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蝴蝶》唤起关爱与尊重

2017-03-22 12:38郑蕾
上海戏剧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顺儿童剧蝴蝶

郑蕾

前不久看了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出品的儿童剧《蓝蝴蝶》,这个童话般剧名的戏却讲述了一个极其现实的社会困境:三类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父母离异的辍学儿童和富三代,如何寻找他们缺失的父母之爱,以及当面对各类困境和冲突时,他们又该以怎样的信念克服困难并收获友谊。就在小观众们一边惊叹着舞台上旋转的如梦如幻的多媒体画面、各类造型的面具人物和酷炫的平衡车,一邊为剧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寻父之路而亦喜亦悲时,作为家长的我也在思考着《蓝蝴蝶》带给孩子的教育意义和儿童剧所应该呈现的舞台艺术形式。

整个戏围绕着大顺子、蓝妮和面条这三个孩子展开。他们年龄不同、生活背景也截然不同,大顺子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从未到过城市,蓝妮是有钱的房地产老板的女儿,面条是父母离异的城市辍学儿童,但他们都有同样的苦恼,就是缺少父母的爱。尽管剧中三位小主人公分别有奶奶、爷爷、外婆这三个祖辈在孩子缺少父母之爱的时候,代替父母教养他们,但观众同时也清楚地知道,祖辈仍然无法真正起到代替父母的作用。

现实意义在这部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舞台上这三个孩子的苦恼,是台下小观众们特别能理解的。哪怕是家庭生活很好的孩子也是希望爸妈能多陪伴、多关爱自己,所以三个孩子呼唤父爱就特别能引起小观众们的共鸣,当台上演到这段时,许多小朋友都很受触动甚至哭泣。

大顺子的出现使蓝妮摆脱了讨厌的保镖,两人立刻成为了好朋友,但是当听说大顺子的爸爸为讨薪而绑架了蓝妮的爸爸后,朋友间的信任危机出现了。直到最后发现保镖才是罪魁祸首,两个孩子的爸爸都是好人时,他们之间的误会解除了。剧中,两个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矛盾、冲突到感情的升华,都为这出戏带来高潮点。另一个孩子面条从一开始欺负大顺子、抢他的蓝蝴蝶,但最后善良的大顺子还是愿意将自己心爱的蓝蝴蝶送给面条,只希望他能坚强地生活时,面条明白了什么叫真情无价,这两个孩子的情感也在这里达到最高点。

台上的三个孩子从交流、误解、和解、理解到最终成为了好朋友,他们能够对彼此产生认同是因为他们都缺失父母的关爱,这是孩子们能够建立友谊的重要基础。这也是这部儿童剧特别能打动观众的一个地方,就是通过舞台表演向孩子不断呈现真实的社会,然后让孩子看清自己、理解别人,幼小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强大,获得精神的成长。

平心而论,剧中欠薪、绑架这样的成人化剧情有些复杂尖锐,小观众的理解程度是很有限的,看这些情节会觉得累。但好在该剧的情感很真,虽然情节接受度打了折扣,但是人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他们能够看懂并愿意接受的。让小观众学会怎样播种善良、学会信任、收获友谊,这也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剧所要担当的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艺术作品真正能够温润心灵的艺术价值所在。

故事的结尾,大顺子高兴地听说爸爸回来时,台上灯亮了,他的梦醒了,原来他进城寻父的整个故事都是梦一场。这使在场的小观众不禁要问,大顺子的爸爸到底去哪了呢?他长的什么样?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认为,儿童剧不该设置这样的悬念,而应该在舞台上呈现一个美好而明确的答案。大顺子的爸爸不能只有梦境中的声音,而要出现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形象,还要与大顺子有语言和感情的交流,要用儿童能明白的台词、音乐和画面表达清楚,这样才能对孩子真切的期盼有所回应,而不能是梦境中的寻找,在梦醒后依然没有答案。因为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着当下社会的儿童困境,内容上已经显得非常心酸和尖锐了,如果再没有一些孩子们能理解的童言和直击孩子心灵的歌曲,小观众们看到的很可能只是碎片化的剧情和一闪而过的感动。

另外,剧中的蓝蝴蝶总是在大顺子寻父的关键时刻出现,它一扇动翅膀就带来希望,显然在剧中它已经超越了父亲送的标本礼物,而成为大顺子情感生命中的伙伴,成为编织一个童话故事的源头。但实际上大顺子要找的不仅是父亲,还有母亲,为什么蓝蝴蝶不能带他也去找一找母亲呢?蓝妮身上也有同样的问题,她的母亲在哪儿?整个剧中母亲的缺位,从编剧的角度看可能是想要把故事简洁化而故意没有展开描写。但是对于小观众来说,不仅需要看到父亲,还有母亲,母亲和父亲同样重要,谁也不能缺失。如果蓝蝴蝶能够代表大顺子不在场的母亲,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带领他克服各种困难,赢得友谊与尊重,寻到他的父亲,那么这样的处理可能让小观众在感情上更易接受。当然,这个戏还在不断的修改和打磨中,希望这样现实主义的作品能更符合孩子的期待,成为一部优秀的儿童剧作品,让大顺子的这只蓝蝴蝶能够唤来他们所需要的关爱与尊重。

猜你喜欢
大顺儿童剧蝴蝶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过时的绝招
一桩难以言明的心事
为了蝴蝶
捉蝴蝶
Different Number Taboo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捉蝴蝶
忠诚的更夫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