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象情境中真实地生活

2017-03-22 12:43何雁游溪
上海戏剧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境方法

何雁 游溪

迈斯纳方法是由表演大师桑福德·迈斯纳(Sanford Meisner)所研发的一套演员训练方法。该方法能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帮助演员提升他们的表演技能。这些训练能强化演员的想象力,帮助演员将注意力放在对手戏的演员身上,根据对方的言行做出准确反应,从而能更深入地体验角色。演员会练习如何为他们在戏里的行动创造逻辑基础,和在对手戏中做出反动作提供有力的认知角度,学习如何为一场戏在情感上做好准备和如何在想象的情境里真实地生活。

2016年10月15日至24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邀请到专门从事教授 迈斯纳方法(Meisner Technique)的两位国际顶级专家斯科特·特罗斯特(Scott Trost)和威廉姆·加布里埃尔·格里尔(William Gabriel Grier),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了为期十天的迈斯纳方法高级师资研修班。尽管完整地学习迈斯纳方法需要两年或更多时间,但即使是短时间的练习也能让演员体会到表演艺术的真谛。

上戏此次权威性、系统性地引进迈斯纳方法,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针对国内表演教育的诸多问题,相信该届师资研修班对迈斯纳方法在国内的传播,将会极大促进我国表演教学、表演实践及表演理论的新发展。

一、迈斯纳其人

桑德福·迈斯纳,是一位卓越的戏剧大师、表演教师和理论家,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演员之一。他开创的关于演员训练的迈斯纳方法,受到多位表演大师和著名演员的赞誉,并广为流传。在当今欧美乃至全世界的戏剧表演训练领域里,他的理论和方法占据着不可替代和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桑德福·迈斯纳、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ourg)和斯黛拉·阿德勒(Stella Adler)被很多人并称为“方法派”(The Method)的三大支柱。

桑福德·迈斯纳于1905年8月3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童年的迈斯纳是孤独、压抑的,总是希望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片刻的解脱。1923年,迈斯纳毕业于伊拉兹马斯·霍尔高中,进入达姆罗什音乐学院(现为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但在他参加了戏剧协会后,他发现让他难堪的表演却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东西。1931年,桑福德·迈斯纳、斯黛拉·阿德勒、李·斯特拉斯伯格和哈罗德·克勒曼(Harold Clurman)等一群热情洋溢的青年演员共同建立了同仁剧团(Group Theatre),这是第一个在美国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方法发展而来的“方法派”表演实践的剧团。从1933年起,迈斯纳开始不再笃信单纯的“方法派”了。他认为:“演员不是被摆弄,被解剖,然后丢在一边的小白鼠。我的方法不够有机,也就是说,不健康。”最终,迈斯纳发现,如果美国演员要实现“在想象的情境中真实地生活”,就需要一种美国式的表演方法。据此,社区剧院(Neighborhood Playhouse)为他开发自己的表演方法提供了一个场地。1936年,他担任社区剧院戏剧部门的领导,同时继续参演和执导同仁剧团的作品直至1941年同仁剧团解散。迈斯纳1958年离开了社区剧院,就任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演艺新人部总监,开始了电影导演的生涯。1964年,他重新回到社区剧院工作,直至1990年。1995年3月,迈斯纳与詹姆斯·卡维尔(James Carville)、马丁·巴特(Martin Barter)建立了桑福德·迈斯纳中心(The Sanford Meisner Center),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桑福德·迈斯纳本人授权冠名的表演教育机构。

迈斯纳在其六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中所发展出来的表演教学理论,对戏剧界的作用举足轻重。他的学生包括:罗伯特·杜瓦尔、格蕾丝·凯利、黛安娜·基顿、乔安娜·伍德沃德、李·格兰特和彼得·福克等。格利高里·派克曾这样评价迈斯纳:“他要挖掘的是你真实的表演……他很会传授。这么说的依据就是这四十年来从社区剧院学习后走出来的人都成了表演界的标杆式人物。”阿瑟·米勒评价迈斯纳:“他是这个国家几十年来最有原则的表演教师,每次我观察演员的时候,我都能很清楚的看出谁学习过迈斯纳方法。因为他们都诚实、简单而且不华而不实。”

