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创造力、想象力

2017-03-23 08:46马云
商业文化 2017年36期
关键词:服务业实体痛苦

文/马云

每一次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我都会分享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和一些思考,特别是过去一年的。刚才讨论到传统经济向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转型,我个人觉得,未必每个企业一定要转型,但是每个企业必须都要升级,这是因为未来变了,市场变了,规模变了,人数变了,量变了,所以企业自己不变是不可能的事情。

转型一定是痛苦的

过去18年,阿里巴巴经历了无数痛苦的转型和升级。今天的阿里巴巴绝不是18年前的阿里巴巴,也不是一年前的阿里巴巴,我们已经做过了内部看着都非常艰难的决定。

我记得有几次的转型。9年前内部讨论最激烈的一次决策,就是我们应该把这个公司变成数据公司,因为我们认为未来是云和大计算数据,这是9年前的讨论。另外一次我们抓住移动互联网这一波,把自己变成移动搜索、移动社交,特别是社交。社交我们看的非常清楚,一定会赚钱,而且社交会快速成功,但是云计算、大数据基本上30年我们都不知道它怎么挣钱,但是我们知道这是趋势。第一要么往未来走,一种是往未来10年走,一种是往未来20年走,我们最后决定选择的路径是往未来20、30年走。

这个决定最痛苦的就是,第一你不知道怎么挣钱,第二就是你做了这个决定你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后来出现了整个移动社交、移动各种应用之后,有没有痛苦过?当然痛苦过,但是我们知道我们选择了未来就毫不犹豫地只能这么走下去。

到今天为止,大家对云计算、大数据有点感觉起来,大家觉得这是一个趋势、未来,我们是在9年以前做了这个决定,今天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当时这个决定是极其痛苦的。

还有一个决定是五六年之前,大家都在PC上做电子商务,突然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手机购物一定是未来,那时候做这个决定的时候,移动手机购物只占整个购物过程当中不到5%,但如果不做这个决定,也许真不往移动手机走,但我们的感觉一定从PC走向手机。

当时我们内部讨论的过程,就这个手机这么小的屏幕怎么购物啊,大部分的人认为手机太小,不可能成为电子商务未来购物的趋势,后来我们认为不管怎么样,这一定是未来,因为年轻人并没有觉得手机屏幕小,是我们这帮老头子认为手机屏幕小了。

到今天为止,这个痛苦终于是值得的,我们那时候叫“All in无线”,今天在双十一近90%的交易量在手机上实现了,一旦要做这个决定是非常痛苦的,走的路上也是非常痛苦的。

今天从传统经济走向数字经济是必然。选择也得走,不选择也得走,但关键是怎么走?我相信今天已经不需要说我要不要走向数字经济,绝大部分就必须往这方面走,但怎么走?

怎么变?领导力要升级,组织要变革

第一要改革一把手,改革半天不改上面的人不行,只有一把手领导的改变才能实现领导力的升级。

企业也一样,小企业的时候没问题,企业规模超过100亿收入的时候,这个领导者必须升级,要求境界很高,境界很高未必做得成大企业,但一个大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境界高。

我们经常讲赢在细节,输在格局,大企业一般都输在格局身上,因为大企业事情太多,领导者必须站得高,什么问题今天一定跨过,什么问题可能明天跨不过,这些优先级才是领导力。

第二组织要变革,很多人说“我战略变了,但是我组织没变,依旧是张三干李四干“,我认为,这就永远停留在学术讨论上面。

各个部门,从政府到机构到所有的部门,我们要转型要升级。第一领导没变,第二组织没变,第三我们愿景变成乐观,原来我们判断10年是这个样子,未来会不会有变,如果愿景变了组织必须变,领导力必须提升。

至于什么叫新经济、旧经济?我自己觉得新经济是短暂的,我同意WEF那位朋友讲的,什么叫新经济、旧经济,最后就是经济,此时此刻称之为新经济。

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新金融是在这几年内称之为新,过几年就是老,提出“新”的概念,是希望大家记住我们今天面临这样一种挑战和机遇,必须改变自己,衣服今天新明天就旧了,企业也一样,我希望大家要记住,我的看法是人人都需要升级。

不要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其实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一个货币的两面,不能讲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就不要发展虚拟经济。

什么是虚拟经济?一般讲金融为虚拟经济,我们国家要发展实体经济,一定要发展好虚拟经济,虚拟经济过去是发展的不好不完善,而不是不要发展,这两个千万不要对立起来。

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更离不开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但是把那个忘记了,我们国家的虚拟经济尤其在金融领域里面是发展的太不完善,更要进行发展,只有这个样子才是正常的。

第二,发展所谓的实体经济,又把它统一成是制造业,其实实体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服务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也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像中国14亿人口,没有现代服务业,我们怎么解决就业?

