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变革

2017-03-23 12:56曹华阳扬州市文津中学江苏扬州22500
中学生物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导学个性化学习者

曹华阳(扬州市文津中学江苏扬州 22500)

“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变革

曹华阳(扬州市文津中学江苏扬州 22500)

文件编号:1003-7586(2017)12-0034-03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在课堂导学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基础上,从课堂导学的内涵深化和与数字化学习深度融合两个维度并线持续、深度推进课改,切实建构“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与质量的基本样态,努力为课堂深度变革提供具有引领性、实效性、借鉴性的深度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典型样本。

“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的建构旨在以学习者的学为本,坚持学生立场,遵从学生视角,接纳学生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尊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在“互联网+”背景下指导、帮助、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发展,实现所有学生在不同学习水平上的整体性提高,实现学校教学质量走向整体化的优质均衡。所以说,“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从本质上突出和彰显了教学现代化意义和价值引领。

“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具有三大特色或创新:①数字化导学稿与课堂学习深度同步与融合;②微视频与课堂学习配合同步与融合;③个性化互动学习平台与课堂学习过程同步与融合。这三大特色或创新在“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中是三位一体、相融共生的。

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时采用“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教学,促进生物课堂的变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互联网+课堂导学”与课堂学习深度同步与融合

①课堂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本质上是个性化的,能满足学习者个体需要的;②课堂学习是以问题、任务或主题为中心的;③课堂学习过程是交互的、合作的;④课堂学习是具有生成性、创造性的;⑤课堂学习是可以前延后伸的。

基于上述基本观点,形成并确定了以“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深度变革课堂的实施策略:①加大对初中生物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深度开发力度,研发出了便于课堂导学、支持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数字化导学案。②对初中生物课堂基点进行嬗变性定位:变知识点为主为能力方法为主;变浅层导学为深度导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③对生物课堂结构进行了深度变革,把初中生物课堂结构化为导预、导问、导法和导评四个环节,方式上归结为疑学引入、研学切入、慧学融入和促学深入;教学过程突出问题引领、方法增效;教学形式突出互动、展示、评价;教学方式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助,进而构建生动、生态的课堂学习过程。

“互联网十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的具体内容体现在:

(1)以“互联网+课堂导学”深度支撑课前预习,强化学生质疑的课堂运用与价值。“预习导航”用于引领课前预习,并设置“预习检测”以了解预习后存在的问题,“我的疑问”用于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所配置的微视频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联系、重点提示、学习策略等,重在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为进行课堂有深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打下基础。

(2)以“互联网+课堂导学”深度支持课堂互动。强化问题、活动、任务课堂呈现形式与探究活动的多样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互动、展示、评价;引导以探究、体验、实践为主要方式的课堂学习,为学生的课堂探究与自主生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以“互联网+课堂导学”深度助推方法归纳。方法归纳与反思是初中生物课堂学习的软肋,数字化导学案中都设置有固定的空间,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方法、技能与经验,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积累学习的智慧。

(4)以“互联网+课堂导学”深度反馈课堂成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课堂导学”中提供的配套习题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也可以通过所配置的微视频对与本节课相关联的问题进行拓展性、延伸性学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通过多样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肯定与自我纠正。

笔者在“鸟类”一课教学时,通过数字导学案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探究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课前,学生通过预学课本,完成预学作业,产生质疑:鸟类为什么会飞行?它有哪些特征适合飞行?根据学生的质疑和本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5个方面共20多个小问题的“问题链”贯彻整个课堂。(1)鸟类的体形:①观察家鸽的体形,身体呈什么形状?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②家鸽的体表被覆羽毛,与一只没羽毛的家鸽浸剖标本哪个更具流线型的体形?这说明了什么?③羽毛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分布在家鸽的什么部位?有何功能?……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归纳和总结,鸟类体形为流线型;羽毛有正羽、绒羽;肌肉发达;骨骼轻、空、坚固;呼吸以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等方面。导法中让学生学会方法,学生还会总结出鸟类其他的结构也能适合空中飞行,如体温恒定、心脏四腔等。导评中对学生质疑问题的解决和小组交流的内容进行及时评价,并建立及时反馈、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定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培养。

2 微视频与课堂学习配合同步与融合

微视频是指能够表现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领域中某一完整主题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活动,并能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的教学资源。但其本质上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价值取向的课程组织。教师围绕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兴趣、心理逻辑来组织课程,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引导学习者自主发现和掌握知识,鼓励学习者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在建构的过程中,微视频的设计与应用的关键在于与课堂及学习过程的融合。微视频所应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提前学、重点学和反复学实现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为充分彰显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趋势和学习需求,除了营造以“互联网+课堂导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外,还创造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通”基础上的“人人通”学习环境,尤为突出的就是创制与配置了以“互联网+课堂导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生物导学中,教师创造性地配置微视频并把微视频、导学和课堂学习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机的学习整体。这不仅是“互联网+课堂导学”的鲜明亮点,而且也是“互联网+课堂导学”学习系统研究与建构的显著成果。其中重要的是,不仅把微视频作为探索与实践课堂翻转的资源与工具,而且体现了微视频呈现学生学习生物学中所需的背景知识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把微视频转化为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促使学习者主动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微视频和课堂教学真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此,也形成了“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中配置与应用微视频的原则:①微视频要转化为课堂学习的目标任务;②微视频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③微视频要有机融入生物课堂学习的全过程;④微视频要突出思维要领,突破思维障碍;⑤微视频要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互联网+课堂导学”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与其他学科跨界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在生物教学中巧妙融入文学欣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生物还可以与其他自然科学、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紧密联系。在“互联网+课堂导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开阔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由于“互联网+课堂导学”中所配置的微视频系教师长期教学智慧与经验积淀而成,立足于方法引导,立足于学会、会学,着力于直观、有效处理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典型例题的破解方法与思路指点,所以,以微视频为特色的学习资源的推送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更为丰富的平台,对于指导和帮助不同类型及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深度融入生物课堂学习、有效促进生物课堂学习起到了同步支持的作用。在“动物的行为”一课中,笔者制作动物的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的微视频,也配备“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课前与课后的微课,使微视频要有机融入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就会了解争斗行为与防御行为的区别与意义。

3 个性化课堂互动学习平台与课堂学习过程同步与融合

学校研发了基于课堂导学的个性化课堂互动数字学习平台(e学习平台),以“互联网+课堂导学”为设计理念,以“互联网+课堂导学”为依托,立足于支持学生课堂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将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与“互联网+课堂导学”、微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进行系统集成与统整,生物课堂以互动、展示、评价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自主发现、互助合作和实践创造的课堂学习。个性化互动学习平台将课堂学习架构成“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巩固”三个模块。“课前预习”主要是在充分尊重学情差异的基础上学习者依据“互联网+课堂导学”完成目标任务的选择与认同以及在共享学习资源条件下的课程个性学习、自主学习。课堂操作层面上,教师可以统计图表形式呈现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课堂互动”则主要运

猜你喜欢
导学个性化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