二、迈斯纳方法其核心内容

众所周知,“方法派”培养出了像马龙·白兰度、达斯汀·霍夫曼和罗伯特·德·尼罗等众多好莱坞著名演员,在美国的戏剧界和电影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桑德福·迈斯纳本人并没有明确承认自己的训练属于“方法派”的表演训练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李·斯特拉斯伯格和阿德勒等人的方法不同,迈斯纳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训练演员的方法。在这一套方法中,迈斯纳所强调的“行动的真实”“重复练习”“即兴反应”“情緒准备”“独白与对白练习”等理论和实践,对全世界的表演教育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行动的真实”是表演的基础

迈斯纳首先强调的是“行动的真实”(the reality of doing),即做的真实性或动作的真实性。迈斯纳认为表演的基础就是“行动的真实”,迈斯纳方法的目的就在于让演员“在想象的情境中真实地生活”。对于他来说,表演就在行动当中,从行动中产生角色的所有其他方面的东西。他认为:“一盎司的行动等同于一磅的台词。”①因而,他强调:“如果在舞台上吃东西,就要真的吃;如果在舞台上读书,就要真的阅读;如果演员想要什么东西,就要真的表现出想要、要去追求、去争取。不要去演出来,而是要做出来。”②这种强调以真实为基础的表演理论,同斯坦尼体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迈斯纳本人却没有直接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习过,而是自己在实践中,通过总结和分析,发展出来的一套独具个人特色的迈斯纳体系。

2.“重复练习”是实现即兴反应的重要手段

重复练习(repetition exercise)是迈斯纳方法最具有标志性的训练手段之一。迈斯纳让演员进行一系列大量的重复练习,训练演员在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行动中找到真实的感觉,并始终保持激情和冲动。迈斯纳认为演员的信念是通过演员相互反应的过程呈现出来的。重复训练建立在与对手、观众或环境的交流基础之上,对迈斯纳而言,演员在对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世界做出反应,并真实地生活在规定情境之中。例如,他让两位学员一直在重复的对话“你穿了一件黑色的衣服……你的脸色很苍白……你看起来有些紧张”等等,在重复对白的过程中,演员可以根据对方的情感变化而做出即兴的反应和变化。然后,迈斯纳又在重复练习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设置了重复练习的升级版——敲门练习。在迈斯纳看来,伟大的表演取决于演员对周遭发生的事情的冲动性反应。他的这套重要练习——“自发性重复”就是开发演员即兴反应这方面潜力的最有效途径。

3.“情绪准备”是进入想象情境的有效途径

在表演教学中,迈斯纳非常重视“情绪准备”阶段对演员进入想象情境和塑造角色的作用。迈斯纳并不提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情绪记忆”或李·斯特拉斯伯格的“情感替代”,他更认同阿德勒的“想象力训练内容”,但是却又有着自己的解读与运用。他要求演员应该把“情绪准备”放在上场前完成,而到了舞台上,演员则要自然即兴地产生反应,要有真实的行动和反应。演员在上场前,应处于封闭的空间里,完成一个“白日梦式的幻想”,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具体情境,把自己放到规定好的戏剧情境之中,“在想象的情境中真实地生活”。

4.基于本能冲动的“独白”与“对白”练习

迈斯纳方法训练演员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注度和想象力,刺激本能和冲动,在表演中实现“行动的真实”,因而迈斯纳的训练方法“是基于让演员回归到自己的情感冲动和牢牢根植于本能的表演这一原则而研发的。可以说所有好的表演都发自内心,而不是靠思想得来。”在文本训练阶段,迈斯纳让演员体验到内心的本能冲动之后,再把独白自然而然地说出来。每段独白都应该有具体的交流对象,而不是对着空气毫无目标地说。演员在说独白前,要考虑自己“想说给谁听?”“想要达到什么效果?”等问题。而在对白阶段,迈斯纳会让两位学员双方了解人物关系,在重复练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对白。只有当演员感受到了内心冲动,才能去说台词。迈斯纳训练演员在情绪到达临界状态时说出的独白或者对白,是一种关乎当下的、本能的、真实的、自然的冲动性反应,能够在规定情境下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

总结起来,迈斯纳在教学中时常提到几个重要原则,即:好的表演能够“在想象的情境中真实地生活”,好的演员拥有“相信想象情境的能力”,能够“真实地去做”,以及“为每个角色带来自己独特的自我”。