大家挖空心思讲大力发展制造业,制造业接下来的趋势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主,今后制造业不解决就业,就业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就业到底该去哪里?如果我们的技术为技术而技术,为先进而先进,让很多人茫然的时候,我们的社会真的出问题了。

要真正做好的是这帮人转型出来该干什么,所以我觉得,首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美国和欧洲很多制造业的先进是因为他们把低端制造业转移给了发展中国家,美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体系在高科技领域起来之后,他们制造业越来越高端,制造业的高端首先要建立在强大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更何况未来没有纯制造业,没有纯服务业,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服务业,尤其到了IoT时代,纯制造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服务业一定是制造业。

我讲过一个例子,海底捞到底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海底捞大家都认为是服务业,我认为是一个制造业,只有服务业端上来那一刻它是服务业。有的人讲“我只做服务业不做制造业”,或者“我只做制造业不做服务业”,我觉得都不靠谱,我们要辩证思考,看未来的形势,判断未来的趋势调整自己的策略,这是我的看法。

我们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非洲、东南亚一带,一定要思考高科技来了以后我们人该怎么办。现在人人都担心就业,人人都担心会失去工作,但我们一定不缺工作,只是缺乏想象力,这是我讲的一个看法。

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中的现代服务业,并且大力发展在数字经济。阿里巴巴怎么转型?什么叫走向数字经济?9年前决定整个阿里巴巴走向大数据、云计算的时候,我讲过一句话,我在公司内部说,“我们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我们所有的业务必须数据化,因为只有所有的业务变成数据,我们才有可能进入数据时代,但是未来我们所有的数据要业务化,因为只有这样数据才会为社会服务、为客户服务,这些问题我觉得要用制度去保障,用组织去保障,用人去保障,保障我们的信念,保障我们相信的未来。

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是新经济

今天我们所有的人不要纯去考虑数字经济、传统经济,好像我很传统似的,其实今天很多传统经济技术含量非常之高,很多数字经济我觉得其实也不怎么样。

什么叫做“新经济”,其实是创造力经济、想象力经济,我们去创造,我们去想象。什么是“新”?“新”就是创造力、想象力,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知识欠缺,不能因为自己的境界欠缺阻碍了自己的想象力,我们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境界比较低、想象力比较低、知识结构比较低,去限制别人的想象力。

想象力经济和创造力经济就是今天的“新”字。很多未来我们今天是很难想象的,30年过去,人家想像不了我们是18年走向今天。我们18年,估计别人80年的努力也没有我们18年多,别人80年犯的错误没有我们18个月犯的多,别人80年加班加点没有我们18年多。

我们18年来坚持一点一点比别人大一点,但是未来的18年、20年,无数的企业和组织会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的变化,大家是否准备好了,像我们这样加班加点?是否准备好了,像我们公司内部大家敲桌子砸板凳,大家3天、5天不讲话,但最后还要一起干?这些都是转型的痛苦。

我们许多企业都觉得转型很重要,但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吗?所以这是BAT也好,之所以成为BAT背后的强大动力,是因为我们相信未来。

记得我去年讲的话,很多人因为看见而相信,但是我们这些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我们相信它是未来,我们看见它是未来,我们把它变成未来。这个才是转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的东西。

所有企业未必成为平台但必须有平台的思想

刚才华为的同事讲,很多人担心“要么你成为平台,要么你被平台化”,我自己觉得其实被平台化也是蛮好的事情。第一次技术革命诞生了工厂,第二次技术革命过去100年诞生并强化了公司,第三次技术革命将诞生平台性企业。目前对平台性企业的理解、平台性经济的理解,不仅是我们国家,全世界都比较重视。

平台性最主要的思考是让别人越来越强大,平台性最重要的思想和理念是共享,上世纪“以我为主”的思想发生了变革,它必须是以别人为思想,未必每个人都做得到,平台要有强大的服务能力,要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要有强大的“以别人利益为中心”的能力,所以这是本世纪新技术诞生出来的东西。

有一点是肯定的,未必每个企业都能成为平台,但每个企业必须要有平台的共享思想、分享思想。因为只有这样的思想才能让别人、让自己的客户更强大。我们的平台是希望小企业越强大,年轻人越强大。但如果是小企业,就应该把自己的公司让员工更强大,让客户更强大,让合作伙伴更强大,这也是平台思想。未必每个企业有平台的能力,但必须要有平台的思想和平台的修为,这才是重要的。

未来世界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大平台,就像“航母”是一个平台,但是请问全世界有多少国家造得起航母,能造航母,能运营航母?“航母”就是平台的思想,将会使本世纪和下世纪的整个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而作为经济体平台的运营者,平台越大担当的责任越大。

猜你喜欢
服务业实体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分担痛苦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痛苦力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