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进展分析

2017-03-20 22:43邹小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医进展中药

邹小健

【摘要】 冠心病属于内科疾病, 中医范畴内属于“胸痹”“心痛”, 临床中较为多发, 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并治疗, 以此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缓病死率。中医中药传统方式治疗冠心病效果较好, 且治疗副作用少。而分子生物学科技的应用, 使冠心病的治疗得到了一定的进步, 特别是在复方、单味药以及辩证论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由此表明, 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医;中药;冠心病;进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3.099

冠心病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患者在发病时, 会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从而导致管腔闭塞、狭窄, 由此就会引发心脏疾病。人体出现病变时, 受累的动脉内膜会首先出现异常。一般情况下, 人体内会先聚积复合糖类以及脂质, 对管腔结构造成一定干扰, 致使局部位置有血栓以及血灶出现, 并出现钙质沉着以及纤维组织浸润增生现象。当患者病情加重时, 会导致动脉中层钙化并蜕变, 在受到一定干扰后, 患者的局部血栓负荷出现骤增或者血管管腔突然闭塞时, 与此动脉有关的组织就会出现缺血现象, 甚至坏死。在中医理论中, 很早就对冠心病有所记载, 一般多收录在心痛、胸痹以及真心痛等疾病类别中。《内经》《素问·痹论》中就有提出:“心痹者, 脉不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属于本虚标实疾邹病, 标实主要表现在心痛疾病发作, 本虚则表现在病情缓解期[1-3]。

1 清热解毒类药物对冠心病治疗分析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炎症有一定关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炎症疾病的一种, 在发病时, 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会加速热量释放、聚集, 致使人体局部热量骤增, 在温度升高后, 血管就会受到一定损伤, 病发过程与中医瘀热蕴毒相一致。在《金匮要略》中明确写出:“毒, 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也就是说中医毒邪具体分为两种, 即内毒、外毒, 内毒是导致冠心病多发的首要因素。在中医学理论中指出:炎症因子就是中医学中所谓的内生之毒[4-6]。在治疗中首选清热类药物, 达到解毒、泻火、凉血等功效, 对于人体出现内热、湿热以及瘟疫等疾病治疗效果甚好。在中医临床中多用于蛇虫咬伤、喉咙肿痛等病症, 在西医用药中, 则体现为“消炎”,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中使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效果较为显著。相关学者研究证实,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进行治疗中, 对患者进行抗凝、抗血血板聚集以及抗心肌缺血疾病等基础治疗后, 加用三黄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畏寒肢冷等症状, 治疗效果较好, 患者心悸、自汗、气短、胸痛以及疲倦乏力等症状也会有所减轻[2]。

相关学者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进行研究时, 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及抗心肌缺血)以及在此基础上加用三黄片进行治疗, 2次/d, 4片/次, 2周时间为1个疗程, 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炎症性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在给予治疗后, 加用三黄片的一组临床症状计分减少程度远高于单纯给予常规治疗的一组, 同时发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血液炎症性指标有明显下降,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由此可见, 清热解毒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有很好的干预效果, 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直接关系。有部分学者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用清热解毒法进行治疗, 给予患者服用大调中汤进行治疗, 并同时加入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野菊花以及连翘等药物辅助治疗, 相比于仅使用大调中汤药物来讲, 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患者冠心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8]。与此同时, 部分清热解毒类的中草药还能够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良药。

2 祛痰逐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分析

本虚标实症状在冠心病中较为常见, 单纯虚证患者相对不多。本虚也就是气阴两虚, 血瘀、气滞以及痰浊症状属于标实, 患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身体体征各不相同, 在临床治疗中, 应特别注重对标的根治, 待病情有所缓和后, 对本进行根治, 或者运用标本兼治的疗法,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症下药。在对冠心病的治疗中, 最为显著的病理变化就是“血瘀”“痰凝”, 在治疗中多采用“活血”“化痰”方法, 软化患者斑块, 消除痰瘀症状[9]。

2. 1 论“痰” 相关学者在对冠心病发病机制以及炎癥机制间关系研究时发现, 痰热型患者的细胞因子指标与非痰热患者相比, 指标显著升高[10], 由此可见人体内炎症会导致冠心病痰热体制患者致病。在临床治疗中, 复降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总有效率与心可舒片单纯治疗效果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2. 2 论“瘀” 在冠心病疾病的治疗中, 相关学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取得了一定显著效果, 具体中药成分包括:红花、全虫、枳壳、赤芍、丹参、延胡索、柴胡、川穹等。相关学者在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中采用养心通脉片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主要成分包括丹参以及川穹等具有活血效果的药物,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对冠心病应用活血化瘀法能够缓解患者冠状动脉痉挛体征, 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加快, 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心功能会得到有效恢复, 血管顺应性以及心脏泵功能会得到提升, 血糖、血脂降低, 外周阻力减缓, 由此, 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能够得到恢复, 达到预期治疗效果[12-14]。

