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协管一条河

2017-03-23 18:22邱喜桂
特别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协管莱茵河委会

邱喜桂

游了莱茵河、塞纳河,看了台伯河、多瑙河以及经过的其他河流,几乎看不到塑料袋、泡沫块之类的漂浮物。欧洲没有这些东西吗?是人们见河水澄清不忍心丢下去,还是丢下去了,被清洁工及时打捞起来?导游说是前者,自觉不丢!

莱茵河也是靠治理才有现在的效果的。全长1320公里,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经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9个国家,从荷兰的鹿特丹注入北海的莱茵河,被称作欧洲的“国际河” 。

19世纪下半叶,工业化发展的狂热使人们忽略了对这条欧洲母亲河的保护,莱茵河遭受严重污染,以致河内鱼虾绝迹,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

莱茵河流域生活着近六千万人,而其中两千万人以莱茵河为饮用水源。频发的环境事故终于唤醒政府、民众和企业。在荷兰的倡议下,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等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

国委会由全会、秘书处以及技术机构组成,并通过各国部长级会议行使政治权力,以产生有政治约束力的决议。各国政府代表分成不同主题的工作小组,每年共举行约70次正式会议,探讨莱茵河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而各种非正式的讨论和交流则基本上每天都在进行。

国委会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整治:

国委会最高决策机构每年召开一次各国部长工作会议,而负责落实的执行会议几乎每周一会。各国分工治理,费用各自承担。

从源头上严控污染源,控制各种污染物入河。两岸工业和生活废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荷兰曾有一家葡萄酒厂检测出一种从未见过的化学物质,国委会立即组织8个国家的监测站寻查,追根溯源,终于发现是法国一家葡萄园喷洒农药的残留,污染很快得到解决。

以“自然方式”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如原有渠化堤岸不适合水生植物和动物生长,就把它恢复为自然滩状,以大石头替代水泥,以使人工放养的鲑鱼能在石隙间找到微生食物。

超标企业必须撤出或整改。化工企业须先接受检测,确认对环境没有影响方可生产。

沿岸人家后院大都有大草坪,没有草坪而是水泥地的人家须多缴污水处理费。理由是,房屋占地面积中草地面积小会导致水的自然循环减少,雨水须经下水道进污水处理厂,故须按比例收取排污费。

我们从科隆下水,游了世界遗产德国的科布伦茨这段,水是流动的,浅水能见底,深水真湛蓝。几艘汽轮从下游开来,看来是载着什么货物,吃水很深,不快不慢地犁破粼粼波光。一只水鸟掠过河面,朝对岸飞去。莱茵河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着!

9个国家协管一条河,能管得如此成功,潔净得令人瞠目结舌,浮想联翩。

我们从静静流淌的莱茵河得到什么启示呢?

(摘自《潮州日报》 图/廖新生)

猜你喜欢
协管莱茵河委会
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摄影作品
重庆市九龙坡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现状分析
创建安全协管服务新模式筑牢矿井“亲情安全防线”
新形势下检委会改革的路径思考
中韩渔委会就2017年相互入渔安排达成协议
巴塞尔:莱茵河畔的博物馆之城
标委会召开2014年全体会议暨标准审查会
莱茵河有多深
勤奋的莱茵河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