分缺乏。到现在好多地方没建气象站。许多专家一直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特征,近几十年来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有所差别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专家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逐年降水呈增加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站点选取。取近48年青藏高原15个站(青海的地面观测站,德格、茫崖、冷湖、祁连、刚察、格尔木、西宁、木柴旦;和西藏的泽当、那曲、日客则、拉萨、班嘎、帕里、索县)的日降水、日风速、日日照时数资料。

2 降水变化趋势

青藏高原面积大,内部各区域降水量因各种气象要素不同而降水量也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青藏高原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时间7-9月会比平时的降水多,而其他月份几乎没有降水。冬季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雪和冰雹,许多地方是雪花飞扬。因此西藏别名为“雪域高原”。青藏高原因降水量少所以农作物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降水与农牧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降水的局地性是较强的,取青藏高原15站逐日降水量来反映高原地区的降水情况。

利用15站1958-2005年夏季月降水量分析:夏季三个月48年雨量整体有上升趋势,最低值在6月上旬,最高值出现在夏季7月下旬,夏季7月份平均降水量都很高,整个夏季雨量在1.4-3.7mm之间。青藏高原水热条件最好的季节是夏季,水热充足与不充足直接影响很多种生物生长,对植物生产力变化有影响。

在青海和西藏东部边界处和西藏中部,也就是整个青藏高原南部就是降水量多雨区,青藏高原南部东西降水量从东到西有所减少,东部德格站48年夏季平均降水量370mm,青海北部少雨区,降水量最少是冷湖站,降水量只有12.3mm。张磊等近40年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夏季降水量,最少站是海拔2783米的冷湖站。近48年青藏高原有温度增加,湿度降低的特征。

空间分布(单位:mm)

以下研究相关系数是否与两个变量趋向与同时变动,青藏高原气象要素间有没有相关。利用夏季48年年平均与五个要素48年年平均值算出要素间是否有相关系数,降水与日照,四个要素间都是正相关,日照负相关,说明前四个要素与降水变量同时变动,日照的同时变量少,因为相关系数值范围在[-1,1]越接近1表明越相关,越接近0或者等于0时无相关关系。日照跟降水负相关,因为青藏高原降水夜雨多于白天。所以跟日照相关小。

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区,太阳辐射强,日照长,光能资源居于全国第一位。日照时数的变化也是该地区气候变化的反映,以拉萨为例,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十几分钟的太阳。比四川盆地多了2倍,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几乎多了一半,1958-2005年48年冬季总日照时数354527h,冬季每天8小时2分钟的日照时数,拉萨日照时数长,所以称它为“日光城”。

3.1 季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一般冬季12月最小,春、夏季最大,秋季最小;1958-2005年夏季日照時数变化趋势,总体变化趋势幅度不大,1960年到1973年有持续增加趋势,1973年开始变化幅度大,1997年时数变短,夏季年平均日照时数650-800小时时数,也是48年每天日照时数7-8h日照时数。冬季48年平均600h多,1963年幅度较大,1958-1959年小于600h。冬季年平均日照时数在600h左右,也是每天日照时数在7小时几分钟,总体夏季变化幅度大、冬季变化趋势幅度不大,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短。

利用青藏高原15站1958-2005年夏季三个月的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夏季日照时数有下降趋势,6月上旬有9h多的日照时数。7月上旬开始波动稍微变大,8月下旬就有下降趋势。

3.2 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15站1958-2005年每天日照时数空间分布,青藏高原日照时数西至冬有递减规律,而且西藏南部48年日平均日照时数达到9-10h,拉萨(55591)站平均海拔高度3658米,48年日平均日照时数最长10h,德格(56144)站平均海拔高度2980米,48年日平均日照时数最短6h。日照时数与海拔高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青藏高原日照时数长是全国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近年来青藏高原日照时数有所减少,日照减少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不利于冬小麦的密植和高产,所以日照长短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生长发育有有利的重要性。

4 风速

青藏高原有大风的气候特点,大风易使人体表面及呼吸道散失水分,以及出现人体异常干燥现象,所以风速是控制青藏高原蒸散发水分的主要因素,近1958-2005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都有上升趋势,即显著增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很少专家或研究员研究青藏高原风速的变化。利用青藏高原15站1958-2005年日平均风速资料来分析青藏高原季节性风速变化。季节性48年风速,春季风速达到最大3.3m/s,冬夏季次之,夏季风速在6月份风速最大,达到春季平均风速,依次减速,秋季风速最小。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的的地区,大风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其大风规律是高山多,平原少。大风日数比其他同维度青藏高原多。青藏高原是全国大风最多出现的地方,也是最强的地区之一。尤以春季和午后更集中。青藏高原强大风的原因:青藏高原地区植被少,摩擦力小所以大风出现。再加上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和云层薄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气温较高,没照到的地方,如多大风地方,温度较低现象明显,从而形成气压梯度力。大风天气现象从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等方面来分析。晓军等对西藏大风研究表明,西藏北部阿里地区海拔高度4200多米地处超过八级大风速日数多达150多天。近1958-2005年狮泉河海拔4278.6米1962-1963春季大风日数达到20多天。那曲安多县年大风日数也有150多天。有些年份可达250多天。日喀则和山南南部50-100天,海拔低的林芝风速大风日数更少。大风对人体产生很多不利的健康影响,大风灾难对经济有不少损失。

5 结论和讨论

我国青藏高原因地势高,海拔高而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域,气候类型种类多,在我国气候区域中,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气候单元。因整个高原面积很大,所以研究气候时气候的特点更为突出。气候对人类的生存生活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因气候的环境不同而生存的生命种类也不同。

参 考 文 献

[1] 姚莉,吴庆梅.青藏高原气候特征[J].气象科技,2006,6(30):163-164,143.

[2] 张磊,缪启龙.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7,30(2):240-246.

[3] 格央.高原气候环境与人类健康[J].西藏科技,2006,4(156):50-51.

猜你喜欢
日照时数青藏高原降水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为什么南极降水很少却有很厚的冰层?
降水现象仪模拟软件设计与实现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
化石见证青藏高原的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