2. 3 痰瘀同法 痰、瘀之间能够实现转化, 冠心病发病机制的根本就是痰瘀互结。相关学者研究证实宣痹祛痰方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其中包括的主要中药成分为丹参、檀香、姜半夏、绿茶、全瓜蒌等。研究证实,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由此证明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肥胖症患者应用宣痹祛痰方治疗效果显著[15]。

3 冠心病通过补益类药物进行治疗的研究

中医学中, 益气活血类的方子主要是由活血药以及益气药相配伍而组成的, 有临床研究和实验均证明益气活血方可调节患者的血脂代谢、使其血液流变性得到改善, 抑制其脂质的过氧化, 调节多肽和基因的表达以及保护内皮细胞等作用[16]。同时, 益气活血方还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使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 具有活血作用的中药, 比如丹参、赤芍、桃仁以及川穹等, 还能对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使斑块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减少。通过中医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 有效的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降低了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 同时也明显改善了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有研究表明, 通过中医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时, 患者心绞痛明显减轻, 降低了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并且病死率得到减少[17]。

冠心病是心肌缺血、心肌缺氧以及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症状, 有学者把冠心病基本的发病机制概括成痰、瘀以及虚, 而有的学者认为冠心病发病主要是痰浊痹阻心脉而导致的, 由于各种因素而致使内生痰浊, 上犯心胸, 胸阳痹阻或者脉道壅滞, 心脉瘀阻, 进而导致胸痹和心痛的发生[18]。冠心病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时, 大都遵循八纲辨证, 同时于脏腑辨证结合。总的来说, 冠心病的病位在于心, 而病机则在心脉不通。导致心脉不通的主要原因为是痰浊、淤血、气滞等[19-21]。

4 小结

目前, 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 冠心病通过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的进展也很大,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需进一步检验中医辨证分型指标有效性以及可靠性;临床上目前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仍然很少;当患者心肌梗死或者出现其他急症时, 还是要通过西药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所以, 今后研究的方向为:分型指标标准化的建立、规范和完善冠心病辨证分型、结合西医的手段来提取中医药的有效成分、研制和开发出冠心病治疗的速效药等。

参考文献

[1] 李瑛.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5, 11(4):58-59.

[2] 吕思义. 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3):29-30.

[3] 宋体健.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大家健康(旬刊), 2014, 8(10):256-257.

[4] 糟玉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观察60例.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7):45-46.

[5] 陈立辉.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辨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16):297.

[6] 葛永彬, 毛静远.7512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山东中医杂志, 2011, 30(4):227-229.

[7] 黄衍寿, 莫鸿辉, 洪永敦, 等. 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55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3(1):13-16.

[8] 兰墨赭. 清热解毒消栓汤和甘露醇治疗脑静脉血栓17例. 陕西中医, 2006, 27(12):1516-1517.

[9] 王胜圣, 张春玲, 韩冬, 等.利脑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24(12):1196-1196.

[10] 孙树起, 刘世新. 支气管哮喘寒痰、热痰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及其炎症特点探讨.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6):13-14.

[11] 李喆. 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477-478.

[12] 王玲.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14):443-444.

[13] 蔡冬梅, 殷胜利, 吴伟康.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中NO含量的改变.现代医学, 2004, 32(1): 25-28.

[14] 严少勤.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271-272.

[15] 安红兵, 李艳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08, 30(5):505-506.

[16] 罗俊. 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大家健康(旬刊), 2015, 9(12):42-43.

[17] 曾建斌, 陈章生, 陈智军, 等. 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型)血管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 江西中医药, 2014(7):30-32.

[18] 吴欣芳, 姜秀新, 王朋倩, 等. 冠心病从痰瘀论治探析及思考.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3):62-64.

[19] 李明浩. 探讨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心绞痛型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9):12.

[20] 丁娅婕, 杨华芝.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6):3788-3789.

[21] 唐大文. 祛风活络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旬刊), 2010, 23(5):155-156.

[收稿日期:2016-11-16]

猜你喜欢
中医进展中药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April Fool’Day愚人节
巧服中药少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