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趣味化教学研究分析

2017-03-23 10:36钟飞英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趣味化教学历史与社会初中教学

钟飞英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提高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育质量,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全面提升初中教育的工作质量,教师应当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趣味教学,借助信息技术,使课堂焕发新活力;组织综合探究活动,解放学生的手脚大脑;引入故事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与社会;趣味化教学

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如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促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没有良好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目标,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教学活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致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升。

一、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采取趣味化教学的必要性

1.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纵观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以“粉笔+黑板”为代表的落后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导致课程教改之路举步维艰。长期以来,在讲解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都采取单纯的理论灌输教学,学生每节课都要接收大量信息,脑子里早已是一团乱麻。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文科知识不值得下工夫学习,只需要课后多背诵即可,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之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如何提升?

2.课堂乏味枯燥,学生不愿配合教学

初中生身上背负着沉重的中考压力,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将历史与社会设置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在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是非常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大汗淋漓,下面很多学生悄悄拿出理科作业,忙得不亦乐乎。就你是否喜欢上历史与社会课程这一问题展开调研,很多学生表示:老师的课一点意思都没有,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了,学习起来没意思。

针对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不配合教学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实施趣味化教学势在必行。

二、如何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趣味化教学

1.借助信息技术,使课堂焕发新活力

21世纪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在组织历史与社会趣味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使课堂焕发新活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多媒體课件上为学生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思考:根据图片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况,想一想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有没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图片,很快能就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用手在幻灯片上指一指七大洲的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正确识别地理位置。学生还可以根据图片,自己把七个大洲按照面积大小的顺序排列一下。

现在的初中生成长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传统“粉笔+黑板”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潮流、适应教学环境的发展趋势了。现在每所学校几乎都配备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师要更新教学手段,将复杂繁琐的文字信息以图片、视频和音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本次课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相比于复杂冗长的文字信息,人们的大脑更容易对图片信息进行解码。在组织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呈现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2.综合探究活动,解放学生手脚大脑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信息量大、文字内容较多的人文学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采取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期盼将大量需要记忆的信息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育无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被搞得死气沉沉,缺少生机与活力。作为一门知识容量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与社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科人文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究活动,将学生从课本中、桌椅上解放出来,使他们的手脚、大脑动起来。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每单元都设有综合探究活动教学内容,例如,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在地球仪上看世界、如何认识区域、如何认识城市、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多样性、探寻丝绸之路、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等。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这些综合探究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积极按照课程的教学要求,组织学生针对教材上的综合探究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综合探究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得关于地理环境、国家分布、陆地海洋等知识的信息,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幅中国地图,加深学生对于地图的认识。

历史与社会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他们每天需要记忆背诵大量的文字知识。教师长期将学生束缚在座位上、桎梏于书本里,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还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沉闷的书本学习注入新鲜血液。趣味化教学旨在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喜欢上《历史与社会》、愿意上《历史与社会》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理论知识讲解之余,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引入故事元素,喜闻乐见方式教学

学生或许对书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到厌烦乏味,但没有学生会拒绝精彩有趣的故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元素,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促使他们将注意力转向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与秦始皇、汉高祖有关的历史故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在“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课的教学活动组织当中,教师可以《孔虚经商记》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故事发生在战国后期,齐国富家子弟孔虚想经商致富,于是便贩运盐和丝绸前往魏国大梁销售。孔虚到了大梁之后,得知这里每斗盐、每丈丝绸,都比齐国贵得多。孔虚心里很高兴,心想这回发达了。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魏国的尺和斗都比齐国大得多,孔虚一不小心亏了本。他卖掉货物,得到不多的布币,又发现这些钱在齐国不能用。孔虚只好决定用这些布币再搏一次,他把货物运往赵国,到了赵国,他发现赵国的斗比魏国小得多,而两国货物的价格差不多,大有赚头,孔虚趁机赚了一笔。商场得意,孔虚日渐出名,一位赵国商人向他告贷,并立字为据,但孔虚不认识赵国的文字,认为赵国商人有意欺骗他……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看完这个故事,可以发现战国后期存在哪些问题,(答案为货币不统一、文字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学生对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重要意义的认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不仅涵盖了人文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融合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性与社会性,这其中无处不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元素。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巧妙地借助本学科蕴含的丰富的故事教学资源,将历史与社会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相结合,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追求趣味化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相互配合,在教师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学生还需要配合教师的管理,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家长应当鼓励和支持孩子认真對待本门课程的学习,配合教师,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魏杰.基于初中历史的创新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2]包义华.莫让“合作”流于形式:对初中历史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14(9).

[3]邵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人文性分析[J].校园英语,2014(7).

?誗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趣味化教学历史与社会初中教学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小学英语词汇趣味化教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英语生活趣味化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