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应成为校园的“跨界生”

2017-03-23 13:07贾宪章
教育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跨界家校

文 | 贾宪章

家长不应成为校园的“跨界生”

文 | 贾宪章

随着电视媒体“跨界节目”的走红,“跨界”成为社会热词之一。而在一些中小学校里,也出现了所谓的“跨界”——学生家长成了“跨界主角”:家长或接受学校布置的“任务和作业”,或像教师一样按时为学生打印、批改作业,甚至在江苏某校,家长要轮流替代老师进行监考、自习课值班……不少家长对自己在工作之余还要去应对“学校作业”是有怨不敢言。本来是对教育孩子有益的家校合作,如何变成家长频频“跨界”校园呢?

现代教育告诉我们: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三位一体共同发力,教育才是完整的。特别是现在各中小学相继成立的家长委员会,充分保证家庭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毋庸置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自然是好事,可学校必须明白,教书育人是学校、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不能让家长来代替自己的角色。

学校教育虽然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但更多是立足在交流沟通、教育互动,而不是让家长去做教师的份内工作。家校共育不是混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责和边界,而是让两者融通合作,保持教育的连续性。所以,学校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而不是直接“跨界”呢?笔者觉得有两点需要强调。

一是学生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实践,学校要尊重其“合作意愿”。学校对于学生家长的参与支持只能借助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引导,不能一刀切地强制要求。学生家长有参与意愿却存在参与困难的,学校必须尊重其实际生活和工作状况,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去满足其参与需求;没有参与意愿的,学校应该做好引导工作,遇到问题和疑惑时换位思考,及时化解误会,达成共识,进而让他们萌生参与校园实践的热情。

二是学生家长有热情和活力配合学校教育实践,学校要发挥其“积极影响”。学生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实践时,由于中小学生对家长的亲近和信任,孩子们会从家长的进取精神、积极态度中主动获取自己学习的动力,而这是任何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学校和教师要分外珍惜学生的这份“主动”,珍视他们拥有的身教实效性,及时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而不应是肆意挥霍、随意糟蹋,动辄就像对待学生一样“布置作业”。如此,学校才会获得一群积极有力的配合者和协作者。只有学生家长在与学校有效配合时,自觉约束自己,以身作则的热情高、言行一致的活力显,言传身教,才可能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不命令家庭:你们要这样做,要绝对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办。问题恰恰在于,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学生家长不应成为校园里的“跨界生”,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职责,全面认识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在倡导家校共育的今天,学校只有在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教育职责,正确引领好家长参与学校工作,家校携手才能及时走出“被动作业”“被动任务”的严冬,迎来属于自己万紫千红的春天。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跨界家校
跨界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跨界设计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