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2017-03-23 16:12秦艳菲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北风小兔子讲故事

秦艳菲

开展趣味性讲故事活动能够把学生的探索权和语言表达权还给学生,是“听故事—讲故事”教学模式采用的基本教学。美国故事家吉姆·科尔认为,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稳妥方法。可是目前还有很多教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讲故事或者播放故事录音,学生安静地听故事,听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本来有趣生动的一堂故事课,就这样变得枯燥乏味了。学生被动地听故事、机械地重复故事,预期的教学目标没达到,更别谈学生的语言发展了。

我在进行课堂活動设计时,通过开展趣味性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1.“慧心巧思”——搭建讲故事平台

学生的想象力是故事的源泉。为了让学生更加富有创造性地讲故事,我经常利用“慧心巧思”这个小活动为学生搭建讲故事的平台,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当学生们听到《雪学生》这个故事的结尾“太阳出来了,水化为蒸汽腾起,幻化成一个雪学生模样的云朵,徐徐升向高空”时,很多学生的心思都随着雪学生一起升向了高空。此时我是这样引导他们的:“如果来年又下了一场雪,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学生们接着讲下去,比一比谁的心思最巧妙,看一看谁讲的故事更生动,更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讲雪学生在天空中旅行的所见所闻:“又一年冬天来了,鹅毛大雪下了几天几夜。天晴了,小兔子推开门,又看到了雪学生。小兔子再见到雪学生时特别高兴,拉着雪学生忙问到哪里去了。雪学生说了它这一年在天空中旅行的故事……” 有的学生讲雪学生再一次从火里救出小兔子之后,小兔子想尽各种方法让雪学生不融化。学生们在这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象中,越说越想说,越讲越会讲。

2.“绘声绘色”—— 激发演故事兴趣

讲故事不是读课文。为了让学生的故事讲得声情并茂,我常常用小活动“绘声绘色”来激发学生演故事的兴趣。在讲《北风和小鱼》一课时,我先利用黑板贴画为学生创设了故事背景,然后将静态的贴画贴到了学生身上,将静态的故事转化为生动、形象并且富有创造力的动态故事,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参与角色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在表演北风时,使劲儿鼓起腮帮子吹起大风,胸脯一拍、眼珠一转,便将北风的“得意”表现得活灵活现。一跺脚、一扌卡 腰,就把北风“气极了”的样子表现得恰如其分。这样一表演,每个学生都能把北风和小鱼的故事完整又生动地讲出来。学生在这样活灵活现的表演中,越演越想演,越演越会演。

3.“妙笔生花”——挖掘写故事潜能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4~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语言发展的可塑性很大,如果这一时期对儿童的语言神经系统和语言感官加强刺激,就有可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出儿童语言发展的潜能。而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出必须在有足够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完成。为了让学生在讲和演的基础上,大量积累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我会利用“妙笔生花”这样一个小活动提高他们的写话兴趣。如,学完《再见了,北京》一课之后,我及时组织了“妙笔生花”活动,创设了几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绘本创作”。因为有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又有了接近他们生活的情景图,学生们既想说又会说。有学生在绘本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的烟花:“吃完元宵,天渐渐黑了下来,只听见外面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弟弟跑到外面一看,只见天空中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空中,五颜六色,好看极了。我和弟弟高兴地喊呀、叫呀、跳呀。”通过这样具有童真童趣的写话训练,学生们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会写。

通过一系列趣味活动为学生搭建讲故事平台,激发学生演故事、写故事的兴趣,让学生从传统故事教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点亮了我们的故事教学,轻松实现了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的“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写下来”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安国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北风小兔子讲故事
一周天气预报
北风和太阳
北风的游戏
北风爱唱歌
讲故事
小兔子的1天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