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2017-03-20 14:13王春城
医学信息 2016年38期

王春城

摘要:目的 探究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独特优点,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经验。方法 随机选取85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确诊。给予患者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在2~7 d拔除颅内引流管,死亡2例,死亡率为2.35%,存活患者83例。生存率为97.65%。存活患者中按照ADL分級法分级,Ⅰ、Ⅱ、Ⅲ级为效果良好,Ⅳ、Ⅴ级为效果差。Ⅰ级19例、Ⅱ级38例、Ⅲ级19例、Ⅳ级5例、Ⅴ级2例。死亡的2例患者均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例死于再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创伤小,出血少,有效减少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颅锥;软通道引流

颅内血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包括创伤性颅内血肿,自发性颅内血肿(排除动脉瘤,肿瘤卒中,动静脉畸形),高血压性颅内血肿。其中高血压性颅内血肿在临床较为常见,占所有脑出血性疾病的3/20,30岁以上的成年患者中,女性发病率为34/10万,男性患者发病率为47/10万。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是临床广大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了探究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独特优点,现选取85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血肿患者,给予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5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确诊,患者入院时的血压为140~220/90~110 mmHg,。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症状统计见表1。

1.2患者临床表现,见表2。

1.3 治疗方法 头部备皮后根据头部CT影像显示,确定血肿穿刺层面测额算穿刺点至血肿中心的距离,确定钻颅点。锥颅后,将带导丝的脑室硅胶管慢慢刺入血肿腔内,用注射器缓慢抽吸。置管引流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监测控制血压,及时复查头颅CT,观察颅内血肿引流情况,预防术后感染[1-3]。

1.4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GOS测量表在患者治疗后出院时评定近期疗效。5分:优,恢复良好,有轻度神经障碍,能正常生活;4分:良,中度病残,生活能够自理;3分:意识清楚,中、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2分:差,植物生存;1分:死亡。

使用ADL分级法量表评定在患者治疗6个月后元气疗效。Ⅰ级:日常生活完全正常,无明显残留体征或症状;Ⅱ级:可自理日常生活,但部分残留功能缺损;Ⅲ级: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他人帮助;Ⅳ级:意识清楚,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2]。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系统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经t检验和χ2检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所有患者在2-7d拔除颅内引流管,死亡2例,死亡率为2.35%,存活患者83例。生存率为97.65%。存活患者中按照ADL分级法分级,Ⅰ、Ⅱ、Ⅲ级为效果良好,Ⅳ、Ⅴ级为效果差。死亡的2例患者均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例死于再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见表3。

3讨论

颅内血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部分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清除颅内血肿。但传统的开颅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时间长,清除血肿的同时,还增加了脑组织的损伤,医疗费用较大。随着微创技术的提高,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被广泛应用于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中,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需特殊麻醉,手术过程中易于控制抽吸负压及抽吸速度,术后再出血机率低,手术费用较低。手术中采用软硅胶管软通道引流避免了硬引流管对脑组织造成损伤的缺点,使用细软硅胶引流管和一次性颅脑引流装置,有效避免了引流液反流,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创伤小,费用低,对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健平.微创锥颅穿刺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360-361.

[2]P Yan,A Zhu,F Liao,et al.Minocycline reduces spontaneous hemorrhage in mouse models of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J].Stroke;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5,46(6):1633-1640.

[3]CC Stancu,IE Ple?ea,SD Enache,et al.Morphoclinical study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subarachnoid effusion[J].Romanian journal of morphology and embryology=Revue roumaine de morphologie et embryologie, 2011,52(1 Suppl):263-270.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