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引导学生欣赏一路风景

2017-03-23 14:15刘建周练贵雪
教育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与学校本维度

文|刘建周 练贵雪

整合课程:引导学生欣赏一路风景

文|刘建周 练贵雪

课程是学校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和谐健康、乐学聪慧、多元发展”的培育目标聚焦的是一个个完整的、多元发展中的人。我们一直认为,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的路径;回归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整体育人功效,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主题。因此,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式实施,是学校着眼课程建设、着力育人实效的新的生长点;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执行力,在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整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

在“三化”课程(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推进思路下,盐小东区将三级课程的整合建设作为重点,进行了“探寻两条整合路径”“实现两个整合维度”“聚焦一个整合研究”的实践探索。

探寻两条整合路径

一是整合课程功能,形成新的课程形态。我们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将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形成新的课程形态。三级课程整合式推进,以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有效地实现了课程的整体育人的功能。

二是整合课程目标,落实各科目课程计划。我们始终坚持课程的整合应该先于教与学的整合,对照课程标准再次梳理了各类课程的目标,制定出了各类课程的实施计划,明确各自的功能,发挥各自的价值,最终达到教育与教学、课内与课外生活的融合。

实现两个整合维度

一是基于内容维度的学科内整合和学科间整合。我们从学科内部寻求整合的切入点,以统整的视角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学科内的课程整合。主要方式有融合、替换、贯通和解构。尝试开发了大量的主题式课程,通过共同体的协力合作推动课程的策划和实施。如,以主题课程学习为切入点,将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教学与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美术教学中的绘画整合起来推进,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达到整体育人的目的。

二是基于形式维度的学科课时和学科资源整合。合唱是我校最早推进的课程,它融合了国家课程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建构独具特色的“常规课+社团课”和“长课+短课”的课程模式。我校教师配置不够合理,专职品生(社会)教师十分缺乏,很难满足课程设置的课时要求,而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常规教育活动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教育影响优势,于是我们整合了这两类教师,对两类课程整合推进,保障课程实施的时间空间,保障了课程的实施,且优势互补,利于彰显教育效果。我们还尝试体育课按年级分项目走班教学,也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特长,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我们相继与成都棋院、成都草堂博物馆、成都星瀚管乐教育中心合作开发了“棋艺天地”“寻觅草堂课”“管乐空间”等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聚焦一个整合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变革,学校开展了“问题驱动下的支持性学习实践研究”。通过问题预设与共构,聚焦支持性学习,引动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构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聚焦支持性学习的课堂研究,为学校课程的有序、高效实施提供了保障,很好地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整合。

在此基础上,学校尝试进行了课程评价研究,开发了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网上学习平台,初步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教师的课程实施管理与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及记录等基本功能。这样的课程评价,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初步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公开和共享,多元评价平台的构建,提高了校本课程过程管理的效率。

在教育的世界里,课程就像一幅地图,而教师就是指南针,其角色就是帮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他们认为有意义、有趣味、有启迪的成长之路,欣赏一路风景,体验成长的愉悦;在课程整合的路上,学校收获的是特色的不断彰显、师生的不断成长、管理的不断完善。我们期待,盐小东区的课程能够指引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更加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

猜你喜欢
教与学校本维度
楷书的教与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