三、迈斯纳方法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迈斯纳方法的研究,国外有几本重要的著作:《桑福德·迈斯纳:美国戏剧藏得最好的秘笈》(Sanford Meisner: The American Theatre's Best Kept Secret)、《剑桥戏剧指南》(The Cambridge Guide to Theatre)、《二十世纪演员训练》 (Twentieth Century Actor Training)、《斯克里布纳美国生活百科全书》 (The Scribner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Lives)、《斯特拉斯伯格·阿德勒和桑福德:方法派表演》(Strasberg, Adler and Meisner: Method Acting)、《桑福德·迈斯纳谈表演》(Sanford Meisner on Acting)、《迈斯纳,桑福德》(Meisner,Sanford)、《桑福德·迈斯纳方法:演员的工作簿》(The Sanford Meisner Approach: An Actor's Workbook)。除此之外,还有美国《西部后台》杂志上发表的一期关于迈斯纳和他享誉世界的迈斯纳方法的专题文章。这九部文献详细介绍了迈斯纳本人的艺术实践与他的教学理念和表演训练方法,与此同时,美国迈斯纳中心也有关于迈斯纳课堂教学的系列DVD视频资料等实践性学习的材料。“方法派”在国外己经流行了几十年,很多人将迈斯纳方法简单地贴上“方法派”的标签,而对迈斯纳与“方法派”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的人相对较少,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比起其他表演理论的研究更稀缺。同时,很多研究迈斯纳方法的文献只是对迈斯纳方法做了表层的解读,缺乏对于迈斯纳方法中的表演训练给演员的心理、身体、行动、感受所带来的革命性颠覆的理性思考,即知识性的介绍多于理性的分析,忽略了对迈斯纳方法的深入探讨。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于迈斯纳的研究少得可怜。除了几篇对于美国“方法派”译介性文章中可以散见部分关于迈斯纳方法的零星介绍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研究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对原版文献的译介较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国内对于迈斯纳及其表演方法的研究空白。而此次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的迈斯纳方法高级师资研修班,权威性、系统性地引进迈斯纳方法,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届研修班把迈斯纳方法的训练、访谈和理论研究进行编写、收集、整理并集结成册,出版发行的书籍包括:《迈斯纳方法训练教程》《迈斯纳方法论文集》《迈斯纳方法训练访谈录》。这三本著作将会填补国内对于迈斯纳方法的研究空白,极大推动国内外对于迈斯纳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四、迈斯纳方法的当下意义

迈斯纳在美国戏剧教育界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不同于“方法派”乃至世界其他任何一种表演教學体系,迈斯纳方法展现出了一套全新的、实用的表演训练系统。因为,对迈斯纳而言,表演是重现真实情感的人性反应。他觉得演员的工作就是要为舞台上将发生的实验做准备,他相信最好的表演是由演员对即时环境的自发性反应构成的。迈斯纳解释他设计这套方法就是为了“去除演员的表演手段中的理性思考,使其成为一个能对自己所处环境、正经历和已经历的情况做出自发性反应的人”。

目前,国内表演教育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表演实践与理论滞后等严峻问题,尤其是我们的很多演员在创排初期,总会面对面背诵台词、分析人物,提早设计好角色和行动,这样的工作方法无可厚非,但却往往会导致表演的类型化与模式化,演员之间的关系缺乏真实感与可信度,戏中缺乏一种真实的交流和反应。另外,通过理性思考和大脑记忆,非常容易使演员忘记第一次作为角色人物,听到这句台词时所产生的真实感受,这样一来就变成了用思想去演戏,而不是用心去演戏,以至于我们常说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就变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

而迈斯纳方法“是基于让演员回归到自己的情感冲动和牢牢根植于本能的表演这一原则而研发的。可以说,所有好的表演都发自内心,而不是靠想出来的”。学会作为一名演员活在当下,学会真正“做”的含义,并且能根据在演对手戏的演员身上获得的信息而做出真实的反应。可见,迈斯纳方法强烈要求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深入角色内心世界,进行一种当下的体验,迈斯纳既希望看到有深度的演员,也希望看到演员是有复杂心理的人,希望演员能在表演中,把隐藏在简单台词后面的意思一层层揭示出来。

艺术的发展需要突破与创新,而表演教学与演员训练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突破与创新。上海戏剧学院此次引进迈斯纳方法,不仅对中国表演艺术的学科建设是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对于进入高速发展期的中国戏剧影视教学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从迈斯纳在全世界受追捧的情况来看,迈斯纳方法不仅会推动和活跃今后的表演教学,而且会促使我们今后的表演实践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作者何雁为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游溪为复旦大学博士后)

注释:

①Alison Hodge:Twentieth Century Actor Training,London: Routledge,2000,P142.

②Sanford Meisner,Dennis Longwell:Sanford Meisner on Acting,Vintage,1987,P10.

猜你喜欢
情境方法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学习方法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